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鸿门宴(二)
整个大厅格外的安静。
李恪自顾自的喝完了酒,在场的士绅们都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迫于李恪那逼人的气势不得不都喝下了酒。
“酒喝完了,咱们该谈正事了。是你们一个个来还是按我的意思来?”李恪从一未官吏的手上接过了一道册子看着众人道。
“大人呐,不是咱们不想交粮,这年景太差,今年大旱收成不好,哪有余粮交给您呐。咱家的米吃的还是去年收上来的呢,您看。。。”
“是啊。。”
一穿着光鲜的士绅起身说道,其他人也都小声纷纷附和。
李恪认出了此人,看着此人身宽体胖,懒得与其说话,便指着这人道:“你把此话与那边的高统领说去。”
此人是地京城里头的米商之一,长期为禁军供应粮草,十几天前还为高俅交割了一批粮食。
当时高俅就从交割量上断定了这个米商定然是在为粮价上涨做着准备。交付给自己的军粮腰斩了一半,还都是新鲜的大米,现在却说没有余粮,所以高俅听了这个人的话也摆不出好脸色来。
“这。。。哎。”这人看了高俅一眼,便坐下无话可说了。
“你们都是京城里的富豪大户,平时积累下来的财富就算是十辈子都花不完,都说无商不奸,现在朝廷给了你们积德行善挽回商人之誉的机会,你们却还推三阻四,难道真的要士农工商,永远排在末位吗?”李恪环视了一周道。
“大人啊大人,您这话就有些偏颇了,恕小民直言,我们大小也是做生意的,资金需要周转,眼下在京城的储粮也不多啦,实在拿不出来了,要不您多宽限几日,好等咱们从外地运粮回来再征不迟?”又有一人站起来道。
李恪淡淡的看着此人,冷冷笑道:“你是伍敦元吧,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你在京城外有地三千亩,在沂州府有地四千亩,其他府县加起来也有不少于万亩良田,京城里还有三家杂货店以及油坊,生意做遍京,鲁,江南各地,你说资金需要周转?”
“还有你说储粮不多,需要从外地运粮,那我可要问问在座的霍将军了,前段时间霍将军平定沂州府之乱,以军粮为赏修造鲁省的官道,可是当地却有商人趁此机会大量往京城转运粮食,生怕运得晚了被霍将军征用去了,鲁省历来是产粮大省,少说运到地京来的也有几十万石粮食吧,不知道是谁家的?”
霍去病接过了话头道:“当时本将忙着追剿其余的反贼和修造官道并未在意此事,不过鲁省的大户米商不多,将粮食运往京城估计都是那些大户串通好了的。”
伍敦元听到霍去病的话脸上便有些挂不住了,在鲁省经营粮业的基本上都是京城的大户,而且也就他们几个人,他这没有点出姓名跟指名道姓有什么区别?
那段时间眼见霍去病平定了沂州之乱便传出了修造官道大肆赏粮赏钱的传闻,当时以伍敦元为首的粮商便做出了恐被征粮的判断,加上地京连月大旱,粮价上涨,几个大户粮商稍微一合计后就决定一块趁着汉军追剿反贼的间隙大举运粮回京城。
也正是因为这一决定让他们比往年多挣了许多,但此时被李恪和霍去病一一点破,再要多言只怕连其他大户那关都过不了,于是只好闷声坐下。
连着两个大户被李恪堵得哑口无言,在场的所有大户都不得不在心里暗自琢磨一番自己到底有没有话柄被李恪拿住了。
瞧见场面被成功的控制了下来,李恪也放心了许多,至少能征到不少的粮食了。
李恪刚要开口,便又看到一人站了起来,这个人与李恪的关系还不错,正是那日在严府甩手就走的胡品三。
毕竟与胡品三的关系不错,李恪也不想把所有人都得罪完了,便笑了笑道:“哦,胡少爷有何指教?”
胡品三拱了拱手笑道:“回大人,指教可不敢当,我来是要捐粮的。”
知道李恪是奉命而为,胡品三也不愿再多加为难,以免两人之间生了嫌隙,不过家里的长辈有吩咐和打算胡品三也不敢忤逆。
李恪愣了愣,旋即笑道:“你。。打算捐多少?”
“五千石粮。”胡品三伸出一只手掌道,“不管李大人信或者不信,我胡家的帐都是入秋开始审账到年底陆陆续续收账,而且我们刚刚与李大将军做了一笔生意,余粮再多也拿不出来了,下一批粮还得花上几日才能从外省运抵京城。”
李恪皱了皱眉道:“还有此事?我怎么不知道。”说完望向了霍去病等人,霍去病微微点了点头。
看来确有其事,李恪暗道。
胡品三笑道:“李大人忙于皇上交代的政事,军务总是比不得长公子的,不信可以回去问问您的大哥李君羡将军。”
许宣在远处暗暗点头,这胡家还真是精明,看样子应该是大户中的前茅却给了一个不多不少的数字出来,关键是理由也很让人难以反驳,看来今天的确是征不到多少粮了。
毕竟有了胡家的标杆在那,其他大户断然也不会交出多于这个数字的粮钱来。
不过通过胡品三的话里头许宣也听出了一些事情来。
这个世界果然还是不太平静。
“此事乃军中要务,我可不敢僭越。胡公子,你到赵大人那边报数入册吧,请。”李恪指着赵伯琮的方向道。
赵伯琮坐了一个上午,都快成了一个事不关己的看客了,此时终于得到李恪的点名,便朝着两人笑着点了点头。
胡品三知道自己不走等会就要排队了,拱了拱手后便朝着赵伯琮那一桌走了过去。
果然,胡品三到赵伯琮的身边坐下后,嚷着要捐粮的声音就此起彼伏起来。
李恪此时已经不在意那些捐粮的人报的数字是多少了,反正都没有超过五千的。
虽然嘴上说着军务不可僭越,可李恪显然是要找父亲李世民问询一番的。
直到赵伯琮把大户们捐的粮钱统计完后,李恪才觉得当前征粮之事才是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