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密隔舱
第一百七十四章水密隔舱
李茗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到现在他们的下巴和眼珠子都还没从地上拿起来。
目前为止,李茗见过的最大的船就是肖家的那艘“玲珑”,但是和这艘大福船比起来,简直就是老鼠跟大象的差距呀!估计大福船改变航向激起的浪涛都能将“玲珑”花船给掀翻了。妥妥的海中巨无霸呀!
“杨林师傅,这,这种大福船一共有多少艘?”悠子语气颤抖的问道。
“六十二艘。”杨林忽然神秘的一笑,冲着悠子比了个手势。然后悠悠的说道。
“六、六、六十二艘?!!这么巨大的船竟然还有六十一艘?!!不是说下西洋是为了重新开同海上丝绸之路吗?这等规模已经不称之为商队,叫舰队都不为过。这攻占周围所有国家了都绰绰有余了。”
悠子震惊了,开神马国际玩笑~六十二搜海中巨无霸?这阵仗去东瀛都不必开战,只需要沿着海岸线溜达个几圈,估计都能把那些小国家的国君给吓死。
(这玩意儿放到现代,妥妥的一个完整编制的航母舰队,而且还是有着六十二艘航空母舰的舰队。你试试,这种程度的航母舰队在沿海逗留,哪个国家不肝儿颤呀!)
杨林哈哈大笑,道:“姑娘说笑了,眼前这一艘可是主舰,是最特殊的船。长度超过四十丈、载重千石的船也只此一艘,其余六十一艘福船的大小规模都是要比他略小一些。至于攻占国家这些事情,那是官家才会做的决定,与我们这些人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是负责造船的工匠罢了。”
杨林说的很实在,他们这些百工之人,只负责听朝廷的调遣,对于那些深层次的原因是没必要问,更用不着问。他们这人微言轻,就算有意见也没有用。
李茗问:“建造一艘福船需耗费多少时日。”
原本他还不担心,可是在见到这大福船之后,他开始是造船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和资源了。没办法,这大福船的规模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他原本也就认为杨林他们这些工匠只能造出三十多丈长、载重数百石的大船。可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他太小看了杨林这些宗师级的工匠了。他们竟然设计出了如此史无前例的巨舰。
李茗问:“建造一艘福船需耗费多少时日。”
杨林答道:“寻常福船最多只需三百日,但是眼前这艘大福船耗费的木料人力远超过福船,所以至少需四百工日方可完成。”
福船制造采用固定的工艺流程。一是安竖龙骨;二是傍着龙骨两旁钉“平底”,以增加面积不使船在航行中晃动,便于操作;三是配搭肋骨,用横梁固定,其间还要安上矮座并行分舱,装订隔舱板,完成船的框架;四是钉纵向构件舷板,先钉中腹舷板,再从船的底部向上装订舷板,舷板装订后,即装盖甲板及甲板边缘,完成船壳;五是搭房,即船老大台、卧室,做舵、做桅、做帆车、锚车等;六是油灰工塞缝、修灰、油漆上画,完成全船。
一般的福船经过以上工序都需要耗时半年以上,而福船的体型要比寻常福船大上还几圈的,耗费自然不必多说。更别提眼前这艘大福船了。而且对建造而言,体型越大,建造难度也就越高。因为巨舰所需的那些零件的块头也都是巨大到需要数名工人才能搬运,更别说还需加工、吊装、矫正等诸多工序了。
将目光从设计图纸上转移,李茗不由得轻叹,道:“福船不愧为天下第一船,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只此一艘就能领世人惊叹。”
“殿下谬赞了~”
“谬赞?不不,恰好相反,本王觉得这种称赞还远远不够。能够制造出如此船舶,整个天下恐怕也没有第二家。”
“我们都是依靠先人积攒的经验罢了~”
“杨师傅不必自谦,能够设计并制造出如此巨舰,这已经不是先人所能及的水准。杨师傅和其他所有人已经超越了那些先辈了!”
“谢殿下美誉。”杨林行礼。能够得到当今圣上最宠爱的王爷的赞誉,他简直兴奋的快要跳脚了。
“听闻福船蕴含诸多特殊技艺,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水密隔舱这等技艺。对于“水密隔舱”这一绝活,师傅们都是凭借经验,一般无需图纸,要造多大的船,就备多大的料,图在心中,心有准则。不知方才师傅们安放的是否就是呢?”
李茗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对福船“水密隔舱”的描述,上面这样写道:
福船技艺水密隔舱,福建沿海木船制造重要的传统技艺,起源于唐代,宋以后被普遍采用。是以樟木、松木、杉木为料,采用榫接、艌缝等核心技艺。需要众多工匠密切配合方能完成。具有牢固船体,独立船舱,密不透水,不易沉船等功效。
水密隔舱造船技术是工匠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对提高航海安全性起到了本质性的提升,充分体现了先人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
杨林点头,道:“殿下果真聪慧,没错,他们放在做的就是水密隔舱的开头准备。”
“殿下,什么是水密隔舱?”悠子并未听说过水密隔舱,自然有所好奇。
李茗双手一摆,表明他不清楚。然后指了指一旁的杨林,道:“书中虽然有说明,但是对于制作过程,茗儿了解的并不多。再说师傅不是就在身边吗,咱们又何必舍近求远~”
“只是不知道杨师傅方不方便为我们做些说明呀~”
“哈哈~方便,自然方便。”杨林憨厚的笑笑,说道:“其实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数依据船身大小而分有所不同,有十三个,也有八个,最多的就是眼前这个,达到二十个。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用这种方法制作出的木船,在当地称为福船,福船的制造,从备料、立龙骨到上画油漆,都是手工操作。福船易于驾驶,具备抗沉性、快速性、稳定性等多种性能。”
“而用“水密隔舱”技艺制作的福船,具有别船所没有的三大特点:
一是被分隔成若干舱的船舶在航行中万一破损一两处,由于船舶已被分隔成若干个舱,一两个进水的船舱不至于导致全船进水而沉没。
二是只要对破损进水的舱进行修复与堵漏就可使船只继续航行。船舶的功能主要是运载货物,在有“水密隔舱”的船舶上,货物可以分舱储放,便于装卸与管理,而且在海损事故发生时,也可以尽量减少损失。
三是由于船舶被隔板层层隔断,厚实的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钉合,隔舱板实际上起着肋骨的作用,简化了造船工艺,并使船体结构更加坚固,船的整体抗沉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此外,泉州福船把舱设计在船尾的正中位置,并且固定在支撑点上,便于操纵,既可以根据水的深浅或升或降,也可以根据航向灵活转动,不至于偏离航线,从而保证了适航性。”
杨林说的很仔细,几人听的也很认真。待其介绍完之后,悠子不由得摇首轻叹:“难怪中原自古都是天朝上国,现在想来这也是必然。中原能人辈出,仅仅是在造船这一方面,创造出的技艺就不是我们这些小国所能比拟的。”
悠子在心里嘀咕道:“水密隔舱,难怪家族长辈们在诉说与中原海战的时候,表情都有些惊恐。想不道中原战舰击破而不沉的原因竟是这个。”
试想一下,敌我战舰对轰。你好不容易将对方的船底轰破,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却惊恐的发现对方的船只竟然还在航行,根本就没有沉没。而对方将你的船底轰破,你就只能跳河逃生,回首观望逐渐沉没的船只,和被海水吞没的将士。遇到这种情况,谁能不留下心理阴影。
这间临时造船厂很大,在这里工作的工匠有数百人,里面还堆放的数以百计的巨木。可奇怪的是,逛了这么久,悠子就是没有发现第二艘船。唯一一艘船就是哪个还只是龙骨的大福船。
于是她问道:“为何这里只有一艘大福船,不是说一共六十二搜么,其余的六十一艘在哪呢?”
杨林苦笑道:“姑娘有所不知,这大福船太过巨大导致工程前所未有,因此即便是在下的造船厂都承受不起同时制造两艘,所以大家都只能单独制造。其余六十一艘大福船也有相应的六十一家造船厂负责,而其他类型的船只也有相应的专人负责。只有完成所有船只之后,我们才会将它们集中到一起。到那时,也就应该是郑老弟起航的时候啦~”
说完,杨林笑呵呵的拍了拍郑和的肩膀,道:“老弟,别忘了给老哥哥带些特产回来。”
郑和笑道:“哈哈~老哥你跟我提了不下四回了,要是这都能忘,咱干脆直接给你大学徒得了。”
郑和为人谦逊和蔼,总是喜欢跟下层打成一片。兄弟相称更是家常便饭。这也是为什么他这个下西洋的总使过来视察,那些工匠却都在各自忙活。大家都已经混熟了,所以那些繁文缛节早就被抛之脑后。所以方才外面的那些工匠才会一口一个“三宝哥”、“包老弟”,叫得亲切极了。
看见这一幕,李茗的脸上挂满了微笑。
他很喜欢这样的官民一家亲,在他的观念里,只有能做到视百姓为至亲的人,才会万事皆以民生为重,才能称之为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