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建设
第九十四章建设
当初李茗在治水的时候曾经秘密献策与朱棣,一策修学府、二策炼星辰、三策壮兵将。如见第三个正在紧锣密鼓的实行中。
药酒百花露还在酿制过程中,最晚年末就能交付。治疗伤病的灵药也在积极的制作过程中,预计年中就能送到各军队手中。
至于兵器则是最费时、费力、费财的,半个多月设计方案需要一个月才能达成。而要制造足够万千将士使用的量,还需起码数年。就算整个应天府的铁匠铺全部投入到夜以继日的工作,也需要起码两年。
所以为此李茗想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让外面的铁匠过来学习。学会锻造方法之后带回去,然后交给更多的铁匠。
这就好比自己会做了一道罕见的美味佳肴,然后周围的邻居就过来学习。学会之后又教给他们的亲友,他们的亲友学会后又教给其他人。如此一传十十传百,用不了多久这道美味佳肴就会变成寻常的家常菜。
李茗就是要用这种方法让所有隶属官家的铁匠学会铸造新型装备。然后给他们派发任务。
至于复杂的铠甲,李茗没让任何一个团体打造整套。而是让他们部件打造。
每个团体按照固定标准打造一个部件,然后再将所有部件集中到一个地方统一安装。制造一批同样的部件所消耗的时间绝对要比制造同等数量的不同部件要少得多。
如此一来就能形成近乎流水线的工程作业,极大程度的缩短工程进度。
当李茗提出这种建设性的方案时,所有工匠都惊讶于李茗的神奇思维。纷纷赞同推广此方法。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废寝忘食的努力之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流水线工程体系就已建设完成。然后他们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制作出了以往小半年才能达到的制造量。这种效率让包括里面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如此强大的生产力意味着什么?
这恐怕是个政治家都能体会其中蕴藏的意味。这对于很多人可是天大的威胁。
就是从这里开始,李茗的那些皇叔们才将他视为最大的眼中钉肉中刺,而那些日后针对他的阴谋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筹划的。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国子监则是大明最高的教育机构。
国子监创于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后太祖建都南京,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此外,国子监对教职员的职务、待遇及对监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
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每学一院。
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丞辅一人,从六品下;主簿一人,从七品下。
所属术业有七:
国子学:博士五人,正五品上。助教五人,从六品上;直讲四人。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
五经学博士各二人,正五品上。
太学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从七品上;直讲四人。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生者,五分其经以为业,每经百人。
广文馆:博士四人,助教二人;直讲三人。掌领国子学生业进士者。
四门馆: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从八品上;直讲四人。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为生及庶人子为俊士生者。
律学:博士三人,从八品下;助教二人,从九品下;直讲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
书学:博士二人,从八品下;助教二人,从九品下;直讲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
算学:博士二人,从八品下;助教二人,从九品下;直讲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
——
由此可以看出国子监并不是能够随意让广大百姓进入的学府。进入的必须是优秀的文人。寻常百姓难以企及,无法做到教化百姓。寻常百姓能受百家之学训导之政,习武、兵、工、药、艺凡五学。
如此一来,朝廷挖掘、招揽民间人才的几率将会大大升高。
这就是李茗为何要给朱棣提议设立清华苑,而且还要在各个行省的府、县、镇设立书院。各府设立大学学院三间,各县设立中学学院三间,各镇设立小学学院一间。不仅如此,还今后学子将经历小学、中学、大学的锻造才可入清华苑深造。而每年的将由专人前去应试,决定他们是否能升入上级学院。
新华苑的建立为的就是让百工之人才物尽其用,建造大明盛世。所以需要的人员远远多于国子监。仅仅位于皇城东郊的总院,就需要一点五倍与国子监的师资力量。
——
清华苑:掌百家之学训导之政,总武、兵、工、医药、艺术凡五学,每学一院。
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丞辅一人,从六品下;主簿一人,从七品下。
武学:博士六人,正八品上;助教六人,从九品上;直讲四人。
兵学:博士五人,正七品上;助教五人,从八品上;直讲四人。
工学:博士五人,从八品下;助教四人,从九品下;直讲三人。
药学: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五人,从八品上;直讲四人。
艺学:博士四人,从八品下;助教三人,从九品下;直讲二人。
杂学:博士七人,从八品下;助教八人,从九品下;直讲六人。
——
现在李茗身边已经有了不少人才,让他们兼职个讲师什么的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武学有锦衣卫的人,兵学有军队的人,工学有天子六工和民间的能工巧匠,药学有药王谷与唐门,至于混乱的杂学则由诸葛家的人。
而祭酒一职自然是由太傅李希颜担任了,王氏三兄弟自然是武学院的管理者(李茗可不会忘了这三个活宝的)。
一开始的师资力量倒是有了,但是清华苑的校区建设还是一个未知数。没有学校要怎么招收学生,老师要如何开课,学生要如何学习。
可让李茗蛋疼的是,他所拥有的能工巧匠都在樱花城那里建设地方。诸葛家又短时间内无法集结一直工匠的队伍。所以现在根本就拿不出工匠建造清华苑。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李茗决定对直属朱棣的天子六工下手。
在一次晚宴的时候,李茗来到朱棣身边。
“父皇,茗儿能问您借些东西么?”李茗看着朱棣。
听到李茗的话,朱棣的手先是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有些狐疑的看着李茗。直觉告诉他,其中绝对有猫腻。
“哦?茗儿要向父皇借什么?”
“父皇先不要问借什么,茗儿只是想问问父皇借还是不借。”李茗跳过关键点。
“茗儿你不说借什么,父皇怎么答应你呀?”朱棣可不愿妥协,绝对不能轻易的答应,否则会吃大亏的。
言外之意:你当我傻呀,连续中好几次套。要是你提了非常过分的要求,我岂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多憋屈呀!
“呀呵~看来父皇是想先知道李茗的索取之物喽!”
他知道自己的老爹被自己坑多了,防御措施有些升级。不过他可是有必胜法宝的。此物一出,任何黄连朱棣都必须吃下。而且还是高高兴兴,笑眯眯的吃下去。
“当然。”
见朱棣如此小心谨慎,李茗的嘴角不禁扬起的邪恶的诡笑。看的朱棣一阵发毛,一股不妙的感觉充斥心头。
“记得父皇还欠茗儿三道圣旨与三道口谕是吧~啊~”虽然李茗对于自家的明细账目没有任何了解,但是他对于自己老爹的东西可是了解的很。现在的他清楚的记得朱棣欠他的一切。
“这这,是。”
果然,朱棣早该想到的。他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非常的坑爹。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坑。这一年多来他可没少被这小鬼头算计。郁闷的他整日找皇后抱怨。
“那么父皇还问茗儿想要什么?”李茗那张无辜、无害、无丑态的三无脸蛋儿,充满玩味的笑容看着朱棣。
一旁的皇后更是玩味之心大起,看着这父子二人争斗。
“茗儿你就直说吧!父皇答应你就是了。”朱棣的眼角在抽搐,都已经威胁了,办事能干脆点么。折磨人的心神可不是好孩子做的。
“那么就请父皇下一道口谕,将六工暂时调拨给茗儿吧~”李茗笑眯眯的看着朱棣。
“乎~还以为茗儿你要什么珍贵的玩意儿呢,原来是六工呀。现在留守皇宫的六工还有数十人,你尽管拿去用就是了。”朱棣松了一口气。
朱棣暗自庆幸道:嗨~还以为什么玩意儿呢,六工这么点小事情还要动用朕的口谕。不过这样对朕来说值了。几十个人换一次不被茗儿坑,够本。
很早之前朱棣就打算迁移皇宫,于是早就名大部分六工参与新皇宫的建设(这也是为何国库会出现空虚的原因)。现在留守皇宫的仅仅只是很少一部分,仅能满足平时需要服务的皇家人员。
“谢父皇恩准。”
这一次李茗可真没有打算坑自己的老爹。他知道六工的大部分人全被派出去建设新皇宫了,留下来的人少之又少。最多也只能满足皇宫的日常维持而已。
要是李茗将这些人借过去,皇宫就会出现很多麻烦事。但是为了能够早日建设清华苑,李茗也只能让那个皇宫乱一会儿了。
只要诸葛家的领导的那些民间的能工巧匠赶到,那么就不需要麻烦六工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