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吃货的盛宴(上)
临近午夜的长安市。
李小强穿着一身卡通睡衣,以一个很不雅的姿势躺在自己的大床上,托着腮帮子,翘着小脚丫,两腿还是大张的,半点没有女神的形象。
今天是周六,首播的日子。
李小强也有些日子没跟宁越见面了,毕竟大家都很忙,但宁越的消息,却源源不断地传到她的耳朵里。
大师兄路扬直接投靠了宁越,去年独自创作了两部历史武侠剧,成绩相当不错,一扫当初在长安时的颓废,每次跟李小强通电话时都乐呵呵的。
闺蜜杨妮成了炙手可热的评委,事业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就算是现在的李小强,比起杨妮也是稍有不如的。
虽然和为李小强博取了巨大的人气,但跟还真不是一个级别的。
这倒不是说就比和要优秀,不同领域的作品根本没有可比性。
问题是是真正的救市之作,代表了唐州娱乐圈发展的希望,受到的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任何的电视节目。
这是时势造英雄,谁让现在的唐州娱乐圈,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了呢,旁人是羡慕不来的。
其实当初宁越找评委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小强,可是她的档期排不开,在经纪人的劝说下,她也就只好放弃了。
现在李小强的经纪人肠子都悔青了。
当初的杨妮,跟李小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短短一年之间,就爬到李小强头上了。
姐妹俩本身是不在意这个的,但是外人还是会为李小强感到惋惜的。
这个地位的变化。在朱雀奖上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0年的时候,李小强看着朱雀奖流口水,杨妮连出席颁奖典礼的资格都没有。
11年的时候,李小强终于获得了大奖,杨妮虽然出席了,却连提名都没有,双方的差距还是很大。
12年,也就是去年的时候,李小强因为忙着消化暴涨的名气,没有大动作。也没拿奖。
而杨妮呢,跟宁越站在一块,已经可以横扫朱雀奖了,的那些奖项,自然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在里面。
为此,李小强还是有些不爽的,她感觉自己走了歪路了,虽然自己现在发展得很好,可好像总不如跟在宁越身边来得爽利。
早知道就紧抱住小师弟的大腿不放了。至于节操神马的,可以吃吗?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心思,李小强一直在关注着宁越那边的动态,打算一有机会就去抱大腿。
尽管工作很忙。但宁越的所有作品,李小强是一集不拉的,新鲜出炉的,当然也不会例外。
白天忙了一天。李小强也有些疲惫了,她选择了最舒服的姿势躺在床上,眯着眼睛有些犯瞌睡。
该死的长安卫视。为什么把安排到了十一点之后播映,这不是折腾人嘛。
好不容易等到节目开播了,李小强顿时精神一震,宁越的节目,不管是什么形式,总是能带给人惊喜的。
节目的开头,是一阵悠扬的古风音乐,简单、清澈。
画面的背景是水墨画,很有古风古韵,主画面是各种特色美食,一下子把李小强的胃口钓上来了。
李小强原本就是个吃货,闲暇时光有大半都花在吃上了,对美食,有天然的亲近感。
开头动画很短,也就几十秒的时间,这让李小强很意外。
李小强也不是没看过纪录片,以长安卫视的尿性,做出来的节目都是又臭又长,开头不挂上高大上的各种人名和历史典故都拿不出手。
而这个开头,简洁大方,既有美食来直扣主题,又有人文气息。
这是路九的杰作,也只有他,才有这种骨子里的大气。
第一集的分集名称叫“自然的馈赠”,节目的开始,不是美食,而是一段介绍。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伴随着主持人低沉而有磁性的声音,一幅幅自然景象在观众们面前徐徐展开。
虽然是官方化的解说,但却简短而有力度,并不会让人生厌。
然后节目的第一段,讲述了藏族少女卓玛采摘松茸的故事,故事并不复杂,但镜头下的自然景观还是让观众们赞叹不已。
价值不菲的珍贵食材,松茸,在大城市的餐桌上,一份可能达成数千信用点的价格。
而作为采摘者的卓玛母女,在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很可能也就赚这么多的信用点,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节目并没有去说教,只是把最真实的画面传递到观众们的眼中,去陈述一个事实。
这又是一个跟传统纪录片不同的地方。
只看了这么一小段,李小强就发现,和以往的美食节目相比,显得异常的大气。
作为资深吃货,李小强以前没少看美食节目,但是那些美食节目都有着脱不开的小家子气,只能闲暇时看了玩玩,多看几集都会觉得厌烦。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尽管科技发达了,衣食无忧了,但生活却依然是忙碌的。
绝大多数像李小强这样的年轻人,对待食物的态度都谈不上友善,所谓的吃货们,其实大多数都是伪吃货,他们也许很喜欢美食,但却没多少时间去享受美食。
真正有钱有闲的,毕竟是少数。
即使是像李小强这样的大明星,平时也是吃快餐居多,在剧组大家都是吃盒饭,顶多给李小强的盒饭丰盛一些罢了。
这倒不是剧组抠门,忙起来的时候,也没时间去准备美食啊,没办法的事情。
这样的生活节奏之下,现代人怎么可能去真正地了解食物和其背后的故事呢?所谓的吃货,大多也就是挂在嘴上的说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