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六国论
听了胡惟庸的质问,泰宁伯一时语塞,他总不能说我就要等到尘埃落定,好狠狠的拿下你们文官集团几个大佬,那不是等于承认了胡惟庸职责自己包藏祸心,置圣誉于不顾么?
这时候魏国公徐辉出列奏道:“起奏陛下,关于这个事,泰宁伯也是昨天才听说,陛下知道,老李是个直筒子脾气,昨天听了这事便说要告诉皇上,老臣还劝他,查清楚了再说,免得闹了笑话,谁知他不听,还说不能让人蒙蔽了圣上,依老臣之见,这本来于我们武将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少管的好,管的多了,容易招人嫌,但老李也是一片好心,还望陛下不要怪罪,依臣看来,这位小陈大人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皇上再考他一次便是了,朝廷事出多头,谁也不敢保证不出纰漏,出了错,纠正一下便是了,犯不着喊打喊杀的……”
这魏国公的手段也不差,先是打了个时间差,从动机上将泰宁伯阴谋论给否定,其次摆出一副这是文官的事,我们武将不管的态度来以守为攻,但又站在皇帝的角度上出了个主意,这招以退为进,实在是妙,一番连消带打,将左相胡惟庸的攻势消弭于无形……
最关键的是,他将左相胡惟庸保护陈霄就是保护皇帝和朝廷信誉的观点给扭转了,变成不能让皇帝受蒙蔽,所以应该查清楚,虽然嘴上说,谁也不能保证不出纰漏,但只要坐实了陈霄科举舞弊,后面文官集团自己裤子里的屎漏出来了,还怎么理直气壮的打朝廷的幌子,怎么宰杀这帮酸丁还不是自己等人说了算……
高踞御座上的天子沉默了片刻,似在权衡利弊,但很快还是威严道:“卿家所言甚善,就依魏国公之言,宣陈霄上殿。”
随即,站在皇帝丹陛之下的大宦官浮尘一摆,高声道:“宣陈霄上殿。”
陈霄上殿大礼参拜道:“臣,陈霄参见陛下!”
“平身吧。”皇帝威严中带着一丝冰冷的声音传来,陈霄连忙起身站好,这可是堂堂大明天子,人间帝王,只要你还没到陆地神仙的境界,最好对世俗的权力保持尊重。
接下来主持朝会的右相李善长向陈霄解释了来龙去脉,皇帝便冷声问道:“陈霄,你可有话说?”
陈霄干脆的否认到:“臣冤枉!”
这个时候自然没人跳出来指责陈霄大奸大恶,冥顽不灵,开什么玩笑,怎么说也是朝廷的朝会,不会和帮派的聚义堂一样,但心里怎么想的就不知道了……
好在系统知道,一大波仇恨值正在到来的路上。
“那就依魏国公所言吧……”皇帝的话语似乎有些恹恹的提不起精神:“今日金帐汗国派遣使者进京,要求朕割让河北道八千里国土给他们,你就此做一篇策论吧,朕也想看看,自己点的探花郎,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
皇帝话音刚落,满朝文武的目光不约而同的都集中在了陈霄身上,其实皇帝刚才说的那件事,才是尽早朝会的主要议题,陈霄不过是顺带,大明君臣还不至于为了一个从六品小官专门聚在一起开个会,虽然大家心照不宣的知道,这个小官是有这个分量的……
陈霄闻言,有点懵,卧槽,真考我啊……
这时左相胡惟庸站出来道:“陈霄,如今金帐汗国出了一位陆地神仙,威势大增,宁王新败,燕王只能倨城自守,事关国家生死存亡,你要谨慎作答……”
右相李善长也接着胡惟庸的话道:“陛下,朝会不能因为陈霄一人暂停,臣建议先让陈霄退下,到文渊阁去做策论,待做好了呈送陛下。”
两位大佬还是给力的,先把陈霄打发下去,到了文渊阁,那就是自己人的底盘,自然有人接应,有枪手帮忙,虽然难免贻人口实,但堂堂宰相顶在前面,纵然有人怀疑,也不敢明着说,至于将门集团,堵不住这帮杀才的嘴,就当听不见吧……
“就让他在这写!”泰宁伯李通再次跳了出来,“去了文渊阁,谁知道你们会不会有人帮他作弊,反正今天议的就是这件事,不如让我们这帮粗鄙武夫听听探花郎的高见。”
李善长怒道:“本相在向皇上请旨,泰宁伯,你跳出来算什么事,想僭越吗?”
魏国公徐辉出列,老神在在的说道:“相爷息怒,李通就是这么个败兴玩意儿,您别和他一般见识,不过反正一早上也没议出个所以然来,不如咱们就听听陈大人有何高见,本公反正是不急,可以等。”
虽然魏国公一副和稀泥的样子,话语间也没有任何攻击性,但还是将泰宁伯李通的意思再一次表达了一遍,而他一开口,将门集团的武将们便纷纷附和,一时间仿佛众望所归一般……
好家伙,裹挟上意啊,陈霄冷眼旁观,将门已经恃功而骄,开始妄图左右皇帝了,就比如现在,就算皇帝想袒护陈霄,保住自己钦点的探花郎,也没法出口了,作为天子,必须要赏罚分明,在敏感的事情上不能轻易表现出倾向性,否则容易被打脸,从而失去了威信……
皇帝沉默片刻,再次道:“就依魏国公所言,赐笔墨。”
皇帝一锤定音,将门纷纷喜上眉梢,而文官集团的几个大佬却面露愁苦之相,但此刻说什么也晚了,而其他的文官也从将门如此笃定的神情中看出问题不对了,莫非这陈霄真的……
皇帝一声令下,自然有太监为陈霄搬来桌椅,摆好笔墨纸砚,供陈霄当场作文……
陈霄此刻已经不慌了,既然金帐汗国要割地,一早上有没议论出个所以然来,那肯定是文武意见不统一……
文官集团应该是不希望打仗的,因为一旦打仗,武将的势力会再次膨胀……
如果不战,就只能割地了,但问题是皇帝赞成割地吗?
从今天早上皇帝的表现,陈霄猜出了一二,当然,他不敢肯定自己猜的是对的,毕竟自己对皇帝基本上没有任何了解,他只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去寻找角度进行猜测……
不过,当小宦官将笔墨摆好,请他坐下的时候,陈霄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先过了眼前这关再说吧,况且我肚子里也没有赞同各地的文章好抄啊,毕竟卖国贼的文章怎么也不可能进的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啊……
随着陈霄进入炼神期,识海变得强大,他前世的记忆也越发清晰,甚至是一些只看过一次的文章诗词都记得清清楚楚,但如果前世压根没看过,那就么得办法了……
于是陈霄提起毛笔,蘸饱墨汁,在洁白洒金的宣纸上,写下三个大字……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