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国库空虚
第一百七十一章国库空虚
“嘎嘎嘎~~~”
厚重的朱漆大门白打开,李茗陪着朱棣缓缓进入。
豪华大门的背后,没有李茗想象的那种奢华场景,有的只是厚重的墙壁。这里的墙壁很厚、很厚、真的很厚。虽然只是瞥了一眼,但那厚达四尺的墙壁还是看地真真的。
这也难怪了如此多年来,在武林之中能够成功进入这里的人仅有一人,传闻武功天下第一的逍遥派掌门无道子。(除了武当老祖张三丰之外。)这么厚的墙壁,其中所蕴含的道道,应该很是耐人寻味。李茗甚至还隐约闻到了一丝极为隐匿的血腥气息和戾气。想必这地方应该葬送过不少人。
进来之后,李茗才觉得以往世人的种种幻象竟然是那样庸俗。因为这所谓的奢华国库,其内部竟然是如此模样。
国库很大,足足有一个小宫殿的面积。里面也像宫殿一样,分成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房间。但是这里没有任何豪华的装饰,甚至连墙壁都是只是普通的砖块儿,没有任何粉刷。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这里连一扇门窗都没有。不过好在天花板上像星辰一样不知凡几的通风口,为这里提供必须的光亮。
至于每个房间里放着什么,估计也只有进去看过才知道。不过显而易见,那房间里应该也是像包家一样分门别类存放各种宝物。而这大厅的正中间放置了几十个箱子,里面堆放着的就是最庸俗的金银元宝。
这里放着很多的金银,但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可以这么说,如果说这是一个大臣家的宝库存款,李茗绝对相信。但说这是帝王家的国库,他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里可是一个国家的国库,就这么点钱,你他喵的在逗我?
这用金元宝堆积而成的山,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简直就是难以相信的巨款,他们就是十辈子也挣不到这么多金银。但这也只是这样罢了,这里放置的金银,其价值充其量也就几十万两白银,那些朝中大臣,那个人的家中没有这么多积蓄。恐怕别说全部财产了,怕是他们仓库中的银钱就有这个数。
从地面上那些痕迹来看,这里曾经放满了箱子,因为距离墙角半丈处,有一天清晰的分界线。很明显是箱子上的铁钉造成的。
要知道整个大厅长宽高有十几丈,要想将这里堆满金银,怕是没有成千上万个箱子是不可能的。换而言之,也就是百万万两白银。
于最鼎盛时期相比,这几十箱放在这里简直就是就是九牛一毛,完全不够看。
李茗转身望向朱棣,指着那几十箱金银,问:“父皇,这就是国库留存的所有银两?”
他的声音明显有些颤抖,显然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了。
开什么国际玩笑,这么点钱是一个国家的库银?杭州城随便哪一个大家族的资产就不止这些。
仰望星空似的天花板,朱棣苦笑一声,道:“茗儿,你没有看错,这就是整个大明朝廷目前的所有库银。”
他的声音同样有些颤抖,因为这残酷的现实,也因为可以与自己的儿子分享这个苦楚。
其实除了那几个看管国库的官员和搬运的侍卫,就连太子朱高炽也不知道国库竟然亏空至此等地步。
“哎~茗儿千算万算,本以为算准了,可万万没想到竟然完全算错了。朝廷竟然已经落到这幅田地。”李茗轻叹。
他指着那些房间,问:“那几十间房间是空的么?”
朱棣没有回答,而是指着那些紧闭房门说:“茗儿自己去看吧!那里放着父皇的无可奈何~”
不过这只是半句话,后半句他是在心中说的:希望后面的事情茗儿不会知道,否则朕就惨了。
“恩~”
应声,李茗向最左边走去。
门上很是干净,几乎没有堆积尘埃。推开房门,也没有任何尘埃落下。很明显,这里经常有人有动过。那么房间内所存放的物件怕是也被搬的差不多了。
果不其然,这个房间由几个与天花板登高的架子所占据。巨大的架子上除了零星有几个物件锦盒摆在那里,简直就是空空如也。空空的架子上已经满是灰尘,可以看出原本存放在这里的物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搬走。
推开第二扇门,映入眼帘的依旧是几个巨大的架子,上面摆放的物件同样少的可怜。
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
连续打开了七扇门,其中景象别无二致。
哎~看来在国家经济方面的困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见到如此景象,李茗不由得在心中暗自叹气。
“父皇,这里放置的宝物都快被搬空了,如今形式真的有如此紧张么~”
朱棣摇头,问道:“茗儿知道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三个人么?”
“自然知道。父皇为何突然提及这三人,难道今日的窘境是因为他们而造成的?”
这三位乃是儒修士,是朱允炆的师长,也是心腹之臣。几位儒学家对朱允炆的人生乃至为君之道起了相当大的影响,故而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太祖执政的一些弊政,开启“新政”。
“此三人乃是太子朱标的亲信,受命辅佐允炆。虽然他们只是古板的文弱书生,朕平日里也瞧不起他们,但不得不说有时候他们的谋略堪称一绝。”想到几年前的那件事,朱棣就不得不自嘲的笑笑,当初他可是很瞧不起那几个人。
“他们失踪前给朕设下了一个巨大的坑。在朕还未到达这里之前,他们就将国库中绝大部分有价值的宝物尽数带走。只留下了这一座几乎空空如也的国库给我们。”
“后来登基大典、稳固朝廷、安抚百姓等等事情,那耗费的银钱可是国库好几年收入综合。如果不是你父皇我当初做藩王时积累了深厚的底蕴,之后又有许多人的私下支持。因此种种,这才得以维持。否则恐怕朝廷和天下早就要乱作一团了。”
这次朱棣没有丝毫夸张,当初为了安稳国家,他的确将做为藩王时的积蓄消耗殆尽。
听着朱棣的诉说,李茗的眉头越皱越紧。他没想到现在面临的如此莫大窘境,其原因竟然是因为那几个老儒生。
“也就是说现在的问题就是因为那时、那样被遗留下来的?”
“是呀~朕谋划了这么久的行动想不到最后竟然被几个老书生给狠狠的坑了一顿,真是阴沟里翻船啊!”朱棣叹气。
“能想到如此,并作出周密安排。三人也非常人。”李茗的嘴脸不由得翘起来,轻笑道。
想想就有些想笑,一位藩王在一群谋士和将士的奋力拼搏之下,终于登上皇位。可是就在他们临门一脚的时候却被几个老儒生给绊了一跤,这人没事,成果也没变,可是面子却没了。
朱棣老脸微红,轻咳两声,道:“咳咳!此三人乃是兄长朱标心腹,兄长离世前,曾将其手中的诸多权利托付于他们。后来允炆也同他父亲一样,十分信任三人并给予他们诸多权利。而事实证明,他们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朱棣暗意,说这件事不能怪他们。因为那几个儒生有太子朱标遗留的力量,再加上太祖传下来的权能,做到这一点太轻松了。没办法,谁让对方事先就已经占据地利人和,即便己方手中总有全部,其结果也是很难预料。
“几年过去了,父皇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之法吗?”
看到这里的场景,李茗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很明显因为朝廷可运转的资金不足,国库都被迫将那些不知名的宝物都卖掉换钱的地步了。
其实方才李茗看似走马观花的查看了七间房,表面上只是看了里面存货的多少,实际上他看的非常仔细。里面剩下的那些宝物都是在外有些名气的,而那些不知名的物件一个都没有。
按理说朝廷缺钱,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提高国库收益。完全不必要通过私卖宝物而过活。
虽然如此一来很容易让下面的官员趁火打劫,趁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但作为让国库快速堆积资本,这种方法无意识最快的。毕竟国家收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找了很多,但因现今世态因素,大多都被排除在外。正是因为如此,朕才会派遣郑和去西洋。为的就是另辟蹊径。”
用税收增加收入,这种方式他们早就想过。可那时候朱棣也才刚刚掌权,不支持他的藩王和官员有很多,而更多的人则是处在那里看好戏。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朱棣有什么失误的举动,那落井下石的人可就比比皆是。所以前几年最困难的时候,朱棣都是靠着自己的积蓄支撑的。
后来国家稳定之后,他本想增加税收的,可是谁知李茗忽然来了一个“清查令”。这下好,跟搅屎棍一样将整个国家政坛搅的天翻地覆,别说增加收税了。光是惩治呢些违法乱纪的官员都快让他焦头烂额了。不过这也有个巨大的好处,那就他们收缴了巨大到足以比拟数年国库收入的赃款。
只不过这些好不容易得来的巨款,朱棣还没过过手就都让李茗这小子全部卷走了。而且更为让他吐血的是这小子没过多久就将这些钱花光了!
数百万两白银,就这么花光了?太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