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树立一个大目标

“知道了,让爹去张罗吧,你别拖拖拉拉的,赶紧读书去!”

叶青凰嗔了叶子皓一眼,哪里不明白他在想什么?

他可巴不得她多生几个,最好组个启蒙班!

把叶子皓赶回书房,这边的炕在等馒头熟时就已经让赵家兄弟烧起来了。

此时屋里暖暖的,叶青凰也搬了绣架过来这边绣花。

不过很快,他们就决定重新调整,把卧房的炕也重新烧了起来。

因为小兄弟过来问叶子皓,他们在哪边读书,而小姐妹也过来问叶青凰,她们何时用绣架。

叶青凰带了姐妹们在自己屋里,叶子皓带了小兄弟在书房里。

原本赵家姐妹是在厨房里,得空坐在火边,当然绣花时要离得远一些,以免火星子崩到绣面上,她们通常都坐在饭桌旁。

天冷之后,火烧起来,整个厨房里都不冷,有时叶重义也在这边烤火、煎药,并未在小厅烧火盆子。

这样也不冷,又省了柴。

但如今叶青凰他们回来了,小姐妹要学绣,自然都找上叶青凰。

用绣架的不能上炕,绣架一摆屋里就有些挤了,好在烧了炕不冷,把春凳搬去书靠墙立起来放着。

再并列摆上三张绣架,叶青凰的在中间。

为了方便教导,叶青凰决定从实物开始,直接带陈杏花和赵春杏增加动手能力。

就像当初带陈杏花那样,俩人绣一样的东西,不会时看她的就行,一点一点跟着她走,就算她的进度会慢一些也无妨。

她可以在等她们的过程里做新衣裳,也不浪费时间。

而且调节一下对她没坏处。

毕竟她有了身孕,不能再像以前那般赶进度,高度集中注意力是很伤神的。

有了这样的考量,这般安排就很合理,小姐妹都很欢喜。

赵春燕还太小,也没有多的绣架,就继续用绣绷,她可以坐到炕上,把炕桌摆上便是。

小妹则去书房写字。

只是姐姐们都在绣花,小妹一脸艳羡。

叶青凰只得答应她,等明年她满了七岁,就教她拿针,但在那之前,她要认识一千个字。

也就是说,至少要熟读《千字文》,背下,认得,不等于写,更不代表熟练地写和运用。

一个刚满七岁的孩子,还是一个没上过塾的女孩子,能认得一千个字已经很不错了。

这对于小妹来说,其实是给她树立一个大目标。

但小妹和铭儿如今都在跟着叶子皓读书,除了铭儿能写的字多些,在读书进度上,已经越来越接近。

毕竟小妹也在启蒙年纪,算是赶上了好机会。

像陈杏花和赵家姐妹,她们感兴趣的就是绣花,奋斗目标也就是绣花。

读书写字的时间自然没有这么多,也就是叶子皓教新字时,或者背诗时,会过去听着。

后来赵家姐妹搬来叶家村,只能每天把跟着学过的字在地上练习,哥哥便做了沙盘给她们,有时叶重义也会教她们写字。

如今她们又住到了一起,既能写字又能绣花,昨晚都高兴得要睡不着了。

此时叽叽喳喳都很兴奋地看着凰姐姐教她们绷绣面,赵春燕没有任务,也在一旁看着。

教完绷绣面和不同绣面的注意方式,之后就把叶子皓在县城画的“锦堂春”拿出来。

为了更形象让她们理解,纸张也裁成了绣面大小,直接摆在绣架上,让她们仔细感受、比较了画面和局部图的大小。

叶青凰的绣架要比她们的大得多,绣面自然也大得多。

而画的尺寸就是照着小绣架的规格画的,叶青凰自然不需要做参照。

等她们看熟之后,就将那幅画贴到对面的墙上,让她们抬头就看得见,时时能做参照。

之后指点了她们起针、定位,看着她们下了针绣了一会儿,叶青凰这才起针。

她的绣面大,不是要把局部图相应放大,而是留白到最后增加七彩光。

她巧妙地让小姐妹避开了七彩光部分,这样她们完成的绣图一样完整,扬长避短,只要不绣糊,价钱就能稳住。

之前陈杏花绣的,也就在糊与不糊的入门处。

绣图的价钱,优于质量,再是大小,不是说你绣了那么大幅图,哪怕糊了也应给你许多钱。

但若绣得好了,大幅图的价钱自然就能成倍涨上去。

叶青凰用小绣件教了她们许多入门知识,再用大绣件带着她们赚钱,能绣大件赚更多,谁愿意将时间花在小绣件上?

只不过叶青凰不会拿钱去鼓励她们的积极性,而是拿绣技。

小小年纪若只认得钱,心态会稳不住,若是绣糊了还不哭死?

叶青凰指导了陈杏花和赵春杏动手之后,就让赵春燕继续绣小绣件,绣完了就接着绣一样的花样子。

对于小孩子,最快的入门办法就是熟能生巧。

而她,一旦开始绣,就不许大家说话了,因为大绣件要集中注意力,一针下错,毁的就是整幅绣品了。

有了这样的要求,小姐妹们也都一脸凝重,变得认真起来。

厨房里,叶重信没有回去干活,只将一些小件交给赵家兄弟去做,他和叶重义坐在火边说话。

大锅中还在蒸叶子皓的药膳鸡,叶重义看着火,保持小火一直慢蒸着。

老哥俩听了叶子皓的话,不再去想起新屋的事,却商量起明年孩子出生后,叶子皓要读书科举,叶青凰要带孩子,他们的经济来源怎么办。

叶张氏会不会帮带孩子,叶子皓和叶青凰又是否放心让她带孩子?

叶子皓要去京城赶考,为了有更多时间更充分准备考试,肯定要早早出发,最多,就是过完年就出门了。

从出门到归来,怕得要半年?

叶子皓说过到时会带着叶青凰一起走,那他们有了孩子,怎么走?

这一路艰辛就算他们忍得住,可路途遥远盘缠要不少,而且去了京城,又拿什么生活?

西厢正在努力的人还没想过这个问题,厨房里,两房爹已经在为这事儿发愁了。

最后,老哥俩皆是一声叹气,没有主意。

叶重信干脆起身去干活,想着多赚点钱为儿子准备着。

上午,叶张氏突然跑了来,笑眯眯地直奔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