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温城的雨总是湿湿的、糯糯的,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出淡淡的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

关彤每到这里,心情便有些沉重,思绪总会飘回到二十年前……

那一年,高级投资研修班准备开始招生。关彤一直很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他通过一个外地朋友得到这个消息,于是便想尽办法在研修班报了名。他告别父母妻儿,怀揣着梦想,踏上了海市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他不但结识了老师付茂才,也认识了后来同样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人生大起大落的师兄弟们,就是这些人后来相爱相杀,你争我夺,甚至是腥风血雨,用他们超常的智慧和无往不胜的勇气构建了属于他们的江湖以及他们认为可以横行无忌的游戏规则。

关彤顺利的结业,付茂才有爱将之心,希望能够为华天延揽人才,也希望自己能够多一个得力的助手。但是关彤志在高远,他希望自己独自闯荡,凭借眼光和智慧,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在资本江湖中占据一席之地。

他婉言谢绝了付老师留用的好意,回到海城,卖掉出租车,注册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开始了一段充满传奇的投资生涯。

一年之后,关彤等到了那个千载难逢,同时也改变了无数人生活甚至是命运的机会。

关彤坐在办公室,仔细的研究着当天的报纸,他想从字里行间嗅出投资的机会,风向的变化。因为中国并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管理层的手始终在有意无意的调控,所以各行各业,如果想赚钱,就必须跟随国家的意愿,领导们的步伐。

他最近看到报纸上连篇累牍的在介绍国债,便格外的用心。

早期的国库券一直是以行政分配的方式发行,国债的转让流通那时刚刚起步,90年代初才形成全国性的二级市场。过去人们普遍把国债作为一种变相的长期储蓄存款,很少有进入市场交易的兴趣。

通过多次国际考察,决策者们对国际金融市场有了较多的了解,感觉应当有金融工具的创新。在当时的体制框架内和认识水平上,搞股票指数期货是不可能的,而国债的发行正好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借鉴美国的经验,1992年我国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

国债期货试行期间,交易清淡。一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天,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国库券发行条件的公告》,宣称政府决定将参照中央银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的保值补贴。国债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而期货市场的炒作空间也就扩大了。

所谓保值贴息指的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为了补偿国债持有人的这项损失,财政部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称之为保值贴息。

但是由于国债期货市场创建时间短,游戏规则不完善,管理漏洞多,还允许巨额透支,就是说即便交纳少量保证金,也可入场博弈,有时博弈金额高达保证金的10倍,甚至几十倍。此时的期货市场,很多投机者开始蜂拥而入,使这里很快成为投机色彩最浓的金融交易市场。这些怀揣梦想的投机客,聚集在这里,摩肩接踵,等待命运转变的时刻,许多成功者一夜暴富,更多的失败者一文不名。

关彤望着窗外,小武安心的开车,两个人都沉默着。

小武是关彤现在的司机,而赵坤早已去了泰和投资的新部门,从事更加重要的工作。

小武在部队也是个侦察兵,一副好身手,头脑灵活、行动敏捷。他能来为关彤服务,也是因为赵坤的介绍。

小武跟赵坤是同乡,而且赵坤当年的老战友后来成了小武的上级领导。小武转业的时候,那位老战友便向赵坤做了推荐。

关彤为人谦和,对属下也很讲义气。他认为自己最大的能耐还不是投资,而是识人,所以当小武来到他的面前,关彤很热情的接待他,把他让到沙发上坐下。两个人喝茶、聊天,通过观察,关彤认定小武是个可用之人,立刻决定留下他。

小武做事谨慎,对关彤也很忠心。他来到关彤身边一直本着多听、多看、少说的原则。

而关彤心思细腻,体恤下属,对于小武的生活和他家里的困难,基本都是竭尽全力、有求必应。只是他事情多,有时会陷入沉默。即使是在汽车里,除了接电话,他也常常是在思考问题。

所以小武从不多说话,他理解关彤,不敢打扰他的思路,“老板想的都是大事情,自己没资格参加意见,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就好啦。”

来到公墓外面,关彤下了车,小武拿出一把伞,给关彤打上。

关彤接过伞,让小武在车里等他就好了。小武答应着,没有多说,因为每年都是这样,多说无益,他已成习惯。

关彤向墓地深处走去,这里是由当地镇政府无偿划拨的一片土地,专供本地人去世安葬。付茂才虽在监狱服刑期间,死的突然,但家人早就知道他有落叶归根的心愿。于是,匆匆举行完葬礼,便把他的骨灰和亡魂带回老家安葬。

关彤望望这一片墓地,基本都是普通乡人长眠之所,平常的实在是不能再平常。想想老师曾经的辉煌,寒门学子、留学回国、独挑重任、领导接见。什么投资导师,什么江湖教父,他顶着这一系列的头衔、封号最终又怎样?生前以悲剧收场,死后也是风光不再。当真是一世英名只毁于一旦,短短几个交易日不但毁了他自己,也毁了整个华天帝国的基业。

“嗨~”关彤一声长叹,每当想起付老师,他就会觉得人生之路,还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好。要谨小慎微,常怀敬畏之心啊。

关彤走到付茂才的墓前,几个人已经聚集着,正在拔草添土。他们向他笑笑,算是打过招呼,关彤把伞收起,微笑点头,算是还礼。

他知道这几个都是付茂才本家的老亲少友,每到清明,过来祭拜,放些点心、送去纸钱,望去世之人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正在这时,远处又来一人,身高跟关彤差不多,而两个人的身形却是一胖一瘦,反差较大。

他没有打伞,一路走来,口中念着,“儿时只道富贵好,老来方知行路难。”

关彤觉得好笑,眼看他由远而近,一路摇摇晃晃,似乎是比去年又发福了些。不变的还是那副道德高深,世外高人的模样。

两个人互相点头,没有说话。付茂才的亲人们祭拜完毕,跪下磕头。关彤他们则是向墓碑恭恭敬敬的鞠躬致意。

付茂才的亲人们,站起身,向关彤他们表示感谢,邀请他们回家吃饭,两个人都是婉言谢绝。

亲人们也不多让,拿着随身的东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