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

这几年双流县油桐、油茶大面积种植自然引发本县乡绅们的注意,很快,油桐树进入丰果期后能带来高额利润这一信息便传扬开来,也让一众惯于敛财的大户眼红不已,但却无人敢试图从此事中分得一杯羹。

谁要想在这个时候伸手摘桃子,那就得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承受的住来自首辅的怒火了。

这位年轻知县四年来的种种努力,为的就是给自己的仕途打下深厚而坚实的根基,现在眼见得大功即将告成,谁要是不长眼想去分一杯羹,到时候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破家知县,灭门令尹,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何况这位还是有着强大背景之人。

崇祯二十四年十月,双流县首批种植的六千余亩油桐和油茶进入到了收获期,而最终的结果也是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早就得知双流县有大量油桐即将问世的消息后,来自各地的数十名桐油商人提前一个月便纷纷赶来,生怕因为来得太晚而收不到最好的货品。

桐油现在可是稀缺货物,不光是金州和江南两座造船厂有大量需求,随着大明社会经济强劲地发展,市场上对家具的需求也是出现了井喷地势头,而打制家具则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大量油漆来防腐,桐油正是生产油漆不可替代之物。

大明人工种植油桐树的地区很少,当前只有湖北以及云南两省的部分府县有少量种植,产量也不算太高,像双流县这样大面积种植的在大明独此一家。

一些早到的商贾闲来无事,便在本地雇请了向导,带着他们去油桐种植之地参观,当看到漫山遍野挺拔茂密、果实累累地油桐树之后,所有人在震惊之余也是喜不自胜。

在这些商贾眼里,这哪是油桐树,上面的果子明明就是闪闪发光的金币啊。

在获悉了双流县油桐树种植的实情后,看到如此多的同行云集此地,商贾们暗中串通一番,决议在桐油采摘出油时进行压价,以每斤不超过二分的价格统购,以便将其运出蜀地后获取更多的利润。

不得不说,老祖宗留下的士农工商排名是多么的有见地。

这些不事生产的商人是最黑心的。

如果放在几年前,孙克敌知道商人们给出每斤二分银子的收购价后会觉得理所当然,但现在他如果知道这些商人们开出这个价格后,肯定会掀桌子骂娘。

因为市面上桐油的价格已经到了每斤八分之高,比之前每斤四分足足翻了一倍,而且这种涨价趋势还在延续之中,估计用不了多久,市价就会达到每斤一钱银子。

也就是说,这些桐油商人是欺负蜀地与外界沟通不便、物价比其他地方低了不少的缘故,所以使出了明眼人打盲人的惯用招数,良心真的是坏透了。

但是令这些商人没想到的是,这次他们原先屡试不爽的招数却是失算了。

崇祯二十四年十月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双流县几处经济作物种植区到处是一片忙碌而热闹的景象,刚刚忙完秋的农户们被组织起来,开始采摘油桐、油茶的果子,几处山坡上人头攒动,处处欢声笑语,农户们卖力劳作并希冀着,期盼能有一份额外的丰厚收益。

除了几位主官外,县衙里的大部分书吏衙役都被到这个几个地界上维持秩序,督促农户们采摘油桐果实,之后将其装进框里担下山来,再装进麻袋,由马车牛车运到城里的官办榨油作坊进行加工。

在开始采摘之处,孙克敌与杨哲元、郑源道一起,去往离县城最近的一处现场观摩一番后便回返县衙,接下来的事情都已安排妥当,所有的一切皆在他的掌控之中。

孙克敌早已得知前来采购桐油的商贾们的计划,在渡过最初的愤怒和厌恶后,他立即派人去往成都府,知会了四海商行成都府分行的大掌柜。

采摘结束十天之后,在无数目光的关注下,第一批桐油出榨,数据在第一时间报到了县衙。

花峪村种植的三百亩油桐树,所产桐油全部榨完,总计出油九万六千余斤,平均下来,亩产达到了三百二十斤,比当初预估的产量要低了一些,但相对于首次种植的新品种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了。

至于后面各村油桐树的出油量现在还不得而知,以现有种植面积来看,整个榨油过程将会持续半年才能完成。

得知消息后,县衙上下皆是感到欢欣鼓舞,毕竟这是知县大老爷带着大家伙儿忙碌了四年的成果,并且知县大老爷有言在先,会从此次出油获取的利润中拿出部分来,按个人在这几年期间的表现分发下去,以做激励之用,所以大家对此事还是非常关注的。

按照孙克敌之前的估值计算,三百二十斤,每斤二分,一亩地可获六银币又四钱,三十税一的话,每亩可缴税两钱左右,花峪村的三百亩可征税达六十银币,这可比同等亩数粮食的赋税要高出数十倍了。

既然桐油已出,那接下来就是发卖环节了。

按照之前的传统,孙克敌安排了桐油竞价,任何商人均可持户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参与竞价,价高者得之。

竞价在县衙前的广场举行,主持竞价的是县衙户房书吏,孙克敌等官员并没有露面。

毕竟这是市井行为,朝廷官员往往自重身价,不会掺和进去。

接到县衙派人知会的外地商贾们兴致高昂的前来与会,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即将发财的喜悦之情。

消息灵通的商人自然是知道最近桐油价格在翻着跟头的往上涨,只要这次他们压价成功,那在将这大量桐油通过船运运出蜀地后,他们往外出售的价格还会更高。

既是全大明桐油稀缺,那商人们自然会囤货惜售,以此推动价格的继续上涨。

除了粮食以外,朝廷现在还没有针对其他商品大幅上涨方面的规定。

也就是说,商人们对某种稀缺商品的价格是握有绝对主导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