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一月灭大理

童大力一边派人去追消失的火器部队,一面跟朝廷报捷!同时还要处理这几万俘虏,等到三天之后童大力安置好俘虏的时候,受到消息火器部队已经攻下大理建昌府。

童大力有点发愣了,怎么会这么快,连忙派人去接收啊,这打都打下来了,功劳都摆在面前了不能不要是吧!所以童大力又慌忙组织兵力往建昌府出发。

五天之后童大力来到建昌府城,依旧只见到一千守城部队,其他部队不知道哪去了,童大力也没有办法在建昌组织防御,修补被火器部队炸毁的城墙。

两天之后,火器部队派来信使,三天前已经占领会川府,请求童大力派人接收,童大力一问对方打下会川府又跑了,童大力现在成了接收专员了,但是童大力找不到人也没有办法。又慌忙去接收会川。

十天连下两城,这速度也是没谁了,童大力都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生气了,这可是实打实的功劳,童大力只有一边报功请赏,一边期待这只火器部队别出什么幺蛾子。

好在东京支援来的两个师的新火器部队已经过了兴元府,往利州方向来了,预计再有二十多天就能到达雅州,童大力一想,部队他现在在会州府呢!这从雅州到惠州怎么也得半个月,这支援部队还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达呢!

正当童大力期盼的时候,火器部队的报功人员又到了,表示部队已经打下弄洞府,请求童大力前去接受,童大力是真的傻眼了,因为他就是反应在迟钝也知道这火器部队是直奔大理城而去的!

一千不是说军官们想不起来,而是觉得火器部队应给不会这么二,四五万人就敢往人家首都去,这不是去打仗,这是去找死啊!

现在火器部队真的这么干了,大家又傻眼了,这种局面到底是跟还是不跟呢?跟吧?这到了弄洞就是大理腹地了,很容易被包围,离自己最近的救援部队可是还要一个多月才能赶到呢!这要是被围在那边,鬼知道能不能守一个多月。

再说万一增援部队没有能力解围呢?那自己岂不是要壮烈殉国了?最后大家激烈讨论之后决定不跟!但是放着占领的空城不能不要啊,童大力又不傻,虽然说他不敢去,但是不代表他不敢让别人去。

既然没有人愿意主动请命,童大力直接点将将两名带兵两万去防守弄洞府,顺便做好随时接应火器部队后撤的任务,这五万火器部队可是童大力的命根子,能救回来童大力还是愿意下力气的。

而童大力自己就守在会川府,准备随时撤回大宋,一边算着日子盼着增援赶快到来,五日后正当童大力焦急等待的时候,传令兵来报:“报!”

“快说!增援部队到哪了?”童大力连忙问道。

“……”传令兵有点懵了,连忙说道:“回将军,小的不知道。”

童大力暗道自己太紧张了,传令兵也不一定都是来报告增援消息的啊,连忙问道:“那你来报告什么的?快说!”

“回禀将军,栾正将军命小的来报,已经成功占领大理城,活捉大理国君段誉一干人等,请求下一步方略”传令兵快速的说道。

童大力大怒:“这个狗日的栾正!终于有消息了,等等,你说什么?在说一遍!”

“回禀将军,栾正将军命小的来报,已经成功占领大理城,活捉大理国君段誉一干人等,请求下一步方略”传令兵快速的说道。

童大力听罢一屁股坐回椅子上,什么?打下大理城了?还活捉了对方的皇帝?童大力有点接受不了,怎么打着打着就把人家的国家给灭了?

童大力有点蒙圈了,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这仗打到这个时候,是不是就该结束了?既然决定不好,童大力慌忙往东京报告,这样的消息还是交给上面的大佬来处理吧。

至于增援栾正?真的不用,他手里现在已经是童大力最精锐部队的全部了,而且是最多的,五万人防御大理城绰绰有余,根本不用增援,只需要送补给就成。

不对!童大力猛然想起来,那里是大理国都啊,要什么补给!那里面有钱啊!有国库!有内库!还有皇宫啊!童大力也顾不得前线危险了,带上仅有的两千骑兵,立刻要去大理城。

童大力还没跑到大理城,张三就已经接到了大理城北攻占的消息,张三对此没有什么感觉,至于段誉这个人呢,张三数年前就确认过,人家是正经皇帝,不是练六脉神剑那个,准确的说,金老爷子是用了人家的名字。

而且段誉也不会什么指啊,剑啊的什么的,但是据情报部说,老婆确是很漂亮!张三觉得这都是废话,人家是国王,有个漂亮的老婆有啥奇怪的。

到是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张三还是挺满意的,接下来就是如何引诱大宋直接占领大理了,让大宋产生贪欲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有足够的好处,把大理的各项收入,还有矿场一列举,由不得这些贪官污吏不动心。

还有就是大谈西南稳定的意义,有了大理,整个西南的稳定都简单很多,应为云贵多山,只有少数地方有大块适合耕种的土地,这些土地又都在大理手里。

所以占领了大理以后西南的后勤补给就不用长距离从四川运输,节省了人力物力,方正就是忽悠这大宋占领大理,当然,要是大宋在不上道,也没有什么关系。

有了这次快速消灭大理的例子,下一次在出兵的时候,大宋就有了信心和参照,到时候哪怕借道,大理有了上次被灭的例子也是不敢不从。

这种快速突袭闪电战的古代版,并不是张三的发明,而是被草原民族玩烂的招数,有了这次的经验对于张三也是有很大的启发,至少证明张三的骑马步兵,快速反应部队的构想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