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淞沪!南京!》的计划(三更,求全订)

和韩三坪谈的事情主要就是《淞沪!南京!》这部电影的相关事宜。

“韩师兄,我又找你拉投资了。”

说着,乔含章就把一沓项目计划书交给了韩三坪。

韩三坪一边看,一边问起一些细节。

“小师弟,你这个计划投资可不小啊!只依靠本土票房有信心吗?”

一部中国历史电影,欧美地区是肯定卖不上票房了。

这一点可以具体参照《集结号》在海外的遭遇。

人家外国人为啥要为你们国家的历史掏电影票钱。

日本就更别提了,他们到现在都没有承认某次大屠杀,还拒绝对战争认罪。

《淞沪!南京!》又不是据说还有日本人幕后投资的《南京!南京!》,后来还能在日本上映。

像这种抗战的影片,别说票房了,就是在日本上映都不可能。

“这部电影的投资平均下来也就是一部1.5亿不到,说起来也比《集结号》高不了多少。就以现在的银幕增长速度,等上映的时候,估计已经达到五千块了,比《集结号》还要多一千五百块。内地票房我倒是不怎么担心。这不是为了分摊风险,又把八一厂、嘉和公司、垠都机构还有伯纳一拉进来了吗?”

“嗯,确实问题不大,以你的这块招牌,拍出两部票房加起来快十亿的电影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你这个电影是有关抗日的,上面应该会很喜欢。”

韩三坪点了点头道。

这几年的中日关系是日渐向低谷中滑落,再也不复八九十年代的那种貌似亲密的关系。

韩三坪就是体制内的人,对于这种风向把握的还是很准确的。

“所以嘛,到时候总菊那边的关系,就要靠韩师兄和明厂长去疏通了。”

乔含章一副你办事我放心的样子把韩三坪给逗乐了。

两个人年龄相差快三十岁,说是师兄弟,其实乔含章更类似于韩三坪的子侄。

像这种轻松自然的相处状态,反而是身居高位的韩三坪最喜欢的。

“这种事情小事一桩,不过你这个计划书里还有一个中华门重建项目写得不够细,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三坪问道。

“这个事情啊,《淞沪!南京!》的原着《抗战狙击手》中有一段大战就发生在金陵的中华门。为了拍摄效果更加真实,我打算等比例重建一座中华门和部分民国建筑。这不是施工方还没有拿出具体的方案和预算,所以就写了大概。”

“你这是学陈恺哥啊!”

韩三坪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师弟的大手笔了。

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大手笔。

陈大导演为了拍《荆轲刺秦王》建起了一座秦王宫,乔含章就为了拍《淞沪!南京!》重建一座城门。

“反正地方政府也会给一些优惠政策,到时候韩师兄可以出面和相山县政府谈一谈,他们的相山影视基地应该很欢迎一处民国区吧?”

等《淞沪!南京!》剧组一走,这座城门就是当地政府的了。

不仅是未来很多剧组拍摄可以用到,用于旅游行业也能给当地创收不菲。

衡店影视城可是离相山并不远,官员们当然清楚名气对于相山影视基地这个后起之秀意味着什么。

“行,这种官面上的事情,我帮你出现摆平,你就好好的拍电影,争取再创造一个票房纪录。”

谈完了《淞沪!南京!》,韩三坪又和乔含章说了那所天艺艺术学校的事情。

“天艺这两年的学生的培养效果挺不错。尤其是特效方面,维塔数码的技术确实够强。咱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在特效这块儿扩招一下?”

韩三坪就是国产大片路线的坚定支持者,之前中国那几部投资上一亿的电影中多数都有中影集团的投资。

特效对于发展大片的重要意义,他当然很清楚。

“这个急不得,虽然学生的培养的也需要时间,但是咱们国内的这些影视娱乐公司可没有几个愿意在这个上面花大钱的。好多公司大投资,光是在演员的片酬上就能花出去一半,特效这玩意太难把控了。观念没改变以前,我怕贸然扩招影响学生就业,到时候名声就坏了。”

等过几年电影市场足够庞大以后,大片的根基才算是比较稳固了。

正在上映中的大片《投名状》可是巨亏三四个亿,扑街大片的典型。

明年的《赤壁》要不是有日本市场,估计也能赔本的让成天娱乐哭出来。

就这样不够大的电影市场,也不足以让国内影视公司在特效大片上冒险。

国内影视公司的投资方向,就算过上几年也是重明星多过质量。

特效大片不见得能挣钱,还是大明星的这张脸比较容易回本。

粉丝经济可不是说着玩的。

在乔含章的想法里,国内的这帮影视公司老总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估计等《画皮》、《盗梦空间》等一系列特效大片票房成功以后,他们才愿意尝试这条道路。

扩招一事不妨等10年以后再说。

“也是,国内的大多数电影公司都是小富即安,少数几个如华仪兄弟、伯纳、成天这样愿意冒险的,也是更愿意花片酬。不弄上五六个一线明星不罢休。”

韩三坪感慨道。

……

《投名状》的上映以后,观众口碑很好,比《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大片三连击要高得多。

首日6小时狂收1100万,上映的首周就拿下了超过一亿的票房。

这个票房数字当然还算是不错,可是一想到四千万美元的总投资,就不那么乐观了。

按照现在的票房走势,《投名状》有可能达到三亿票房。

可是这并没有卵用,总票房才和投资额度差不多。

总不能指望通过DVD版权等其他收入来解决《投名状》的亏损吧。

这种沉重的历史题材果然不适合贺岁档。

乔含章和于东电话沟通《淞沪!南京!》时,隐约感觉对面的那位心情应该不大好。

简单地定好了后续投资数额,就结束了这次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