第11章 跟着爷爷去网鱼
杨辰跨过大路后,前面一点就是自己的家了。
在距离大路边不到二十米的地方,有一间独立的小房子。
那是爷爷居住的地方。
天刚亮没多久,他的房门就开了,门口透射出淡黄色的灯光。
杨辰不由自主地朝着他住的房间走了过去。
“爷爷,你这么早就起来了啊。”
杨辰朝着他打招呼。
杨辰看到,爷爷一点反应也没有。
爷爷年纪大了,耳朵有点聋,杨辰是知道的。
平时家里煮好了饭,叫他过去吃,说话都要走到近处,并且大声地对着他说话,爷爷才能听得见。
这时,杨辰再往前走了几步。
他大声地对着爷爷喊道:“爷爷,这么早就开始织网了啊。”
爷爷戴着老花眼镜在织鱼网,看到有人影走近,还大声呼唤着,他才本能地抬起头来。
看到是孙子杨辰,他立即停下了手中的活儿。
“今天怎么有闲空来看我,不读书了吗?”
爷爷抬起头,看着杨辰问道。
杨辰把嘴巴凑近爷爷的耳朵,大声说道:“我毕业了,不读书啦。”
“考大学了没有啊。”
爷爷不懂得说高考这两个时髦字眼。
杨辰回答说考了。
“那就是有大学来上啦?”
看来爷爷也懂得不少。
“不一定考得上,要很厉害的人才行。”
杨辰不便用“优秀”这两个字来形容学习成绩好的人。
“能读大学就更好,不能读也有工作来做。”
爷爷像是自嘲,又像是安慰着杨辰。
“考得上肯定是不一样,没考得上的是大多数人。”
杨辰把真实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爷爷。
杨辰看到爷爷一边织网一边和他交谈,能感觉出很忙碌的样子。
“爷爷,你是不是一有空就织鱼网啊?”
“现在年老了,很多事情也做不了啦,只能在家织一下渔网。有空的时候到浅水坑里放一下网,得一点鱼来吃。”
想到爷爷一大把的年纪了,还在为这个大家庭分担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杨辰在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莫名的酸楚。
“今天刚好是晴朗的天气,想不想和我一起出去网鱼啊?”
“那好呀,我也跟着你出去玩一下。”
夏天是网鱼的大好时节,那些在野外生长的鱼历经春天产下鱼卵之后,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到现在已经长大了。
爷爷说道:“出去三四个小时,抓捕几斤鱼回来不是什么难事。”
“我们吃了午饭,休息一两個小时,等到下午太阳小一点,我们就出去网鱼吧。”
“好的,爷爷,我现在先回去吃早餐,下午准备出去的时候,你再叫上我。”
杨辰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仲夏时节,即便已经到了下午三点多钟,太阳仍然像一个大火球一样高悬在天空中,释放着它那永远炽热的气息。
天空阳光灿烂,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它的热情所包围。
在太阳光的辐射下,空气也被烤得异常的闷热,地面上蒸腾起一股股热浪直扑人的脸庞。
地面上没有一点风,树上的叶子丝纹不动。
只有为数不多的知了在树枝上不知疲倦地鸣叫着。
爷爷头上戴着一顶街上买回来的,用竹篾编制而成的宽大帽子。
这种帽子既可以遮阳,也可以挡雨,很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杨辰的头上则戴着一顶半新不旧的草帽。
草帽戴在头上很是轻便,主要是能起到防止日头晒的作用。
爷爷把渔网分开装进两个小篮子,篮子里面装有渔网。
杨辰跟在后面走,身上斜跨着一个装鱼用的鱼篓。
这种鱼篓也是用竹篾来编织成的,可以装得下三四斤小鱼。
爷爷带杨辰去网鱼的地方,距离家里有三四公里远的路程……
这条路,平时都是牛车和履带拖拉机去耕作犁地所走的泥巴路。
人行小道的两侧长满小草,小道地面也是一坑一哇,高低不平。
脚下的泥土路在太阳的暴晒下,已经变得滚烫。
即使脚上穿着凉鞋,地面上的热气依然通过鞋底传递到脚板底上。
行走了四十多分钟后,爷孙俩来到了网鱼目的地。
爷爷放下渔网工具,他就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了。
杨辰扫了一眼爷爷打算进行网鱼的地方。
这时两张面积各三、四亩的野外池塘,它的四周长满了杂草和刺蓬。
“这个地方会有鱼吗?”
杨辰带着疑问,看着爷爷问道。
“怎么会没有,我在这里不知道网了多少鱼回家了。”
“爷爷,你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吧!”
“你不相信是吧?等下我把渔网放进水里你就知道有没有鱼了。”
听到爷爷这样说,杨辰也不敢出声了。
“可是,爷爷你说,这种旱塘,前不通沟,后不连渠的,怎么就会有鱼呢?我实在是想不通啊?”
杨辰还是忍不住的开口问道。
“你可能还真是后生,你没听过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吗?叫做:‘千年种籽,万年鱼籽’。”
“是真的没听说过。”
“也就是说,一块新开出来的荒地,不管你有没有人把树苗种上去,久而久之,那块地一样会长出树苗。天长日久,它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这个好理解,是鸟类衔来的种子。”
“那你只是说对了一半。”
爷爷说道。
“此话怎讲?”
“其实,高山上的鱼苗也是鸟类的功劳。它们在平地的水边啄食鱼蛋时,它的嘴上也会粘上鱼籽。当它们飞到高山湖泊上饮水时,鱼卵就会在水里孵化成小鱼苗。”
“这么神奇,爷爷伱懂得真多。”
这时,杨辰见爷爷说得头头是道。
现在,他已经深信不疑。
爷爷身上只穿着短裤就下水了。
这样做,主要是有利于人在水中移动位置,减少阻力。
“爷爷,不好啦,水面上怎么会有红色?”
“没事,是我的脚被蚂蟥叮住了,咬得人皮肤痒痒的。刚才我用手把它扯断了。它吃得满肚子都是血,我只好将它灭了。”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它吗?”
“暂时还没有,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消灭它了。”
对付蚂蟥,爷爷显得很无奈。
没办法,至少,蚂蟥也算是这张池塘的小主人呢。
只不过,它的天性就是吸血……
为了让全家人能吃上一餐鱼,爷爷也算是拼了。
而且,还是用自己的鲜血去做交换的。
说起来,这个代价有点大!
爷爷先是用镰刀把长在池塘中的水草割除。
这样做,是为了使放下的渔网在坠子的作用下能够沉到水底。
另一个方面,割除水草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水草不容易缠住渔网。
池塘的水不算是很深,中间会深一些,周围相对较浅,把渔网放在周围也是可以的。
因为爷爷自己带有一条两米多长的竹篙,就是用于拍打池塘深处的水面。
当鱼儿受到惊吓时,它就会四处逃窜,往水浅的地方跑。
它们在惊慌中就会撞到网上,束手就擒。
“原来网鱼也讲究技巧啊?”
杨辰问道。
“那还用说!无论做什么都要慢慢摸索经验,时间长了就会工多艺熟。”
爷爷一板一眼的解释道。
“网里有没有鱼,在岸边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鱼一旦被网住了,它会拼命的想逃窜,水面上的浮漂就会不停的摆动。这说明,那个浮漂下面网到鱼了。”
果然,爷爷放完带来的几床渔网后,他再拿着竹篙往有水草的地方用力拍打起来!
他还没有上岸,放下去的渔网就全都有了“动静”。
看来,今天的收获不会小。
只是,收网的时候,网到的都是两只手指大小的鱼,也有几条三四两重的。
“爷爷,干嘛我们网到的都是小鱼居多呀?大一点的就那么几条?”
杨辰问起缘由。
“这是由你的网眼尺寸来决定的,网眼大,得到的鱼就大。反之,就小。”
杨辰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那你干嘛不用大一些的网来网鱼啊,网到几条就够一餐了。”
“你的想法固然好,可是这种野池塘的水体瘦,几个月的时间鱼也长不了多大。如果大鱼多了,鱼也不一定轮到我们来吃了。附近身强力壮的村民半夜三更都会拿茶麸或石灰去药鱼,水里哪里还会有鱼啊?”
忙乎了两三个小时,爷爷也网到了四五斤鱼。
回来的路上,杨辰问起爷爷:“对于这样的收获,你认为怎样?”
爷爷说,今天的运气算是挺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