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先见之明
正是因为这两大原因,才让华枫感觉对镖局众人,很是亏欠,才认为大宴一日,狂欢三天很有必要。
师徒两人,当真是颇为默契。
事实证明,龙世尘此举,效果极为明显。
整个镖局的士气,很快提到提振。
苟不理等九人,见主子华枫终于回转,无聊走镖的日子即将摆脱,也是心花怒放。不由自主泛起的微笑,在不知不觉间代替了阴沉。
至于龙世尘、姜守信、黄龙寿、白龙禧、孙有福、吴汇武等人,更是心气十足。
因为,华枫这个主心骨终于回归。
……
三日间,华枫也是心无旁骛,只顾与众人同饮同欢。
他也需要彻底调整一次。
毕竟,自从集体大婚之后,自从参军入伍以来,他就再也没有彻底放松过。
身心都宛如上紧的发条,处于时刻不停的运转之中。
战事间隙,也是抓紧时间习练武功,感悟武道。
而三日后,又将紧锣密鼓的展开工作。等待他的,又将是无休无止的思虑。
……
华枫如此,其他人当然更加毫无顾虑。
尤其是心情舒畅之极的龙世尘,宛如老顽童一般,整日乐呵呵的东拼一碗酒、西猜一会拳,玩得不亦乐乎。
他从未想到,此生竟然还有如此快活之时。
他也清楚,三日之后,忙碌就会再度来袭。
再想像这般逍遥惬意,实属异想天开。
因此,“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句名言,被此刻的龙世尘展现得淋漓尽致!
……
华枫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并未过多沉迷于师徒之情。
大宴一日,休整三天之后。
华枫立即组织各方主要人物,召开了碰头会议。
会议主要有两项议程。
其一,了解当前“华大联盟”的生存环境、发展态势。
当听得洪门已打着“华大联盟”的旗号,举华东一带所有联盟内势力,公然抗清时,任勇、姜楠楠、孟青青三人,不由兴奋的一拍大腿,差点大笑三声。
哈哈,还愁从此无事可做呢,没想到又有仗可打!
这洪副盟主真是好人一枚啊!
……
清军投入的兵力虽然不多,仅有五万,但作战素养极高。而且拥有大炮数十门,骑兵八千人,因此战斗力极强。
在清军名将李成栋率领下,很快对朱洪竺的“华大联盟”,形成了挤压态势。
此时,朱洪竺的“华大联盟”约有两万之众。
相较普通兵卒而言,单打独斗自然不在话下,但论集团作战,却远远不如。
毕竟,刚刚组建不久的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因此,在强大的清军面前,朱洪竺的“华大联盟”只能节节败退,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
损兵折将不说,生存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
如果没有外力支援,朱洪竺的“华大联盟”最终只有败亡一途。
陈近南情急之下,也想过“斩首行动”,打算直接派高手暗中斩杀李成栋,从而让清军群龙无首,再分而击之。
然而,几次刺杀行动,都以失败告终,而且还失陷了数名一流好手,连天地会舵主陈飞成都差点失手被擒。
清军中虽没有绝顶高手,但一流高手却有数人,二流高手更是有数十人之多,而且防卫甚严。
一旦被拖住,极难脱身。
……
其二,商议下步打算。
得知这些情况之后,华枫的眉头越锁越紧。
别看在他主导下三战连胜,但他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清军之难缠。
之前的三战,都是丛林伏击战,可选择的战术手段极其丰富,甚为灵活。
而如今,却是华枫从未经历的城镇攻防战。
最让他忧虑的是,并不是又将进入残酷的战场拼杀,而是生活在战圈附近的黎民百姓。
因为城镇战与丛林战不同,势必生灵涂炭,殃及池鱼。
……
见死不救?
显然不可能。
别说洪门、九华剑派、普陀“三洞”等势力,是“华大联盟”的重要力量,就算是素不相识,在民族大义面前,华枫也不可能坐视不管。
其实,华南武林界早就想前往救之,但却被德高望重的龙世尘的生生拦下。
理由是,华枫回归之期已然不久,等他回来再做定夺。毕竟,他才是“华大联盟”之主。
事实证明,龙世尘委实有先见之明。
不过短短一月时间,华枫果然回归镖局。
龙世尘也并非有未可先知之能,他只不过从清军对华东的大势进攻,对永历帝步步进逼中揣度:北伐义军必定已然失败,华枫定当无功而返。
……
龙世尘此举,让华枫大感诧异,之前他还担心嫉恶如仇的恩师,会亲自率众杀敌。
如今看来,确实小看了龙世尘。
不仅仅华枫如此,绝大多数武林人物,对龙世尘的重视程度都不够。
“武林狂人”之名,岂是虚妄?
他虽然狂放,却心思却细腻之极。
这点,从他之前处事的点点滴滴,从他能在众多仇敌的追杀之下活到现在,即可知端倪。
……
救援,当然无可置疑。
但如何相救?
必须得全盘考虑、认真思量。
毕竟他们投入战场之后,身后再任何力量无支援。
因此,必须找到最佳途径。
力争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现在摆在华枫面前的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长驱直入;二是旁敲侧击。
如何选择?
……
两种救援措施,各有优势,各有所长。
同时,也都存在缺陷。
先说救援措施之一:长驱直入。
其最大的优势是:气势磅礴,鼓舞斗志,威慑敌胆。
以华枫等人之力,完全可以形成一把锋利的尖刀,一路劈波斩浪,直插清军心脏,与朱洪竺一部实现胜利会师。
如此,气势足、斗志旺、敌震惶,这三个方面倒是可以轻易实现,但之后呢?
长驱直入时,披荆斩棘,确实爽快!
不过这个爽快,恐怕得用极其惨重代价来买单。
……
清军当然希望如此。
因为,这样一来,其外围再无威胁。
无须再分兵对付援军,只须将聚集一处之敌重重围困,慢慢磨杀,即可达到荡平华东匪军之战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