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终得九阳

灵智将原本的内力隐藏在中丹田深处,不露出一丝一毫,然后按照《九阳真经》上面的修炼法门,开始培养气感。

以灵智如今的精神修为,气感的强烈程度岂是常人可以揣测的?只见数个呼吸间,原本空荡荡的下丹田中开始发烫,然后周身血肉脏腑当中缓缓汇集一丝丝灼热的气流,最终在下丹田当中形成一缕至刚至强的九阳真气。

在灵智的内视下,这缕细小的九阳真气不同于以往略显银白的真气,它呈现出丝丝红色,活跃非常。灵智操控着这一缕细小的九阳真气,飞速的按照《九阳真经》第一卷的法门运转数遍之后,便从头发丝般大小成长为半个小拇指粗细,最后缩成一团乒乓球大小的炙热的红色气团盘踞在下丹田当中。

灵智微微皱眉,对这新生的九阳真气并不满意,无他,盖因他原有的内力经过数次压缩凝练之后,根本不是这脆弱的新生九阳真气可以撼动得了的,更别说同化了。不过好在这根本不是问题,按照《鸠摩智遗卷》所记载的内力压缩法门,只需将这新生的九阳真气压缩凝练几次便可在质上比拟甚至超过原有的内力。况且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此时灵智无论下丹田的坚韧以及宽广程度,均不是当初第一次压缩内力之时可以比拟的,再加上灵智的精神力也不是当初可以比拟的,足有操控这缕新生的九阳真气压缩数次而不对自身的经脉造成伤害,好处自是不言而喻。

《九阳真经》共分四卷,每一卷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第一卷侧重养气、聚气、炼气;第二卷侧重温养经脉,改善资质;第三卷侧重通脉冲穴;而最为重要的第四卷,不仅记载了数种秘法打通特定的隐脉,更是有介绍打通天地二桥突破至传说中的先天境界的法门。以灵智的记忆所知,真正习练“九阳神功”之人只有两个,一是觉远禅师,二是张无忌。而灵智推测这二人均未将之练至大圆满境界,没有发挥出这部神功的真正效用。

觉远禅师九阳神功未大成之时便泄了内家真气,最终造成的后果便是:为了保护弟子张君宝和郭襄不被少林和尚伤害,把张君宝和郭襄装进铁桶内逃出少林寺,筋疲力尽而死。当然,他在死前背出《九阳真经》中的神功,被张君宝,郭襄和无色禅师分别听去,从此便有了“武当九阳功”、“少林九阳功”和“峨嵋九阳功”,世间也多了武当与峨嵋两派,这个暂且不提。再说张无忌,年幼之时身中“玄冥神掌”,习练《九阳真经》前三卷进展迅速,但是正所谓成也玄冥、败也玄冥,这至阴至寒至毒的玄冥掌力虽然能够刺激体内九阳真气迅速的增长,但是却是以损耗体内元气为代价来换取的。而张无忌被明教五散人之一布袋和尚说不得装入自己的乾坤一气袋当中,机缘巧合之下,受了成昆的“幻阴指”一击,反而打通最后玄关,将九阳神功练至大成,臻至最顶尖高手行列。但是这也算是借助外力的另类突破,算不得水到渠成的那种,否则九阳大成之后便是直达先天而非停留在后天。

灵智此时一身武学境界,远在觉远及张无忌之上,同时,以灵智的丹田经脉的广阔程度以坚韧性等,完全可以直接跳过前面三卷,借鉴第四卷的内容来突破自身境界。但是灵智考虑到九眼真气的至刚至阳以及克制天下所有阴属性内力的特质,所以才想先将一身原有的浑厚内力转换成九阳真气,再突破桎梏,进阶更高层次的境界。

在灵智的内视中,那团红色的九阳真气被一股无形的力量不断挤压,由原本的乒乓球大小缓缓缩小,体积越小,颜色越深,最后变成一团绿豆大小的赤红色真气团。那团细小的赤红色真气团在灵智极为精妙的操控下,沿着经脉不断延伸,化作一道细小的赤红色线条游走。这九阳真气温养经脉的效果极为明显,一时间,灵智只感觉全身暖洋洋一片,仿佛泡在温水当中一般,极为舒畅。

灵智一喜,这还只是一小缕九阳真气,就能够明显感到了经脉的柔韧性大大的提升,那大成的九阳真气效果是该多强大?先天级别的九阳真气的功效又是如何呢?

让内力在经脉中游走几圈再次壮大一丝之后,灵智从中丹田中调出约莫九阳真气三分之一的量的原有内力,然后沿着督脉下降至下丹田当中,令其缓缓接触那团九阳真气。由于都是灵智自身修炼出来的内力,虽然二者属性不同,但是却并未象灵智一开始想象的那般排斥极为厉害,只是各自盘踞一边,互不干涉而已。

灵智小心的试探了几次之后,发现虽然能够缓慢的转化,但是速度终究过慢,也不知是原有的内力太过凝练的缘故还是九阳真气量太少的缘故。但是经过大半夜的研究,倒是对内力的本质以及《九阳真经》的理解更深了几分,相信闭关苦修一段时间,便能够转化成功,同时顺势打通任督二脉上面的仅有的几处穴道,进阶更高一层的境界。

此时天色渐明,又身处少林寺当中,所以灵智只是修炼出一小团九阳真气之后,便不再有任何动作,转而研究《九阳真经》总纲所载的武学理念,逐字逐句的推敲,以期理解更甚。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变换在腿,主宰于腰,发于脊背,接于两肘,行于手指,总须完整一气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胜,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盛于老阴,少阴盛于老阳,凡事不可极,极则变,由重转轻,由轻转重。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动静之机,在于阴阳,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汤,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

这《九阳真经》的总纲便如同《九阴真经》的总纲一般,博大精深,威力无穷。所有上乘内功的原理几乎都不脱离总纲的内容,可说是武学的百科全书。无论甚麼样的绝学都能在真经当中找到相对应的理念,是武学的最高境界。只是《九阳真经》更偏重于内,有用劲法门,有阴阳转换的法门,有借力打力的法门。灵智揣测,张无忌那小子能够极为迅速的练成‘乾坤大挪移’的前六层,《九阳真经》功不可没,究其原因在于那阴阳转化的法门在真经上早有记载。

灵智一身武功,无论是掌法也好,拳脚也好,都是更为偏向于刚猛类的功夫,虽然于阴柔轻灵处也自有独到之处,但是到底比不上九阳真经总纲所载的阴阳转换、刚柔并用的道理。所以越是深入参悟这篇总纲,灵智越是能够察觉到之前走入的一些误区以及自身武学的一些细微破绽。虽然这些破绽对于普通高手来说,并非是破绽,但是对于五绝以及更高一级的高手来说,就是很大的漏洞了。灵智暗自庆幸佛祖保佑,此次少林寺之行能够找到这部无上绝学,一来解了自己一个心愿,二来找到了通往更高武学层次的阶梯。

一夜,须臾而过。

灵智起身,怀抱“揽月式”,伸个懒腰,全身各个关节骨骼噼里啪啦一阵作响,只觉得通体舒畅,自觉大有所得。推开窗户,面上挂着和煦的笑容,望着金乌初生之际,洒在寺内建筑上的金光,心情大好。

欣赏了一会儿少林寺内早上的光景之后,灵智缓缓朝大雄宝殿而行,迎面碰到苦心禅师。

灵智和煦一笑,合什行礼道:“大师,早啊!”

苦心禅师一愣,隐隐察觉今日的灵智有所不同,但是一时之间又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同,只好连道:“上人也早。”说完,猛的一拍额头,道:“哦,看老衲这记性,方丈已在大雄宝殿等候上人了。”

灵智望着这个老而弥坚的和尚一眼,笑着点点头,朝大雄宝殿而去。

直到灵智的身影消失在走廊的拐角处,苦心禅师在自言自语道:“奇怪,当真奇怪,怎么灵智这小和尚一夜之间气息完全变了,倘若不是老衲感觉到他丹田当中那一丝丝内力,竟然完全看不出他是个习武之人,唉,看来他的境界不是我这个老朽可以揣测的了。”

说完,摇摇头径自离去。他心地纯善,一辈子宅在少林寺当中,没有经过那些营谋诡计的熏陶,兼之前些日子里,对灵智的印象太好,见到灵智气息大变,竟然没有别的想法,只是以为他这些时日猫在藏经阁抄录佛经及高僧语录,境界更上一层楼的缘故。

灵智走入大雄宝殿当中,先是笑着同悟缘方丈打了个招呼,然后恭敬的替殿内的佛像上了一柱清香之后,才正式跟悟缘方丈道明来意:“方丈大师,小僧在少林寺盘桓良久,蒙诸位大师殷勤款待,所得颇多,小僧在这里拜谢了。”

说完,郑重的朝悟缘方丈行了一礼,然后接着说道:“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小僧也是时候告辞了。”

听完这一句,饶是悟缘方丈定力深厚,又四大皆空,心中还是不自主的生出些许不舍,可见灵智这货的大忽悠术是何等厉害。

不过悟缘方丈作为一派之主,终究不是常人可以比拟的,飞快的将情绪收敛,肃声道:“少林寺招待不周,上人过誉了。上人身为一宗之主,自有要事在身,老衲也不强留上人,只说一句,倘若日后上人再荜临少林,老衲自当扫榻相迎。”

以悟缘方丈的身份地位,此话一出,便是表明将灵智视为知己好友一般,委实难得。饶是灵智心中计较颇多,蒙他真诚以待,也生出一股感动,鼻子一酸,竟然忍不住眼眶微红起来。

灵智道:“方丈大师盛情,小僧无以为报,小僧在西北等地说话尚算管用,倘若少林今后在外遇上难办之事,亦或需要人手帮忙,只消传个音讯,小僧自会竭尽所能。”

灵智此话一出,绕是悟缘方丈心境沉稳,心中也忍不住欢喜。少林寺在这中原之地虽然地位尊崇,执掌武林牛首耳。但是出了中原之地,自是以密宗为尊,而少林寺又家大业大,保不住有求到密宗头上的时候,今日得了灵智这一句承诺,怎叫他不欢欣鼓舞、喜笑颜开?

灵智定定的瞧了这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一眼,再次行了一礼道:“方丈大师,临别之际,小僧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这几日小僧在贵寺藏经阁抄录佛经,蒙觉远这孩子伺候,又见他心地纯良,想收他为徒,传我密宗衣钵,还望方丈大师成全。”

悟缘方丈一愣,一时间没想起来觉远是谁。等到唤过弟子一问,才知道觉远是个不通武功的杂役弟子,年约十一二岁,天真纯朴,况且他认为灵智此举大公无私,旨在为日后密宗禅宗交好做准备,哪有不应允之理。按照他的想法,灵智要传觉远密宗衣钵,那么日后接过灵智密宗宗主大位的可能性十分之大,加上觉远自幼在少林寺长大,日后思及这一份香火情,于两宗交流大有好处,当下派弟子唤来觉远,又将悟字辈诸位高僧尽数喊至大雄宝殿,作为见证,让觉远拜在灵智门下。

悟字辈的高僧跟悟缘方丈俱都是几十年的师兄弟,自然懂得他的心思,对于此举喜闻乐见,一个个笑眯眯的走入大雄宝殿当中,望向拘谨站在一旁的觉远眼中满满的全是慈祥。苦心禅师这个老顽童更是笑眯眯的仔细打量了觉远好一会儿,发现他除了天真烂漫之外再无任何特殊之处后,才收回目光,与其他高僧低声交谈起来。

少林寺弟子众多,觉远年幼,又不通武功,所以平日里自然入不了少林高僧的眼。今日瞧在灵智的面上,一个个对觉远和颜悦色,倒叫觉远心中更加的不舍,心中思绪翻腾,转过各种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