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八大菜系(二)
广府菜集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它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广府菜的代表性菜肴有;龙虎斗、白灼虾、烤乳猪、香芋扣肉、、、狗肉煲、等。广府菜最大的特点为。广州一直流传一句俗语:的载:“天下所有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反映出它的烹调食材几乎包括所有动物,涵盖范围很广。除了猪肉、牛肉、鱼和鸡外,还包括蛇、狸、狗、猫、猴、鼠、蜗牛、昆虫、蠕虫、、龙蝨、蜈蚣、田鼠、鸡脚、鸭舌、牛鞭和牛杂。著名菜式有五蛇羮、及、、。粤菜虽然有不计其数的烹调方法,但是蒸、煎、炸是餐馆里最普遍的烹调方法,因为这种方式费时短,符合带出鲜味的烹调哲学。
广府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丰富的选材、独特的烹饪技艺在我国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是广府地方风物的一面镜子。
广府菜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栖居于珠三角一带的南越人以采集螺、蚌、蚬、牡蛎等水产品为生,善鱼业。据载,他们“煮蟹当粮“,而且有“生食之“的习惯。战国时成书的有南越人吃蛇的记载。至西汉人刘安编著的,便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述。可见最具广府菜风味的“蛇馔“在南粤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秦始皇之后,中原与岭南的文化、经济交往渐多。到了汉代,赵佗归汉,汉越交往越加频繁,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原的烹调技术也随着的传入而进来。在广州发掘的几座汉墓中,有多种烹饪过的食物,其中在禾花雀的残骨中,夹存着黄土和木炭,表明当时的禾花雀是用黄土裹着置于炭中烘熟的,这种制法,周代叫“炮“。可见在这个时候,中原的烹调法已经进入广府人的饮食实践。
南宋战乱时期,大批中原士族南下,北方的烹调技术更是随之大量流入南方。南逃的皇室把中土的饮食习俗一路带到广东,使广府菜系至今尚保留了许多古代正统的食法。而南宋人惊叹的岭南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的与习惯正食的北味烹调技术相结合,就转变为南方特有的菜肴。至此,广府菜作为一个菜系已初具雏形,“南烹“之名见于典籍。
到了晚清,广州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经济重镇,顺德的商贸也空前发达,更加速了南北风味大交流。京都风味、姑苏风味、扬州炒卖和广东其它地方风味特色与广府菜互相影响和渗透促进,广府烹饪大师们不断吸收、积累各种烹调技术,并根据本地环境、民俗、口味、嗜好加以改良创造,使广府菜得以迅猛发展,在闽、台、琼、桂均占有主要阵地。记载:“肴馔之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广府菜其时已成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
广东地处,濒临南海,省内有密布的内河网络,可供食用的动植物繁多。广东人尤其有喜爱杂食的癖好,外地人对“鸟鼠蛇虫“皆闻“食“而色变,广州菜却奉为“佳肴“。
广东俗语说:“宁食天上四两,不食地上半斤“。可知粤人对飞禽之崇尚。所以,鹧鸪、乳鸽等无不列入菜谱之中。禾花雀,骨脆肉软肥美,更是广府菜中令人欲一啖为快的秋季时令名菜。
在广州发掘的几座汉墓中,出土有芋、姜、黄瓜、甜瓜、木瓜、桃、梅、桔子、荔子等蔬菜水果;畜禽有猪、牛、羊、鸡、鸭、鹅;还有泥蚶、青蚶以及禾花雀等。可见在汉时广东人的食物源就非常丰富。自汉代以后,广东又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茉莉花、海枣、芒果、菠萝蜜、番石榴、番荔枝、花生、玉米、番薯等许多农作物,更丰富了广府菜的选材。
据明末清初屈大均的载:“天下所有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丰富的原材料使广东烹饪能做到“飞潜动植皆可口,蛇虫鼠鳖任烹调“。
鼠肉是顺德的民间美食。云:“鼠脯,顺德县佳品也……大者为脯,以待客。筵中无此,不为敬礼。“这里说鼠脯为筵席必须,可能有些夸张,但起码可以说明,鼠脯在广府菜中不仅可以入馔,而且可登大雅之堂。
禾虫也是顺德这个桑蚕鱼米之乡的菜馔原料。蚕蛹、禾虫炒香后都是佐酒佳品;将禾虫配以岭南特产果皮炖熟,还是味道香浓且富高蛋白的营养食品。
炒田螺是十足的广府风味。将田螺洗净,调上紫苏、蒜头、豆豉等烹之,螺肉质地嫩滑,味道鲜美。近年来,广式豉汁炒田螺颇有传遍全国之势。烹狗,在我国东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很普遍,而在广府菜里的“开煲狗肉“最是脍炙人口。秋风萧瑟或北风凛烈之时,粤人喜欢用禾草将宰好的狗烧至金黄,然后将狗斩件,用香料、味料爆透,加以汤味及陈皮、老姜,再用瓦煲慢慢煲至绵软。正是:“狗肉滚三滚,神仙企唔稳。“
广府菜的烹饪,最讲究一个“鲜”字。为此,广府菜首先要求以最新鲜的材料入馔,动物一定要选鲜活的。其次是烹制时特别讲究火候,不能生也不能过熟,要恰到好处,这样的食物才又鲜又嫩。另外在烹饪方法上尽量简约、保持自然,很少用红烧或浓烈的高味料去炮制食物,多用清蒸、白切,白灼等手法,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顺德人善于烹调河鲜和海鲜,他们炮制水产时大多现宰现烹,从水池直接进厨房,烹饪时又以清蒸、白灼为主,目的就在于保存海鲜的清淡鲜甜。
顺德的鱼生尤其有名。经大厨放血后快刀片出的鱼肉洁白透明,放在冰块上降温后更爽滑清甜,佐以油、盐、糖和姜丝、葱丝、椒丝、豉油、花生碎、芝麻、香芋丝、炸粉丝等十几种调料,生鱼片入口滑嫩,满口甜鲜,足以令人忘却今昔何昔。
蛇是广府菜的主材之一,一般也是即点即做,客人在蛇笼中挑选好蛇后,才宰杀烹煮。顺德有一金牌名菜菜软炒水蛇片,蛇肉色泽雪白,肉质爽甜不韧、鲜美可口。据说要使水蛇片不韧,关键是新鲜,把蛇肉起肉后,最好即炒,否则肉质就大打折扣。
广府菜还有以花入馔的习俗,采摘菊花瓣或荷花瓣也要在清晨摘取带露的,旋取旋用,以求其鲜,且多鲜吃,因为鲜花受热后难免失色减香,瓣形亦失,故顺德厨师一般不用烧、煮等法,必须加热的,也是速炒便予上席。如吃“菊花”时,只是把已消毒的鲜菊“跟”蛇羹佐吃,不加烹煮,以保色、香、味、形、养不受损害。又如“菊花鲈鱼球”,也只是把菊花瓣撒在炒至恰熟的鲈鱼球上,以保持其鲜其美,避免经火变形变味。
孔子对饮食非常讲究,说过“不时不食”,广府菜也强调当“时”得“令”,尊重季节性。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饮食,讲究“春则清之、夏则凉之、秋则润之、冬则温之”。夏日炎炎,顺德人会把蓓蕾状态的荷花、刚红熟的荔枝与肥美的早禾鸭同炖而成“荔荷炖大鸭”,吃来鲜甜清香,可消暑散热。深秋,“黄花簇短篱,霜蟹正堪持。”三蛇、鲈鱼也正肥美,顺德人会不失时机地把同处盛产期的靓料,烹制而成“盏”、“菊花三蛇羹”、“菊花鲈鱼锅”等佳肴,以大快朵颐。
广东清人竹枝词曰:“响螺脆不及蚝鲜,最好嘉鱼二月天,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把广府菜不同季节的特色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广府人讲究以食养生,循着科学营养、健康有益和美容养生的饮食需求变化。广东春季气候多变而且湿气重。在这个时候,讲究汤水的顺德人多会做些“去湿汤”调理身体。如土茯苓炖水蛇是用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放入炖盅,猛火炖数小时而成,蛇肉鲜甜,汤水既滋补又去湿。还有鸡骨草炖猪横脷,用几克鸡骨草、一条猪横脷、一片姜、半粒蜜枣,就可炖出一盅可以清肝火、健肠胃的甘甜汤水,是广府民间最传统的。
夏秋时节,岭南酷暑炎热,广东人喜爱清淡、爽口的食性。其时时令的菜肴有“八宝鲜莲冬瓜盅“、“百花酿鲜笋“、“蚝油鲜菇“、“白灼鲜鱿“、“白灼海虾“、““、“清蒸海鲜“、“白切鸡“等,这些清爽的广府名菜,最符合南国人民消暑的饮食要求。
入冬以后,广东气候干燥清凉,适宜进补。广府菜中的““,是以南杏、元肉,加上鸡脚、水鱼炖出来的汤羹,十分适合粤人崇尚秋冬“滋补身体“的习俗。此时的蛇餐,更是久负盛名。“三蛇龙虎烩“、““等,就是选用秋风起而肥的蛇,再加上猫及母鸡一起熬制成汤,再烩成羹,是秋冬最有代表意义的广府名菜。
所谓,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性格,形成不同的饮食风格。广府毗邻港澳,是的必经之地,形成了广东人一种开放性的思维结构,又由于地处边疆,历代王朝对它的控制比内地弱,受正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小,便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容纳力。而生活在民丰物阜的珠三角,广府人对美好生活有着执着的向往与追求,这决定了他们对饮食品质的精益求精。
有一句俗话取笑广府菜的选材庞杂:“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地上跑的,除了汽车不吃。”广府人的这种无所不吃的性格,正是其开放的心态和丰富的想象力在饮食上的反映。
广府菜以选料之广博而闻名。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无不可入肴,蛇、鼠、雀、虫、狗、猫等,在其它菜系中令人瞠目结舌的选料,也被奉为席间珍品。比如蛇是其它许多省份的人很畏惧的动物,而在广府菜中,蛇却是上佳选材,中就有一首吃蛇的歌谣:“蚺蚺大蛇,既洪且长,宾亨嘉宴,是豆是觞。”能将“蚺蚺大蛇”入肴,若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点“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恐怕是难以做到。
另外,广府菜是在吸收了中原的蒸饪技艺成熟起来的,它在发展中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推陈出新,这更体现了广府人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性格特征。
在历史上,广东是一个不断汇聚中原移民的省份,而广府菜的发展,也得益于不断传入的各地烹饪方法。鸦片战争后,毗邻港澳的广府菜还最早接受了西餐烹调技艺的影响,从而留下了鲜明的中西合璧的烙印。近年来涌起的“新派粤菜“潮流,更是发扬了广府菜博采众长、用料广杂的传统特色,更加广泛地运用当今世界各国的食物原料、调味料及烹调方法来变化菜品,其糅合南北风味、中西风格的特点更为明显。
但“万变不离其衷“,不管广府菜如何变化,几千年来所形成的讲究鲜、爽、嫩、滑的南国风味在广府菜的创新中依然保留,这表明广府菜系植根的土壤的深厚与广府人对自己风格的坚持。
博采众长以求精益求精,坚持风格又能不断出新,这就是广府菜之所以能跻身于世界美食之林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