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二章 大宋造船世界第一

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航海技术和工业水平的发展也不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特斯拉”想要发展造船业,务必需要海量的技术工人,造船匠,这些都是现在不具备的。

蒙古人现在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熟练工人从哪里来造船技术从哪来?

原本那颜可术盏打算熟练工人从弥林招募或是委托铁金库招募。但是但他见到铁金库的阿尔伯特时,对方倒是答应了下来,只不过那颜可术盏总觉得阿尔伯特答应的不是很爽快,并且隐约还有一丝不满。

“或许是因为阿尔伯特是布尔佛斯人,本能的不希望出现新的海上势力吧。”他只能这样猜想。

需要说明的是,这位被那颜可术盏救下并资助的阿尔伯特先生,已经当上了铁金库在弥林城的代理主管,因为他提出并实施的期货市场很是赚了一笔,进入了布尔弗斯大人物的眼里,在原来的主管文斯艾克曼爵士生病期间,就由他代理职务。他和蒙古人的关系不一般,而且在围城期间,就是阿尔伯特提供的情报。

就在那颜可术盏为熟练工人而苦恼的时候,他低头在周围散步,偶尔一抬头,看到了站岗的士兵,这几名士兵正好是大宋驻屯军的士兵,他“啪”的一声拍了下额头:怎么忘了大宋?

提起宋朝,都会想起“积贫积弱”,“靖康”,但不可否认的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而且宋代先进造船技术在当时是世界第一!

宋代每年打造各式船只多达数千艘,正由于宋代造船业的发展和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所以中外商人所乘用的海船很多是“宋朝制造”。“中国船”运载量大、稳定性强、安全可靠、航速也很快,b人、波斯人等都愿乘坐中国大海舶。而在唐朝时中外商人僧侣还多乘外国“蕃舶”。

宋朝海船以坚固和载重量大而驰名。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它们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这些设计都能使宋代的大海船能够远赴重洋,抵挡深海巨浪,进行长期的远洋航行,所有这些全赖宋代船只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改良。

首先最重要的是指南针的应用:指南针可以帮助航海者在天气阴暗时辨别方向船舵技术亦有所创新,舵叶上开许多孔,减少水的阻力,西方要到二十世纪才采用这种“开孔舵“。在桅杆下使用了转轴,能调整帆的角度,以迎合风向。船尾使用了平衡舵,将部分舵面分布在舵柱的前方,以缩短舵压力中心与舵轴的距离,操作起来更加轻便灵活。这种技术在宋初已经发明,西方要到十九世纪才使用平衡舵。

船身有成排的钉帽显露在外面,使用了“钉接榫合“的技术,当时欧洲的船只是用皮条、绳索捆绑而已。

隔舱设计:用隔板将船舱分为若干个互不相通的空间,一旦船舱漏水,也只是局部受影响,不会令全船沉没。

为了修理船只,宋代在金明池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并创造运用了滑道下水的方法。

为出使朝鲜建造了“神舟“,它的载重量竟达一千五百吨以上。有的大海船载重数万石,舵长达三五丈。唐宋时期建造的船体两侧下削,由龙骨贯串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约为十比一,船底呈字形,也便于行驶。

宋代造船业从设计到施工,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有了一套科学化的工作程序。能根据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并进而能依据画出来的船图,再进行施工。欧洲在十六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如果没有相当纯熟的工艺水平,显然是办不到的。

当时设计船舶主要以载重多少石为准,再依据行江航海等实际需要,计算长度、宽度等等数据,画成“船样”图纸。并且估算用料若干,人工若干,共计造价若干,以便官府支拨钱粮。如船舶造得好,宋廷往往向别处船场颁发“船样”,命令仿造。载重量大的用料多而大,载重量小的用料少而久而久之,“大料”和“小料”就成了载重量大小的代名词。

宋朝船舶已相当专业化,不同的船只,能适应不同的航道和发挥不同的功能。以载运量来看,宋朝有各种吨级的船。宋朝曾有一种运粮船,载重量达一万石即五百吨以上,一般的远洋海船,载重量约二千石约一百吨左右,并可容纳船员数百人,而大型的远洋海船,栽重量更达五千石以上。

在水浅滩多东面沿海,湖船、刀鱼船及魛鱼船等细长体小、吃水浅的尖底海船,便可大派用场。内河航运方面,则有落脚头船、大滩船、舫船、飞蓬船等。虽然已不太清楚这些船的形态,但从名称看来,可知宋朝船舶种类繁多,而且有不同的功用和特性。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宋朝的大海船完全超越二百年后欧洲出现并大量使用的“卡拉克帆船”!

卡拉克帆船,为一款三桅或四桅的帆船。它的特征就是其巨大的弧形船尾,以及船首的巨大斜桅。而它在前桅及中桅装配了数张横帆,后桅则配上一面三角帆。卡拉克帆船是欧洲史上第一款用作远洋航行的船舰,这是因为它的庞大体积能够在汪洋大海中保持稳定此外,它被划分大量空间,得以摆放足够远洋航行的物资。

如果说宋船不先进,造船水平不行的话,世界上就没有先进的了,先进的造船工业,必然有众多的熟练造船匠,造船大师

s在那颜可术盏的构想中,从系统中招募一些大宋造船匠,配合一些本地的熟练工,先造几艘小船练练手,在慢慢过渡到盖伦船。

只不过事情真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