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算术
温体仁和徐光启一听,也不再劝谏,而是有点好奇地等待皇帝解答。毕竟这大明纸币和以前的大明宝钞相差很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
胡广听了一笑,用手虚指了下他们手中的纸币道:“这纸币是设计为百姓日常所用,因此从大小、耐用性方面都有考虑。另外,这上面的图案,就是这个铜钱和铜串,相信朕就不用解释了。那个方孔里面的是大食那边的数字书写方式,很简单实用,朕决定以后在大明推广!”
徐光启一听,心中暗道陛下果然对西夷那边了解很多。而温体仁听了,却是眉头一皱,不过他也没反对,只是问道:“陛下,不知这数字方便在哪里?”
胡广一听,随手拿笔刷刷地写了起来。很快就让方正化把写了字的纸转给首辅,同时说道:“这种数字在计数方面,特别是数字非常大的情况下进行算数,将会很快。那是朕给卿看得几个例子,包括加减乘除,都会简单直白,且容易很多!”
温体仁就不认得0到9,且胡广给得是后世的书写习惯,有加减乘除四个例子,都是万以上的数字,把他给看迷糊了。
边上的徐光启伸头一看,倒是看懂了点,不由得有点惊讶道:“陛下,这结果准确么?”
温体仁一听,有点好奇地把那张纸转给了徐光启。而后转头看向皇帝,静等回答。
毕自严身为户部尚书,和数字打交道也是家常便饭之事,因此对这个也有兴趣,便伸头看过去,却也如温体仁般不认得。
胡广听到徐光启的问话,便笑着道:“徐卿可以算算,要朕把那些数字念给卿听么?”
“臣认得这些数字!”徐光启回答一声,而后也不管皇帝是不是客气,立刻低头开始算了起来。
其他两人见了,有点好奇地看着徐光启,就盯着他的表情,等待他的结论。
只一会的功夫,就见徐光启略微有点脸红地抬头说道:“陛下,前面这两组加减结果,臣核了没问题。但后面这乘除……”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而后竟然站了起来躬身一礼道:“还请陛下赐臣算盘一用!”
这徐光启不愧是醉心学术的,就算在御前,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也不顾面子了,一定要当场得个准信。
可他这么一表现,却让边上的两人都吃了一惊。徐光启要用算盘才能把那结果得出来,可皇帝刚才只是动笔刷刷刷几下而已,这结果就已经在纸上了。如果结果正确的话,这差距似乎就有点大了。
胡广对于这个请求自然不会有意见,当即点头吩咐方正化去拿了个算盘过来。
徐光启的算术也是很好的,算盘在手,噼里啪啦地一顿打,立刻就有了结果,再一核对后,不由得拜服道:“结果正确无误,微臣以为,此法值得推广!”
这话一出,温体仁和毕自严就吃惊了。没想到大食那边的算术竟然这么厉害,只凭一支笔,都不需要算盘就能快速算出结果。
这时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候大明海纳百川的心胸,远不是后世的满清可比,对于新鲜事物,哪怕是蛮夷的东西,只要真是好东西,一样会接纳。
比如西夷的火炮,比如倭寇的鸟铳,当时都比大明要好,大明就毫不犹豫地买来仿制。
胡广听了微微一笑道:“推广是你礼部的事情,卿自己好生计划一番。朕也会把这个相关的内容整理一份给你,包括平方、开方等等算术上进一步的知识。朕之前所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温体仁和毕自严都听得有点莫名其妙,他们两人压根听不懂,也不知道什么事。可徐光启却记得那日在德胜门箭楼上所说的那些事,他正要表态时,却又听到皇帝问他道:“朕之前让卿整理的东西,可曾整理出来了?”
“臣已经整理好了,只是这些天看陛下忙于军国大事,臣便想着再修改一番。”徐光启的神态略微有点激动地回答道。此时的他,已经相信皇帝是真厉害了!
胡广听了点点头道:“好了就呈上来,朕有空时便能看看。”
说完之后,他把话题扯了回来,看了一眼其他两人,而后接着介绍道:“纸币背面的那副图,还有那些字,朕是考虑再三后作出的决定。你们且猜猜,这是什么?”
一听这话,首辅温体仁之前已经考虑过,当即回奏道:“陛下,这背面图案是三辰图案。自古以来,三辰旗是天子的旗帜,印在这纸币上面,该是表示大明纸币乃是天子之物,任何人不得毁坏……”
“……”胡广一听无语,好吧,似乎这样解释也不错。
“只是……只是这星辰光芒似乎和三辰旗的图案略有不同,还有颜色也不同。老臣愚钝,不知何意?”温体仁略微有点犹豫,其实他原本是想说,这星辰光芒是不是画错了?
胡广听了,当即摇头笑笑,直接解开谜底道:“此图确实是从三辰旗演化而来,不过另有寓意。完整版的,卿可看一两以上银子纸币的背面。”
看到三名臣子都有点好奇地翻看,他便继续说道:“红日、黄月重叠,即是一个明字,乃我大明的国号。外围的星辰光芒改为红色,亦指太阳光芒,暗合我大明属于火德。”
听皇帝这么一说,三人一看,果然如此,一想一直以来的天子旗帜竟然和大明有关系,还真是巧了!
“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我大明的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
这个说法不错!三人听了,不由得点头暗赞。
“红色光芒中四个尖锐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是为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之意,也可表示所称四维,即礼义廉耻。”
际天极地,罔不臣妾的意思是远至天边地极,没有不以臣、妾这礼归顺我大明的。这个出自碑,也就是俗称的郑和碑。这个意思,御书房内的三位臣子自然都懂,这说得是好兆头,便又是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