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道教造神

韩老六一家子安家的过程就略过不提,反正对紫霄观的待遇他们是一百二十分满意。

等他们安顿妥当,陈景恪就把父子俩叫过来,细细询问了治理黄河的事情。

韩小沟没有去过黄河不好说啥,韩老六是去过几次的,说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

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只有两条建议:在上游种植树木、草皮,在下游修建闸口泄沙。

其实说白了还是五个字,治黄先治沙,这是千古以来治理黄河唯一的核心。

对他们的治河能力有所了解之后,陈景恪就把自己从后世看过的治黄方法讲了出来,比如束水攻沙。

这些道理其实并不复杂,韩老六一听就明白,对陈景恪更是佩服。果然是贵人啊,什么都懂。

最后陈景恪告诉他们:“朝廷即将重新治理黄河,你把你所知道的治河方略写下来,到时候我送给圣人看看。”

韩老六一听竟然给皇帝看,激动的浑身颤抖:“是是是,真人请放心,我一定好好写。”

接下来一段时间,时不时的能看到一两篇不错的格物文章,让陈景恪很是高兴。

大多都是数学方面的爱好者,在古代算学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国子监有专门的算学科,所以有这方面的人才并不奇怪。

化学方面的也有,不过看身份大多都是道士出身。想想道士们为了炼丹都干过啥,也不是不能理解。

他这边看起来很热闹,其实都只能算是不起眼的小事儿,除了格物爱好者没谁关注。

真正的大消息是孙思邈这边。

要说整个七八月份大唐最火爆的消息是什么,无疑就是活神仙孙思邈找到了天花的防治之法,并因此被封为医圣。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传开,长安城瞬间就沸腾了,大街小巷都是谈论这件事情的。

什么孙神仙果然不愧是孙神仙,连天花都能治好,不是神仙那是什么。

自然有人不信,可当他们看到紫霄观那块牌坊的时候,就算想不信都不行了。

紧接着又有消息传出,此法只需要接受一次治疗就可以终生免疫天花,朝廷已经下令免费为天下所有人治疗。

这下大家彻底不澹定了。

原本他们都以为治疗天花的方法应该很麻烦之类的,反正就是和他们关系不大。

现在骤然听说免费给天下所有人治疗,那就和他们有切身关系了。

但越是如此,反而有越多的人开始惶恐起来,质疑的人也越来越多。

治疗天花的方法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方法是什么样的?危不危险?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个消息是假的,毕竟给全天下人都治疗,怎么看都不靠谱。

先不说别的,哪来那么多药材?就算有这么多药材,朝廷有那个钱给这么多人治疗?

很快这个说法就占据了上风,全民治疗的消息是假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确切的消息从各地衙门传出:

朝廷下旨让各地衙门尽快完成人口清查工作,并如实上报人数,以便于朝廷配置足够的天花药物。

若哪里衙门工作不到位瞒报漏报,导致当地百姓无法接受治疗而爆发天花,夷三族。

紧接着望月谈新一期发布,第一篇就是。

这篇文章并没有写治疗天花的药方到底是什么,连一个字眼都没有提。

只是讲述了孙思邈是如何甘冒危险,亲自和天花病人生活在一起长达五个月之久,研究天花病毒从而找到解救方法。

并且自己第一个实验新方法,后面又用上百死囚做实验,最终确认方法可用。

期间还穿插了几个感人的小故事,末尾是孙思邈给李世民说的那句话:败天花于龙首原。

总之所有人看到这篇文章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念头:孙神仙太伟大了。

但所有人都从这篇文章里看到了另外一个意思,天花真的被攻克了。

望月谈的传播速度可是远远超过民间口口相传的,且权威性也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很快全国大部分地方都知道了此事。

非但如此,陈景恪还动员了整个道教的力量宣扬此事,他在给各派系的首脑写信的时候直言不讳的道:

道门需要一个神,一个活着的神,一个能让所有人都受益的神,如此才能助道门更上一层楼。

当然不能让别人白干活,陈景恪许诺各派皆可以派懂医术的道士进京,学习治疗方法。

到时候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信徒接种天花疫苗。

面对这个条件,道教各派没有任何抵抗的想法。治疗天花的方法,对传教和巩固势力范围有多重要大家都懂。

可以说这一波紫霄观和孙思邈要的是名,而各派系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各地道门同时发力,四处宣扬‘我教主活神仙孙思邈找到了治疗天花的方法’。

和之前只重视游说高层不同,革新后的道教对民间也非常的重视,这两年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在民间宣扬道教。

说一句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道教徒一点都不夸张。

当整个道教都动起来宣扬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力比国家机器都大。

望月谈针对的对象是居住在城市里的读书人群体,而道教针对的就是民间是基层,双方形成了完美的配合。

孙思邈的声势一时无两。

对此孙思邈很是无奈,道:“你呀,吹嘘的过了。再说天花疫苗是你告诉我的,我只是去验证了一下,首功是你才对。”

陈景恪笑道:“我说是我别人也不信呀,就算信了也不一定敢接种。只有是您老人家,大家才会相信,才愿意去接种。”

“为了消灭天花挽救更多的人命,您老人家就多辛苦一下,把这个名声也担起来吧。”

孙思邈不禁莞尔,道:“这种担子恐怕天下人人都想背负吧。”

然后又说道:“新医术皆是你家族之物,却有我来享受声誉,我心中实在难安。”

陈景恪安抚道:“这个世界上我家族除了我就在没有别人了,这些东西我说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而且我告诉您的只是一个方向和框架,是您把它们变成能治病救人的医术的,所以您享受这份荣誉是天经地义之事。”

“再说了,这件事情您都已经纠结多少次了,咱们不能每有一个收获都纠结一次吧?”

“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越老心越小,不会是您堂堂活神仙也不能免俗吧。”

孙思邈哑然,摇摇头道:“行吧,我又矫情了。”

接下来两人又开始商量如何给全民接种问题。

孙思邈说道:“培育牛痘倒是简单,难就难在如何给几千万人接种。其实直接把方法公布出去,让各地郎中自行接种才是最好的。”

陈景恪却摇摇头,严肃的道:“此法必须有朝廷统一去做,决不可假手他人,哪怕慢一点。”

孙思邈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眼皮子跳了几下才说道:“确实,天花乃剧毒,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酿成重大恶果,必须朝廷统一去做。”

他原本的意思是,有点不满李世民故意隐瞒天花疫苗,拖慢了接种的速度。

现在经陈景恪提醒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复杂之处。

很简单,牛痘说白了就是牛感染天花,虽然毒性较轻可那也是天花。

最可虑的还是有人弄虚作假,为了赶任务虚报接种数字,或者直接恶意传播人类天花病毒导致传染病大流行。

有朝廷统一出手,虽然接种速度慢,但可以保证安全性。而全民接种疫苗这种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然而事实上李世民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安全性的问题。不是他不在意,而是全民接种疫苗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他不了解是很正常的。

他隐瞒疫苗的原因只有一个,利益。

如果直接公布疫苗的真相,大家只会感激孙思邈,而不会感激朝廷。

如果由朝廷统一接种,这件事情就变成了朝廷主导完成。百姓就会念朝廷的好,从而达到收买民心的作用。

对外也是一种强大的威慑武器,逼迫各国签订城下之盟。

对于他这种一辈子都在玩政治的人来说,天花疫苗能做的文章实在太多了。

只能说他的这种行为恰好保证了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也算是歪打正着。

另一边李世民看着各地收集来的民情社情,也非常的高兴。

“看看,看看,天花疫苗一出各种牛鬼蛇神都偃旗息鼓了。”

长孙无忌笑道:“据说士族开始全面退缩,已经不再和之前那样四处奔走,人口清查工作的进展也变得更加顺利。”

唐俭附和道:“确实如此,根据各地清查组的汇报来看,有望年底拿到真实的人口数据。”

“不查不知道,这查下来真是让人触目惊心。至今已经清查出被隐匿人口七百余万,据推测还未清查出来的也不少于这个数。”

李世民脸色顿时就变得很难看,这些人口都是税收和兵员,却成了士族豪强的财产,他自然高兴不起来。

“很好,我的许诺不会变。人口清查工作完成之后,所有参与的吏员赐予官身,拥有官身者连升三级。”

朝廷这一波为了清查人口动员了五千余名官吏,李世民这一道命令相当于是直接为大唐增加了五千多名官员。

要知道大唐现今官员总数才一万四千余人,这一下就多了三分之一。

不用担心戎官问题,也不用担心官员俸禄之类的。

且不说大唐的官员数量本就严重不足,增加五千人都填不满这些窟窿。

就说多出来的这一千多万百姓,也需要官吏去管理,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宋朝那种戎官现象。

顺便说一句,宋朝的戎官现象也不是科举造成的。

科举三年一次,每次取三百人。把恩科之类的全算上,按照两年一次,平均每年才增加一百多人,怎么可能戎官?

真正造成戎官恶果的是恩荫制度,七品下令每年能恩荫三名亲属为官,是每年三名。

三品以上大员和宰相就更夸张了,每年能恩荫十名亲卷为官。

当十年县令就能恩荫三十名亲卷,当十年三品以上大员,那真就是鸡犬升天了。

虽然恩荫出身的官员只能当小官,无法进入部堂,可小官也是官啊,要吃朝廷俸禄的。

于是就出现了官多职少,戎官严重的现象。

到了明朝朱元章改变了规则,取消了低级官员恩荫亲卷的资格,宰相每年也才能恩荫一个人。

所以明朝的科举制度比宋朝的更加严谨,取士也更多,却没有出现戎官现象。

言归正传。

李世民之所以把这五千余参加人口普查的人转为官身,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的出身比较低。

基本都是地方富户、寒门子弟,有些甚至就是能识字的穷人,这些人进入官场会冲击士族豪强官僚体系。

可以说李世民早就算到了一切。

然后他又问孔颖达道:“孔祭酒,学政建设怎么样了?”

孔颖达明显很高兴,笑道:“各地方的学堂建设阻力大减,很多一直都没有进展的地方,也终于有了松动。”

他作为国子祭酒是学政体系的第一责任人,可以说是劳心劳力,人都苍老了许多。

可他甘之若饴。

孔子有教无类,他这个后世嫡孙推行学政体系,算是向先祖看齐了。

且学政体系使用的教材是弘文馆版的九经,而他又是最重要的编撰人之一。

推广学政体系的同时,又把对先祖学问的解释权给抢了回来,一举两得。

说他是甘之若饴,一点都不夸张。

李世民点点头,问道:“先生培训的如何了?何时能开学?”

孔颖达说道:“有约三分之一的州县可以在九月份准时开学,剩余的只能等到明年初了。”

“到也不全是地方官吏不配合,更多的还是先生的配备不到位。学政乃国之大事,宁缺母滥。”

李世民很是满意的道:“不错,教育关系国家兴亡,宁缓母急。”

说着他又让任封取来厚厚的两摞书,指着其中一摞道:“这些书你翻看一下,是否可以作为蒙学书籍使用。”

孔颖达取过来^_^的出处了,道:

“这是紫霄观使用的蒙学书籍,臣倒是也拜读过确实有优越之处,尤其是在数学上的创新让臣都为之惊叹。”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然臣以为也就只有算学可取,其余书籍可有可无。尤其是拼音,臣实在看不出太大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