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将门的攻击

殿试成绩公布之后,陈霄等一众新科进士再次进宫向皇帝谢恩,之后除了向陈霄这样的前三甲直接进翰林院之外,其他的进士还要参加吏部的选拔,当然大部分直接安排到地方去当知县,这辈子估计都没有机会进京见到皇帝了……

剩下的被京中六部瓜分,且得给朝廷跑一段时间腿呢,只有陈霄这样的三鼎甲和二甲前三十名的进士,才能直接进翰林院,被朝廷的进一步培养……

陈霄在京中买了一座三进的宅子,安顿了自己一家子人,之后开始了每天去翰林院上班的生活,他的顶头上司便是会试的房师翰林院掌院学士陈松谷,陈学士为人和善,对待陈霄十分客气,这让今科的状元和榜眼都有些吃味,而陈霄在翰林院有自己的值房,却从不干活,每天上班无非就是换个地方修炼……

他有完成系统任务奖励的一百万仇恨值,而自己对现有的功法还没有消化,也不急着拉仇恨,每天很安静的修行,反正是文官集团请自己来镇场子的,他们没吭气之前,自己没必要主动跳出来……

这段时间朝中的最大消息便是金帐汗国出了一位陆地神仙,一时间金帐汗国大军云集,又有了南下攻取大明的气势,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陈霄也派人回老窝查看情况,看会不会危及到自己靖北道的基业……

不过作为武者,自身的实力才是根本,陈总镖头自己都转战江南了,所谓基业也不是太重要的事,毕竟靖北道是个穷地方,而陈霄真正的核心资源是他的系统。

陈霄已经派人回去通知邢致远了,一旦金帐汗国攻来,边军防守不利的话,让他带着弟兄们来金陵投奔自己,存人失地比人地皆失要强得多。

这天,陈霄正在值房中打坐,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陈霄开门一看,原来是翰林学士陈松谷……

还没等陈霄询问,陈松谷便一脸急切的道:“出麻烦了,今早的朝会,泰宁伯李通参了你一本,说你不学无术,靠买通主考中的进士,皇上已经下旨让你上朝,咱们的人通过特殊渠道提前传出了消息,现在传旨的太监已经在路上了……”

陈霄一听都懵逼了,将门不是嚣张跋扈么,怎么不刚正面,背后告密这么骚的操作都出来了?

陈霄没有时间与陈松谷多说,传旨太监就进了翰林院的大门,陈霄只好跟着这位公公进宫了。

当今天子虽然年事已高,但深感创业艰辛,是以从不懈怠,五日一朝,事必躬亲。

当然,陈霄这样的小官目前是没有上朝资格的,陈霄跟着传旨太监来到大殿门前,便看到里面分文武站了两班大臣,文官这边打头的应该是左相胡惟庸和右相李善长,至于武将这边打头的,应该就是魏国公徐辉和郑国公常瑁了,两人是开国的大将,常瑁一身修为十分高强,乃是大明军中第一高手,早年间就说有合体境巅峰的实力,至于现如今有没有看破冲虚境,不得而知;至于徐辉,是因为统帅士卒有方,擅长领兵作战而封国公,但自身实力同样不可小觑,陈霄感觉对方境界应该不在自己之下……

至于那个弹劾自己的泰宁伯李通,应该只是将门对付自己的先锋,试试水的……

此时,陈霄一眼望去,大殿之中,一位身穿伯爵服色的武将正站在列外,一声不吭,想必这就是那位泰宁伯了。

他身旁不远处,站着一位穿二品文官朝服的大人,正在慷慨激昂的侃侃而谈,正是自己的座师,今科会试主考,礼部尚书丁以远。

以陈霄的耳力,自然能听到丁尚书正在义正言辞指责泰宁伯捏造事实,污蔑大臣,妄图搅乱朝廷抡才大典,破坏朝廷信誉……

遇事不决,先扣帽子,丁尚书的斗争经验满纯属的嘛?陈霄乐呵呵的想道,仿佛事不关己……

待丁尚书慷慨激昂的说完,呼和呼和喘气的功夫,左相胡惟庸施施然出列,慢声道:“今科探花陈霄是否有真才实学,老臣没有亲自考量,不敢妄下结论,但其人在今科进士中威望颇高,为众学子所尊重,乃确有其事,想来不可能朝廷开科取来的士子识人的眼光都不如泰宁伯,且朝廷为科举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多月,泰宁伯既然说的头头是道,为何提前不说,非要等到朝廷公布了科举结果,给进士授官之后才说,这究竟是何居心,还望陛下明断!”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胡老板这一番长袖善舞的手段,看得陈霄眼花缭乱,直呼好家伙……

他不明着为陈霄开脱,以免贻人口实,但通过陈霄在同科进士中的威望很高的事实,侧面证实了陈霄的学识不是假的,接下来他又通过泰宁伯的举动,暗指其为了党争已经枉顾朝廷体面,而朝廷的体面就是皇帝的体面,一个不顾大局,包藏祸心的泰宁伯便包装出炉了……

泰宁伯也不是吃素的,闻言抗声道:“胡老倌儿,你不要狡辩,科举未完之前,本爵怎么知道你们狗胆包天,敢如此蒙蔽圣听?”

泰宁伯也不是粗鄙武夫,没有只揪着陈霄一个人的问题不放,而是要将这件事作为突破口,将科举舞弊的罪名扣在文官们头上,至少也要将丁以远这位二品尚书斩落马下。

左相胡惟庸闻言,依旧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仿佛老态龙钟一般,道:“诚如泰宁伯所言,若是如此,为何不在会试后公开此事,你是伯爵,有密奏之权,为何非要等到殿试之后,这陈霄成了天子门生,才将此事公开,此举置陛下于何地?”

殿试的题目是皇帝出的,取中谁也是皇帝定的,所以名义上进士都是天子门生,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宰相出几个殿试题目由皇帝从中选一个,而殿试不黜落考生,所以无非就是排名变化,皇帝一般只过问三鼎甲,后面的就是文官看着排了,但这毕竟是实际操作,名义上殿试还是有皇帝出题,皇帝取士的……

胡惟庸正是抓住这一点,安置泰宁伯此举不是针对文官集团,而是想让皇帝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