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上眼药~!
太子詹事主要从事东宫的内务服务以及文化教学,当初把李泽轩任命到这个职位上的时候,李二本来就没有指望过这货能尽职尽责,因为这个时候李承乾的教育由太子右庶子孔颖达、左庶子于志宁二人专门负责,李泽轩这个太子詹士基本上是名大于实的,李二主要是想让他以后辅佐李承乾。
这个时候的李二,对于李承乾这个儿子还是寄予厚望的。
“小臣谢陛下隆恩~!”
李泽轩心里一乐,这么一试探,果然把李二的态度给试探出来了,看来李二没想过要罢免自己的官啊~!
不过讲道理李泽轩根本没打算过辞官,他虽然不是官迷,但身在这个吃人的封建社会,他当然要有一个官身自保,而且官职品级越高越好,这个正三品的太子詹事就刚刚好。
李二看李泽轩此刻想得意有不敢太得意的样子,心中好气又好笑,他沉吟了半晌,说道:“前天带头围你家宅院的那个书生,大理寺那边已经从他口中问出了些东西~!”
李泽轩一听,立马打起了精神,但李二说到这里忽然又不说了,这个让他好气,心里疯狂诅咒老李没有小叽叽,等了好大一会,李二才继续说道:
“那学生是清河崔家郑州房二房的,名叫崔云寒,他的祖父,乃是东郡公之胞弟,据他所说,是因为见你大肆鼓吹工学,他觉得你是在侮辱圣人之学,心中不忿,便想着拉一帮同窗去声讨于你。”
清河崔家~?
李泽轩听到崔云寒的身份,心中吃了一惊,再结合着前天冷雨瑶带来的那条世家聚会的消息,他心中对于事件的始末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世家这是已经对他动手了啊~!
不过听到崔云寒的供词之后,李泽轩忍不住眉头一皱,上前拱手道:
“陛下,请恕臣直言,真相绝对不是崔云寒说的那样~!细数小臣下山之后的所作所为,均是损世家、利百姓的,那几大世家无不视臣为眼中刺、肉中钉,若说崔云寒此举仅仅是为了维护圣学地位,小臣是万万不信的~!”
李二没好气道:“朕当然知道那小子说的不是实情,还用你来教~?但崔君绰身为郡公,大理寺的人也不好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对他的侄孙用刑~!不过大理寺也不是一无所获,他们还查出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李泽轩神色微动,但他也不好催促,只能焦急地站在原地等待下文。
“这次的事情跟上回姜翠花带领一众妇女包围你家宅院相隔不足一月,朕先前就怀疑,这两者之间应该有些关联,于是就让大理寺卿两案并审,果然不出朕所料,姜翠花当廷指证崔云寒的身形跟声音,都跟上次指使她的人非常相似~!所以崔云寒已被大理寺收押,择日会交由刑部定罪~!”
李二说罢,神色之中隐隐有一丝自得,李泽轩觉得此刻应该给老李放一首《名侦探柯南》的bgm才应景,不过他总觉得上次的案子跟这次好像没关系,因为前天冷雨瑶带来的消息说,五大世家聚会时,崔家去的可是崔玄籍~!
“陛下明察秋毫,小臣佩服~!但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李泽轩心道不管上次的事情是不是崔云寒干的,但这次的事儿这小子肯定跑不了,先把他搞死再说。
李二盯着李泽轩的眼睛,问道:“你想朕怎么处置他~?”
一个合格的贤臣,此刻肯定会说“但凭陛下做主”,不过李泽轩可从来不是一个合格的贤臣,他一脸认真道:
“陛下,实不相瞒,自从决心建立炎黄书院、发扬工学之后,小臣一直在为书院之事到处奔波,就这样,书院的进度也不尽人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臣筹建书院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意图对我于不利!
小臣为了自保,为了保护家人,真的是疲于应对~!所以,陛下若是觉得炎黄书院还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说陛下要是认为工学对我大唐还有用处,小臣恳请陛下杀鸡儆猴,让那些魑魅魍魉不要再来影响到小臣传播工学~!”
说了这么多,李泽轩就是想以工学之名,在李二面前疯狂给崔云寒上眼药,有了神仙灯、火药这两个绝世神器之后,李泽轩觉得工学这边的筹码已经足够,再说,李二与山东士族的关系本来就不好,这个选择题对李二来说,没有任何争议。
李二当然不会选择站到世家那边,要不然他前天就不会亲自下令让禁军去抓崔云寒了,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他对于工学非常重视,此刻他听完李泽轩的话语,挑眉道:
“你是想让朕砍了崔云寒~?嗤~!你小子可真敢想~!先不说崔云寒出自清河崔氏,仅仅凭借他犯得这些罪行,按照我《大唐律》也罪不至死,那不成只因为他针对过你,就让朕斩了他~?若朕真那样做了,如何能服众~?”
李泽轩颇为无奈,他想了想道:“是小臣鲁莽了~!不过陛下,上次七修派的长老蛇王为其徒弟复仇,下山伏杀小臣,后来据臣调查,蛇王以前长年在蛇灵山闭关,很少下山,而数月之前小臣于北邙山血风寨击杀飞蛇,这件事知情者甚少,蛇王肯定是从某个渠道,得知了是臣杀了其徒弟,这才下山伏击于我的~!小臣怀疑,这件事与世家,或者说与崔家脱离不了干系~!还请陛下替臣做主~!”
李二闻言,眸中寒光一闪,他负手而立,在殿中来回走了几步,片刻后说道:“你的怀疑有些道理,但还是没有实证~!崔云寒,朕不会轻饶了他,崔家,朕也会派人去警告一番~!此事到此为止,他们若是还敢有任何异动,朕定会数罪并罚,你先回去吧~!”
说到底,现在还不是动崔家的时候啊~!
李二心中叹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