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盘点身家
一晃,月余,师兄灵目带回来了大德法王与多罗禅师的口信,对于伏虎法王的圆寂表示沉重的哀悼,并且直接表明愿意三宗联手对抗虎衣明王,如果虎衣明王对任何一宗下手,其他两宗绝对会派人支援。
同时,也带回了一个几位重要的消息。当日一战,虎衣明王中了灵智一记毒沙掌之后,还强行运功与人交手,后面更是被多罗禅师重伤,导致毒性入骨,虽然性命无忧,但是想要清除体内的毒素恢复颠峰,起码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起码在虎衣明王好之前,不用担心他会动手。
消息传回,灵智一下子放下了原本绷着的那根弦,所以这几日过得格外舒心。
作为桑多寺主持,密宗真言宗新任宗主,桑多寺一切典籍都对灵智开放。无数门真言宗密法对于灵智再也不限制,一时间,灵智痛苦并快乐着。
这几天内,灵智感受到了真言宗的底蕴。各种密法、外功、内功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威力骇人之极的。
例如一门名叫‘一串鞭’的高深硬外功,发功时全身每一个骨节均爆竹般响起,一连串响个不停,不仅刀枪不入,更是力大无穷,不在密宗护教神功‘龙象般若功’之下。可是据真言宗典籍记载,有史以来,除了创造出这门神功的高人外,密宗炼成这门外功的人,只有区区两人,其余练习者不是突破之后骨骼尽碎就是精神失常。
又如六字真言手印,在根源慧经突破第九层之后,便可以通过双手结出各种印契,调动丹田真气,以独特的手法释放出去,摄敌胆、破敌踪。
再如一门唤作“大迦叶气罩”的绝世神功,练成之后,论威力不在大圆满的少林金刚罩之下。是由佛门中的无相神功、般若大能糅合而成,形成的一种至奇、至秘、至奥、至绝的功夫。静式时,布成一整体气罩,令敌人无隙可乘,其范围可大可小,随施者心意变化,远至丈外数尺不定,以施者功力而论;近者可贴附于体。入门要求只有一句:先天方可修习。
就这一句,将无数天资横溢的真言宗高手据之门外。
更有数种威力不大,但是极为实用的功夫。如敛息术、闭穴逆经等等。
然而,这一切,对于现阶段的灵智来说,可用的没有几种。要不就是威力大小,不堪入目,再不就是要求太高,这对于急需提升自身实力的灵智来说,形同鸡肋。
灵智暗自盘算了一下,自己除了一门大手印与毒沙掌拿得出手之外,轻功“虎奔功”更是比之“草上飞”好不了多少。兵器当初选择的是又丑又难练的铜钹,灵智就纳闷了,为什么喇嘛一个个都喜欢玩轮子?
内功倒还好,根源慧经已经练至第三层,体内的内力经过这几日努力打坐,逐渐雄厚起来,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突破二流。
论势力,真言宗虽然少了伏虎法王这个一流高手,但是灵字辈的师兄弟还有五人,均是二流好手,其中灵觉、灵敏二人,更是二流巅峰,只差一步便可进阶一流。再加上数十名练出内功的真传弟子,在这西北边陲之地算得上是一股极大的势力。
只不过,有时候一个顶尖高手往往比十个一般高手更具威慑力,况且现在的灵智融合了后世数百年的见识,自然知道唯有手底下功夫够硬,才能无往而不利。
“唉,看来要想想其他办法了。”灵智可记得当初看原著的时候,没少吐槽五绝戏弄大高手‘灵智上人’一个个跟玩儿似的,现在自己成了当初的第一背景,这让他如何不揪心?
“咦,这个倒是可以练一下。”正自落寞间,灵智眼睛一扫,落在一门功夫上面。
大疯魔杖法。密宗高手感受到少林绝技“伏魔杖法”每一杖之下都有千钧之力,而且杖头杖尾都可用以打穴,威猛无比。潜心研究二十载,创出“三十六路大疯魔杖法”,欲与少林‘伏魔杖法’争雄。大疯魔杖法共分三十六路,每路三十六招,每一招均用内家真力,表面看起来不威猛,其实每一仗都有开碑裂石之能,伏虎降龙之妙。更重要的是,三十六路一路快过一路,虽然对于内力的损耗极为大,但是就算不用内力,亦不可小视。
灵智天赋出众,身材极其魁梧,神力天生,正适合用这路大疯魔杖法。再者,手中拿一根禅杖做武器,总好过拿两个铜钹吧?
灵智越想越高兴,当即命人去打造一根重达一百零八斤的禅杖,准备练这门大疯魔杖法。
第二日,灵智接过两个小喇嘛抬着的禅杖,只见禅杖长约丈二,通体金黄,上面挂着九个小巧的铃铛,叮当作响。是桑多寺负责匠造的喇嘛耗费八十余斤黄铜,参杂着数十斤精金、寒铁精心锻造而成,上刻佛陀比丘、山川草木,尊贵非常。
灵智大喜,当即奖励匠造的喇嘛一门“阴风毒掌”,随后在寺内演武场上演练起来。一时间只见场上杖影飞扬,当灵智耍完三十六路,最后一招“探海斩蛟”砸在演武场上的青砖之上,尺许的青砖被砸得四分五裂。
一旁观看的灵敏不禁赞叹道:“宗主果然天资过人,神力惊人。”
接下来半个月,灵智每日早晚各耍一路大疯魔杖法,然后一头扎进浩瀚的武学手札、医术毒典当中,晚上则用打坐炼气代替休息,从各方面充实自己,而真言宗的杂务则全权交给几个师兄长老。
密宗喇嘛不忌荤腥,亦有所谓的“欢喜禅法”,可以说较之中原的和尚日子过得滋润许多。但是桑多寺上至长老,下至普通的小喇嘛,看见自家主持甘受奇苦,籍以苦练禅功杖法,一个个受到感染,练武刻苦许多,整个桑多寺沉浸在一股习武热潮当中。
灵智感受到这一股氛围,更是大力提倡,赐下诸多武功绝学,以示鼓励,就任主持短短三个月以来,便令众人归心。
这一日,灵智翻看着佛门典籍《三慧经》,细细品读着,心中思索着根源慧经的奥妙,读到妙处,不由得随手比划,连远处的灵目走来都察觉不到。
灵目看见眼神一日亮过一日的灵智,心中只有服气,也只有如此废寝忘食,自己这个师弟,才能在二十来岁,武学境界上就媲美年近四十的自己,战力更是超过自己,不愧于密宗青年一辈第一人。
灵目不忍打搅灵智,独自端坐在一旁小憩,待到小半个时辰后,灵智将那卷《三慧经》粗读了一遍之后,才发现一旁笑吟吟的望着自己的师兄。
灵智啊也一声,急忙站起来合什行礼,道:“恕罪恕罪,小弟一时入神,竟未察觉到师兄的到来,怠慢之处,还望师兄海涵。”
灵目还了一礼道:“无妨,师弟如此勤勉,愚兄只有佩服。”
“师兄今日可有要事?”灵智为灵目奉上一杯香茗,温言问道。
“有两件,一则是所听到的讯息只怕事关重大,有消息称大雪山大轮寺重开山门,若是置之不理,于心不安;二则也是见到师弟近日醉心武学,愚兄唯恐操劳过度,莫如代表我真言宗前去拜访,参加大轮寺的开山大典,一来散散心,二来也好得些经历,扬我桑多寺威名!”灵目深知自家这个师弟,虽然天资聪颖,但是性格好强,宁死不屈,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为了不坠真言宗威名,即便遇上高手不敌,动手时也会蛮斗狠拚,当即劝慰道,“武学无底,山外有山,人上有人。况且师弟年岁较轻,来日方长,早晚有成为绝顶高手的一天,又何必急于一时?”
灵智寻思,内功既然段时间内无法提高,出去见识一番也好,随即点头答应。第二日,向逝去恩师伏虎法王磕了头,交待了诸多事宜之后,带上明台、明镜两个小喇嘛,上马向西南而去。
大雪山大轮寺,历来为吐蕃国密教宁玛派上师修行场所。不时有上师开坛讲经说法,是为佛门一大盛事。
宁玛派历代高手层出不穷,但是自北宋年间出了一个大轮明王之后,声望达到巅峰。虽然后来大轮明王鸠摩智晚年大彻大悟,佛法高深,并不以武功逼人,但是并不妨碍大轮寺在密教各宗之间的威望。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大轮明王鸠摩智其人。鸠摩智天资聪敏,过目不忘,痴迷于武学,自得吐蕃国密教宁玛派上师授以‘火焰刀’神功后,在吐蕃扫荡黑教,威震西陲,功力见识均已臻于极高境界,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后来又与姑苏慕容氏传人慕容博结为朋友,用“火焰刀”的修练法诀交换,得以学习少林派绝学。
而后斗法大理,得《小无相功》,练《易筋经》,以小无相功催动少林七十二绝技威逼少林众僧,虽然被逍遥派虚竹子所败,但是丝毫不掩其盖世风采。
后来在西夏国王招亲期间,鸠摩智意外跌落一口枯井里,同时因走火入魔而狂性大发,一身内功刚好被段誉的‘北冥神功’吸走。鸠摩智武功尽失后,却因此而大彻大悟,返回吐蕃,埋首钻研佛经,成为一代高僧,声名越发响亮,连带着大雪山大轮寺也威名远扬。
灵智带着明台、明镜两个小喇嘛,马不停蹄的往大雪山赶去,一路上,越往西南,天气越是严寒干燥。加之海拔高,烈日当空,直晒得人晕头转向。灵智总算明白了喇嘛们为何成天都带着一顶金灿灿的僧帽了。
灵智还好,毕竟内功深厚,哪怕昼夜温差大,内力运转之下,也能抵御严寒酷热,加之越是恶劣的环境,对于修习内功有着极大的好处。因为要时时刻刻运转内力,积少成多之下,灵智的内力变得越发的圆融,如指使臂。
但是却苦了明台、明镜两个小喇嘛。二人原本只练过一些粗浅的外功,对于内功一窍不通,所以一路上苦不堪言。好在二人年纪虽小,心智却坚,在加上出门之前,长老嘱咐要好好服侍主持,所以,一路上虽然辛苦,但是二人将生火、喂马、化缘等诸多事宜处理得井井有条。
灵智感慨之余,更是利用赶路的闲暇之余,尽心指点二人武功。不仅传了一门唤作‘龙旋劲’的高明内功,见二人赶路艰难,更是将‘虎奔步’的奥秘尽数传给二人。令得二人感激涕零的同时,一路上也多了些欢乐。
二人晚上按照灵智所所授缓吐深纳的呼吸方法做去,良久良久,渐感心定。待得数日,丹田中却有一股气渐渐暖将上来,山间崖顶上寒风刺骨,却也不觉如何难以抵挡。而白天,则用‘虎奔步’赶路,竟尔渐渐身轻足健。
有着灵智这位大高手在一旁悉心指点,二人的武功可以说一日千里。待到小半个月后,二人身体里头好像有一只热烘烘的小耗子钻来钻去,灵智又指点他二人如何运气使力,竟然由原来的不入流一跃而成为内功小成的内家好手。
直把二人喜得心花怒放,暗自思量等到回到桑多寺之后,好在一众相熟的小喇嘛面前炫耀。好在二人知道这一切都是灵智的恩典,对灵智的服侍也越发的殷勤起来。
这一日,又翻过几座山头,现出一片天然牧场,数十位藏民们放养着牦牛、羊羔。
得见人烟,灵智三人精神一震,脚下步伐加快了几分。
原本在劳作的藏民看见灵智三人一身喇嘛装束,急忙停下手中的活计,围拢上来,亲切的拉住明台、明镜的手,表示欢迎。其中灵智更是身批大红袈裟,手持禅杖,光凭卖相,令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得道高僧,藏民们更是不敢怠慢,齐齐抚胸行礼,用最古朴纯真的方式表达崇敬。
这一夜,小小的藏村,彻夜欢腾,美丽的藏北星空下,燃烧着数堆篝火,烧的是牛粪,喝的是茶,主食乃是青稞、糌粑,载歌载舞。
灵智三人喝着牧民奉上的牦牛奶,吃着糌粑,由最年长的牧民陪着,连日赶路的艰辛一下去抛去。
“尊敬的大法师,您要去往何处?”年长的多吉问道。
灵智三言两语将自己三人的来历以及去处说完,并再三表示谢意。
“原来是要去大雪山大轮寺参加开山大会。可是,大师,你走错路了。”多吉咂咂嘴连道。
灵智大惊,道:“这,这如何是好?敢问长者,小僧该朝哪个方向出发?”
“无妨,无妨,大师今日尽管歇息,明天一早,小老儿叫一个族里的年轻小子给大师当作向导,定不会耽误了时间。”多吉连忙摆手,示意灵智无需着急。
灵智这才心安,再次合什行礼,表示感谢。
接下来,灵智又陪着闲聊了几句,喝了几碗酸辣汤,才深深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