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东邪煮酒论英雄(二)
“说起英雄,我突然想起一首一位巨人的咏怀词”大家不妨先品一下。先忽悠他们一下,也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气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换看今朝。
“好!气壮山河,惊心动魄。大气磅礴,简直如虎啸龙吟;才高八斗,堪称是字字珠玑。可谓前无古人,后来者也难出其右”。黄药师是最识货的,赞扬起来也不吝词句。
“什么人能写出如此好词?”众人几乎重口一词。
“缘分未到,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此人雄才伟略,文治武功堪称再世之盘古,重生之黄帝。”穆清突然想起来上世最崇拜的老人家了,如此乱世,如果老人家在次,救万民于水火,又何用的自己在这里咸吃箩卜蛋操心。
“相当年曹孟德青梅煮酒,面对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何等气概,也何等孤独和苍凉。何故在曹孟德眼里,将当时尚势单力薄,整日惶惶不可终日的刘玄德一人称之为堪与自己并列的当世英雄。盖因英雄难觅,大英雄、真英雄更是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不是武功高强、地位高就是英雄。更不是称霸一方,为所欲为就是英雄。除本身素质和坚强的意志,高瞻远瞩,有大局观和长远设想外,还要会审时度势,既会乘时顺势,又要懂得在逆势和不利状态之下造势,逐渐改变逆势,取得最终成功。所谓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这指的就是顺势。可见时势对于英雄的产生至关重要。至于造势则属于更高的层次。没有适当的时势,当然也就产生不了英雄。放眼今日之天下,有几个人堪称真正的英雄。关键是没有英雄产生的条件,所以没有英雄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照你说来,难道当今天下,真没有什么人可以称之为英雄的吗?”旁边的黄蓉有点醋溜溜地说。
“成吉思汗算是英雄,但人家是蒙古人的英雄,对于其他族人,他是一个恶魔。真正的英雄的标准是能否给人民带来福趾,能否给国家带来安全。只有让普通老百姓感到有好处、有安全的英雄才是真英雄。
当今天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蒙古鞑子虎视眈眈,除非彻底改弦更张,奋发图强,灭亡只是时间问题。百姓流离失所,嗷嗷待哺,本是个呼唤英雄和英雄辈出的时代,但自宋朝立国以来有几个人堪称真正的英雄。本朝岳武穆堪称大智大勇,但只知顺势,不懂造势,最多也不过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最后被一个内奸加一个昏君在风波亭杀害。不仅自己壮志未酬,与国与民又有何益。汉人继续遭到屠杀,百姓仍然颠簸流离。”
你说的不错,但这也不能掩盖岳武穆之大英雄本色。”郭靖也加上了自己的评论。
“郭大侠以一介布衣,心系汉人百姓,尊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立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令人敬佩。但你想过没有,不论你如何做,成就也未必能在岳武穆之上。最多把南宋灭亡推迟几年,这一天还是要到来,战乱屠杀、亡国灭种仍然不可避免。对于百姓益处何在?无非是现在掉头还是过几年掉头,自己掉头还是子孙掉头的问题,白白地将战乱延长数十年,还要搭上你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乃至生命。”
“难道说一向以人杰地灵著称的中原汉地没有人才,不,当然不是,相反汉人历来人才济济。远的不说,我们面前就有一位。黄前辈大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然而何故不挺身而出,反而退隐江湖,愤世嫉俗,被人称为东邪。实际上是因为庙堂之上小人当道,贪官横行;君主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制度混乱,疾贤妒能。有道之士,既不想与他们为伍,也无力回天,所以干脆事不关己,洁身自好。
“知我者,穆清也!”黄药师由衷地感叹道。
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是这一时代的悲哀,也是华夏文明的悲哀,结果更是百姓遭殃。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完全是因为宋朝从建立一开始就先天不足,之后天失调,更加上王朝的建立者为了自己小家组的利益,目光短浅、极端自私,直接导致了长期积贫积弱,民不聊生。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今天,汉人建立的王朝只有赵宋一朝最是窝囊。不仅不思进取,夺回失地,让无数的汉人子孙、华夏后裔生活在异族铁蹄之下,而且年年以岁贡、岁币的名义向敌人支付保护费,活脱脱的就是儿皇帝一个,反而恬不知耻的声称什么大宋,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果真如此,那么以穆清看原因是什么?黄蓉的问题似乎有些水平。
产生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是政治体制极端化,在国内实行文人至上,推崇病态的太监文化,排斥武将,自毁长城,防己甚于防敌。宣扬什么宁亡外患,不亡家奴。赵光胤先是不忠故主,从人家孤儿寡母手中夺取政权,反过来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害怕自己的将军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杯酒释兵权,对内崇文抑武,对外卖国求荣。正是因为这种体制和政策,才会出现微钦二宗只识花鸟虫鱼,不知国事为何物白痴,把好端端的半壁江山拱手让给小小的女真人,反而优哉优哉,乐不思蜀。诸不知,安邦定国,文武岂可偏废。特别是有宋一代,强敌环绕,时刻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更应该是勤修武备,以武立国之际,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以为靠交纳保护费就可一劳永逸确保自己的安全,这当然是与虎谋皮,饮鸠治渴。为了维护自己的醉生梦死,对外支付岁贡,拼命搜刮,百姓负担沉重,苦不堪言。赵家所作所为对故主、对民族是为不忠,对同僚和朋友是为不义,对治下臣民是为不仁。如此不忠、不义、不仁之人占据庙堂,国何谓国。
二是比政治极端化更残无人道的是思想认识上偏执化和对中华文化的彻底肢解和阉割。为了维护它的儿皇帝统治,麻痹世人,让什么朱熹、二程之类的病态和偏执狂们宣扬什么新儒家学说,把个虽说不尽人意倒也有所见地和思想的儒家学说,阉割的支离破碎,变成为了一种完全为赵宋家庭服务的吃人教条。什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什么贞节牌坊,小脚烈妇,简直是荒唐透顶,岂有此理。不仅从体制上消灭对手和威胁,甚至在思想和文化意识对人民和士大夫进行阉割。不让人做,甚至不让人想。结果是,朝堂之上全是些钻营苟且之徒,上行下效;举国上下尽是病夫太监,无病呻吟。男人不象男人,尽是白面书生,士兵不象士兵,全是乌合之众。为官者只知鱼肉百姓,为士者以文弱为美,只知吟诗作对。在自己百姓面前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一旦面对异族,马上摇尾乞怜,丢盔弃甲。把个堂堂的华夏民族的士大夫阶层变成了一群男不男女不女的病夫太监。北宋扬家将何等英武,鞠躬尽瘁,还不是让他们想法设法屠杀殆尽,堂堂的一个王朝,靠包拯、寇准几个清官的努力才的以维持。南迁以后。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天降英才岳武穆,还让南宋的那些昏君奸臣们在风波亭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了。
听起来好象有点道理的样子,连黄蓉也点着头说。
有宋一代,北有宋江、南有方腊、中有扬幺,百姓造反此起彼伏。大小山头,绿林好汉结营自保,替天行道。如果不是现在因为外敌入侵,面临亡国灭种,恐怕早有更多的有识志士加入,赵氏******能不能存在都成问题。当然,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无所谓,因为宋廷从来都没有关心过汉人的存亡,除了自己的享受之外,就是卖国求荣。所以谁又知道,后周大将赵光胤又是什么血统,说不定还是一个五胡中的遗老。如果真是这样,那所有的一切到是可以理解了。
放眼今日之江湖,武功高强者有之,心怀正义者有之,经国之大才有之,社稷之栋梁有之。虽有成为英雄的自身条件,但由于从思想上被禁锢或阉割后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英雄。还是说岳武穆,如果真为天下汉人百姓着想,那就应该一鼓作气,直捣黄龙,还天下汉人一个安全世界,管他什么12道金牌,不要说将在外君命有说不受,即使提兵返回临安以清君侧也不为过。
“真了为别出心裁,语出惊人!”黄药师终于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孟子曰,天下者,百姓之天下,百姓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家者天下人之国家。并非一家一性之国家。国家不等于朝廷,更不等于某个家族,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百姓的家庭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君主只是暂时管理这个团体的人。管理的好,就继续干,管理的差,就应该滚蛋。真正的英雄应以天下百姓的福趾为己任,以光大汉人文化和祖宗衣冠为目标,而不是局限于为某个家族******服务,死忠愚忠。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不在思想上解决这一问题,一切都是空谈。即使你的武功再高,最后也摆脱不了岳武穆的命运,最多是个悲剧性的英雄。
“高论、妙论、绝论。听君一席话,胜读10年书。老夫从未感到如此痛快!”这是黄药师的评论。
“照你这么说,守不守襄阳没有什么区别,那到底还守不守?”郭靖关心的还是襄阳。
“当然要守,但守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要尽可能多争取时间,整顿内部,动员大众,将一只只绵羊变成一只只饿狼。想我汉人多蒙古人百倍,只要人人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何仇鞑子不灭,汉室不复。”
“今天借着酒劲,穆清信口开河,只希望郭大侠眼界再高一些,目光再远大一些,量力而为,顺势而作,为天下百姓福祉尽力,但决不应为一个腐朽灭亡的家族殉道。言尽与此,还望三思。”穆清看一时还不能说服郭靖,所以也就见好就收,打住了话题。反正还有时间,慢慢进攻就是。也许效果好的话,郭黄二人或许会成为一大助力。哪怕是救他们一命,不丧生襄阳也好!穆清长篇大论主要目的也正是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