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司马徽
襄阳书院,乃刘表为求天下名士所设,颍川名士司马徽客居襄阳,并在此讲书授徒。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颍川战乱频繁。司马徽为避战祸,辗转客居荆州刘表治下的襄阳城。人称“水镜先生”。其在襄阳城南居住的庄园也被人称为“水镜庄”。
刘表多次请其出仕都拒之不受,只是答应在书院授徒。
历史上曾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
这一日,司马徽正在书房研究一幅图录,观其紧皱眉头的模样,怕是被图上所画难住半天了!
“哎,我果然是不善此道,难道非要求人不可?”司马徽面现纠结,唉声叹气……
“算了,承彦兄精于此学,明日去拜访他吧……”又琢磨半天,司马徽终于死心的放下手中图录。
“咚咚咚……”这时房外有人敲门,“先生,黄先生来访,已引致前堂招待。”
“哦?哈哈哈……说承彦,承彦就到,这真是巧了!”司马徽大乐,拿起图录就兴冲冲的向前堂跑去。
来到前堂,却见一中年男子领着三个少年孩童,司马徽一怔,但没有多想,直接对中年男子见礼笑道:“承彦兄真是急人之所急啊,我刚想明日登门拜访,不曾想承彦兄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哦,德操兄也有事找我,那倒是巧了……”中年男子回礼,面现惊讶,然后对着身后一女童道,“阿丑,快来见过司马伯伯。”
女童年约十岁,大眼睛小脸蛋,模样甚是可爱,但却天生兔唇,让人见之忍不住扼腕叹息,大叫老天不公。
女童甚是怯懦,一直躲在一少年身后,听到男子召唤,便低着头上前对司马徽匆匆施了一礼,然后又跑回那少年身后躲了起来。
此女童乳名阿丑,大名黄月英,中年男子正是其父黄承彦,这二人在历史上也是大大的有名,因为此女长大后成了诸葛亮的妻子,而这位黄承彦便是诸葛亮的岳父。
黄承彦见女儿失礼,有些无奈的对司马徽道:“德操兄勿怪。”
“哪里,承彦兄客气,阿丑进步很大了呢。”司马徽跟黄承彦私交深厚,知道其女因为兔唇自卑,不愿见人。第一次见其女儿时别说施礼,能不哭就不错了。所以黄承彦为了让其坚强,反而经常带着女儿走动。如今能对人施礼,已是很大进步。
只是现在让司马徽惊奇的是,平时不敢见人的黄月英,如今却一直躲在一个十三四岁的陌生少年身后,这不得不让他对少年刮目相看。
黄承彦见司马徽关注那名少年,便招呼他和另外一个十岁男童道:“亮儿,均儿,过来见过司马先生。”
两少年到是大大方方的来到司马徽面前深深一礼道:“晚生诸葛亮(诸葛均)拜见司马先生。”
“免礼。”司马徽抚须颔首,看向黄承彦,状似询问。
黄承彦见状解释道:“豫章太守,诸葛玄的子侄。”
司马徽双目一凝,神色恍然,然后略带慎重的对黄承彦道:“承彦兄且先入座再谈。”
黄承彦应了一声,两人便先后落座,几个孩子则跪坐在黄承彦身后。
落座后,黄承彦先开口道:“诸葛玄前往豫章之时,便将这两个孩子托付与我教养。如今江东战败,我黄家、蔡家、蒯家、诸葛家都已在风口浪尖之上,我担心护不住此二子,有负好友之托,所以想请德操兄照顾一二。”
黄承彦的岳父是南郡大士蔡讽,而蔡讽便是蔡瑁的父亲。蔡、蒯、黄、张等几大荆州世家都有联姻之谊,明里暗里互相纠结,互相扶持,如此才能把持荆州大权,让刘表都无可奈何。
可如今蔡瑁、蒯越、诸葛玄在江东败于袁耀,而且还连累黄家江夏也有失地之忧,这对那些被几家压制的其他家族正是翻身的好机会,甚至对刘表都是一个收回大权的好时机。若这几大世家防护不得,权利交替必定伴随着腥风血雨,到时黄承彦自身都难保,又何况这两个孩子。
况且诸葛玄在江东还有投降之罪,虽然还没有传出投靠袁氏的消息,但万一事有不吉,这俩孩子便很容易遭到清算,所以黄承彦如不想失信于人,就必须得早作打算。。
而司马徽独身事外,声望又重,而且在这个知识垄断的时代,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但深受敬仰,人际关系还广阔,护住两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应该没有问题,所以黄承彦才求到这来。
司马徽略一思索便知其意,于是便认真的道:“我闻诸葛府君是为阻止笮融屠城而降,此乃舍己为人之仁德之举,能为其照顾家小实为吾辈之幸,承彦兄尽管交于我便是。”
黄承彦见司马徽毫不犹豫的应下,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这才放下担忧的拉过诸葛亮道:“其实我之所以想到德操兄,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亮儿虽然年少,但聪慧却是我平生仅见,又有过目不忘之能,而我所擅者皆为杂学,恐误了孩子前途。思来想去,当今之世恐怕只有德操兄教导,才不会浪费此子资质。”
“哦?”司马徽见黄承彦如此推崇诸葛亮,大为惊讶。
诸葛亮见状,不急不忙的躬身礼道:“伯父谬赞,侄儿愧不敢当。”
“呵呵!”见诸葛亮少年老成的样子,司马徽抚须直乐。
其实司马徽对诸葛亮也甚有好感,原因就是自卑的黄月英能够毫不害怕的躲在其身后。
孩子纯真,同样对他人真心也甚为敏感,所以黄月英才会因为天生兔唇而不愿见人。现在能对诸葛亮毫无戒心,证明对方从未露出一丝嫌弃过她相貌的表情,这就足以证明其品德非同一般。
“既然承彦兄都如此说,我便寻一良辰吉日,收他为弟子吧!”司马徽没再矫情,直接答应了黄承彦的收徒之请。
“哈哈,如此就承了德操兄的情了!”黄承彦心事已定,老怀宽慰。
诸葛亮此时郑重的来到堂下,对着黄承彦和司马徽二人伏地叩首道:“伯父和先生的再造之恩,亮儿今生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