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人祸天灾10
上班后,我把马采莲的想法和校官、陈文忠作了汇报,陈文忠说:
“马采莲母亲是个聋哑人,她和马采莲之间的感情是无法割舍的。按照医院规定,她母亲是不能住过来的。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我的意见同意让她母亲住过来,这样相互都有个照应,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至于卜贤玉母亲是否出院的事,我的看法是,即使卜贤贵同意把他母亲接回家去,我们也必须从病人的实际病情出发,能多住就多住,哪怕老人寿命延长一天,对我们医生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如果让她出院回家,不就等于宣判了老人的死刑?这和谋财害命有什么区别?”
陈文忠的意见起初校官是持反对意见的,最后还是和陈文忠的意见统一了:“不到最后,医院就不能让老人办理出院手续,哪怕在医院咽下最后一口气。”
陈文忠就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
“你们以后发展的空间很大,路还很长。一定要考虑全面一些,不要总是在一个小圈子里转悠。你们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是治病救人。有了明确目标,才能不至于把路走歪了,走斜了。”
校官问:
“办公室起草了一个关于完善内部管理、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实施意见,如果有时间的话是否讨论一下?”
陈文忠说:
“这正是我想对你们说的,没想到比我想的还超前,非常好!等研讨会结束我们就专门研究这件事,这也是医改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从临江医院医生带病人集体出走这件事上吸取教训,尽快拿出措施,亡羊补牢,未为晚矣。”陈文忠从文件包里拿出几张报纸,“这是最近几天刊登的消息,你们好好研究研究,结合我们江南医院的具体情况,拿出具体的实施意见一起提交班子会议讨论。”
校官接过陈文忠手里的报纸,放在办公桌上,问陈文忠说:
“明天是古慧的课程,她讲完研讨会也就结束了。听课的人是否有变化?我们也好调整一下。”
陈文忠说:
“我一会去龙局长那里商量一下,有什么情况我再告诉你们。现在还是按原计划执行。我们医院设立主会场,全程录像,市领导那里以后可以让他们观看录像,这样时间灵活一些。”
陈文忠走后,我和校官一起翻阅报纸。几张报纸上都有关于医疗改革的事情,杂七杂八的各种内容都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这样一条关于某医院收取“建院费”和“养成费”的新闻。
许许多多热爱医学的学子们都怀着到医院工作的崇高革命理想,哪里有医院招聘信息,哪里就有蜂拥而至的学子们的身影。学子们之所以倾注这么高的热情,目的只有两个,希望能够实现“医者仁心”的革命理想,希望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到医院工作就一定能称心如意吗?事实很残酷地告诉你:不见得!一家叫做刊登报道说,多名离职或者在职的医生、护士向记者反映,他们曾经遭遇或者正在遭遇所在医院的“刁难”。
新闻说,有个卫校毕业生,曾在江南医院实习一年,后来从同学那里获得信息,说是江北医院正在招聘,这个毕业生就决定到江北医院参加面试。这名毕业生告诉记者说:“医院要求挺高的,如果能进入医院上班当然好了,即使进不去,我就当作是自己的一次求职经历吧。”
这名毕业生很快就面试通过,她暗自窃喜:“没想到自己真能成为一家医院的正式员工。”
办理入职时,医院领导的话,让这名毕业生挺不是滋味。这名毕业生告诉记者说:“医院要求所有医生、护士在入职前,必须缴纳5000元‘建院费’”。
“建院费对我们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来说不是个小数目。”迫于就业压力,她东挪西借凑齐了5000元交纳了这笔费用,办理了入职手续,并成为江北医院护理部的一名护士。
她以为只要努力工作,医院一定不会亏待自己。但是当她领到第一个月薪水的时候心就拔凉拔凉的了,因为她领到的工资连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也未达到。
过低的工资待遇让她生活捉襟见肘,同时,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促使这名毕业生萌生去意。
不久,这名毕业生向护理部主任提出辞职,准备寻找其他工作机会。当她到医院办理离职手续时,却遭到了医院的“刁难”,医院提出让她交纳10000元“养成费”,否则不予办理离职手续。这名护士无奈向披露了此事。民生晚报记者通过明察暗访,得知江北医院共有20多名医生护士正在遭遇这类情况。有两个入职不久的医生因为拒绝交纳“养成费”无法办理离职手续,甚至连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证、劳动合同等也被扣留在医院无法取回。
看完这条新闻,我和校官都没有说话。校官曾经和我说起过江北医院,是三年前成立的一家民营医院,投资商是一位香港老板。当时我还和校官开玩笑说,我们江南医院有对手了,你看人家起了个“江北医院”的牌子,不就是要和江南医院相抗衡吗?校官说,医院将来的发展方向不可能是单一的,一定会融入更多元素,这也是大环境所致,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但是市场是残酷的,它绝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的钱再多,实力再雄厚,如果违反市场经济规律,最终也会被市场淘汰。回想校官的话,再对照一下这条新闻,我觉得校官想得更高更远。
校官说:
“这几张报纸你带回去先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把里面的经验教训提炼出来,从中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充实到我们的管理体系之中,他山之石,的确可以攻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