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筹谋未雨

杨慕玄将丁鹏托付给邓定候,一路下了嵩山。他起初收丁鹏为徒只是一时兴起,收徒以后才知道为人师表之难处。杨慕玄倒不是以丁鹏为拖累,此时将丁鹏托付给邓定候,他也不担心邓定候会怠慢了丁鹏,只是觉得未尽到为人师的责任,心中对丁鹏多有亏欠之意。

然而他又有不得不如此的苦衷。杨慕玄分明感觉到体内内力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增强。在以武为尊的江湖,内力增强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种增强并不是修炼而来,而像是直接凭空增加一样。

虽然每次内力增长幅度很小,几乎无可察觉,却耐不住他的内力在无时无刻都以这种幅度增长。特别是动用内力之后,这种增幅更甚。杨慕玄现在的内力就比刚上少林时又涨了一大截,更不用说与初来这个世界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正是因为这种不正常的内力增长速度,才使他短短几个月内一举跃居当世绝顶。只是凡事过犹不及,尤其是当这种增幅还是不可控之时。杨慕玄知道自身身体之承受上限,若是内力到达这个上限之后增长还不停止,他可能就要面临多余不受控制的内气在体内冲窜,最终爆体而亡的境地了。

当然这只是最坏的结果。或许是穿越的缘故,又或许有别的原因,明明还是地球上的身体,杨慕玄却发现如今身体强度极高,对内力的容纳程度也是恐怖,如今他的身体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也就是说最后真的出现最坏的结果也还要过上一段时间才能发生。

而这段时间已经足够杨慕玄寻得自救的方法了,所以即便如今头上真的悬挂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杨慕玄也没有过多的担心。

真正促使他将丁鹏托付于人安排妥贴的原因是他一直以来存在的一种预感,他在这个世界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

起初这种预感并不是多么明显,就像人做梦一样,梦醒之后只是有一种淡淡的感觉,根本记不起梦中的内容。

而随着他功力的提高,冥冥之中的这种预感也越来越强烈,直到最近的某个时刻,杨慕玄于冥冥之中终于确切的知晓了这个预感中的信息,就是他将不久于人世。

对于这个预感,深受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杨慕玄第一反应就是不信,认为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当他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之后,却又不得不强迫自己相信。既然只存在于小说幻想中的穿越之事都能成真,他又何以能断定这个预感只是无稽之谈呢。

不过在这个世界呆不了多长时间和即将不久于人世,这两个预感差别还是蛮大的。这是杨慕玄在心中默默的吐槽。

杨慕玄留在少林的这段时日翻阅了少林不少的典籍,也和众高僧讨教了不少武理,虽然少林寺不会提供太过精深的资料,不过那些基本的东西也已经足够了,他所欠缺的正是武学的基础。

杨慕玄在这些典籍中得知,这个世界虽然存在佛门和道门,武功也有佛道之分,却都是遵循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以及炼虚合道的进境。

世之三才天地人,而人之三宝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四大进境的划分无所谓佛门,道门以及儒门之别,都是依照着人之三宝根基所化。

换句话说此世武学的根基是以人为本,并没有其他小说中存在什么佛或道种种超自然的现象或存在。即便是佛道的出现也不过是基于人们对天地自然的认知不同而已,所以这个世界从根上说还是以唯物为主的。

这当然与杨慕玄无关,重要的是依着这最为正统的进境前行,至少依着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的路子走下去,实际对应的是人的精气神。

结合之前秋凤梧在孔雀山庄给杨慕玄普及的部分武学基础,再加上这段时间在少林的所听所想,杨慕玄已经基本总结出了这个世界武功的真谛。

常人习武之初,在得到真传前实则是先练基本的功夫。基本二字其实已经说明一切。不论是打熬体魄还是练习协调,都是为炼精化气做准备。人之三宝精气神中的精所对应的是人体内精华。

人通过饮食萃取其中的精华,从而维持人体运动所需的养分。

炼精化气以精为基础,使得元精须与元气合炼,化为轻清无质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随河车运转,内力初成。

精与气关乎人之身体根本,是以内力有成之辈身康体健,功力越强者即便不能长生久视也能延年益寿。

而后每日搬运周天,若是自然而然达成致虚极,守静笃。运气往返成循环,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此时便可于江湖称为绝顶。

到了这个地步,炼精化气走到深处,精气充足之下自可反哺于神。

精气神中神却是最为精妙,真实存在不虚却不到一定境界也是看不到摸不着。周易·系辞上有言:“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中庸有言:“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当一个人“神”若强大,往往可上体天心,“神”可于冥冥中接触到有关自身未来的讯息,从而达到前知的境地。

正是值于这个原因,杨慕玄才选择相信了他突如其来的预感。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准备。尽管他不认为自己一定会死,不过这个世界既然有武功这种明显超自然的存在,那典籍中有关于“神”的记载也只能让杨慕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为了丁鹏他也只能做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