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章 班长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不伦不类的社会,既不算是殖民地社会,因为还有国家政权的存在,又不算是封建社会,因为国家的经济命脉、政治要害受列强掌控,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最后这时的中国被定义成了一个半殖民主义半封建主义性质的社会,这个名词可是以前从没有过的,纯粹是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
要说整个中国最混乱的时期,就算是北洋政府统治的军阀混战时期。可以说,此时的中国到处是战火,遍地是狼烟,披枪带刀者不知凡几,让人无奈的是偏偏此时的国力损耗最厉,国宝也是此时流逝最多。洋人把中国划分成块,在餐桌上享用,无视亿万中国人的生存境况,如果说清末时候还有洋务派留下了一批工厂的话,那混战后的中国真正的是一穷二白,连一支步枪都要靠洋人的帮助才能生产。
抬头看着无尽的星空,孙复的思绪穿过了时空的阻隔,无数的革命烈士、先行者的名字在脑海里滚动,他们无畏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一个全新的中国,是一个崛起的中国,也是一个荣耀的中国。
从某种程度上说辛亥革命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的革命,它顺势而起,却从没有一个合格的组织或者领导集体,无力领导革命的方向,直接导致革命后的中国更加迷茫。先有洪宪闹剧,后又张勋复辟,各种乱世奸雄登上了历史舞台,各施演技,将整个中国演绎成了一部悲情剧,无数的国民在舞台下嚎哭、流血、死去。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军权的混乱,北洋军阀兵归将有,国民军派系繁多,内乱、争权各种方式的内斗不断的消弱着中国的国力,把一个荣耀中华糟践的不成样字,后来我党实行了‘党控制枪’的政策,才避免了军阀的再现,接管了只有苦难和穷困的中国。
熟知这些历史,孙复自然不甘心中国再次出现这种悲剧,自己的到来就是要改变些什么,可是我党的‘党控制枪’又不是孙复想要的,只好暂时在内心确立军队御外敌的身份,具体办法只能等以后集众人的智慧再想。
招兵结束了,可以说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没有正经工作的年轻人比孙复想象中的还要踊跃,好男不当兵在此时是个空话,连生存都很艰难的人们,那里还会在乎一两句古话的影响。
两千四百人的新兵,孙复兴奋过后却在发愁怎么训练这么多的新兵,就算是把人字队都拉来也不够教官的数量,难道要把所有的凤凰战士都拉来,孙复在这个念头出现时就掐掉了,凤凰战士是自己的卫队,不是教官,让他们充任教官已经是无奈了,不能把所有的凤凰战士都当一遍教官,这不是孙复想要的。
思来想去,既不愿意自己手下出现军队私有的情况,又不想把新兵裁剪,总算想出了一个还算过的去的主意。
新军营,茂名城东约二十里处,占地近三千亩,是一块南北约1200米,东西约1500米的大场地,土质偏碱性,无主荒地,耕种不易,正好被孙复借着自家岳父的身份‘征用’了,耕种不力的荒地正好用作军营。
军营的新营房是用石灰和土砖建造的,虽不如混凝土的坚固,此时倒也算是极好材料了。大笔的银子撒出去,整个茂名的上千泥瓦匠一块施工,两百多间的营房只用了不到三天就建好了,包括了九间餐厅,还有军械库、仓库、厕所等等,一应俱全。
今天是新兵入营的第一天,两千四百人的新兵,站在大操场上,乱糟糟的,糟乱更坚定了孙复心里确定的训练方案。第一天,和当初训练一样,背诵军纪,脱自解放军的三大条令,便成了新兵们的第一堂课,如果说让他们背下来,肯定不现实,这些新兵可不是孙家庄的那些少年郎,读过书的可没有几个,大部分都是文盲,练字都认不全,哪里背的了,这只不过是熟悉军纪罢了。
两千四百人被分成了185个新兵班,每五个新兵班被组成一个新兵连,除了班长,不设立其他任何军官职务,由各班长轮流担任连长。教官还是人字队的36人担任,还差了一个直接有华明和华晦负责,精选了两千四百人种最年幼或是聪慧者,组成一个连,全部作为医疗兵训练,原先那三十位医疗兵也有一部分在这个特别的连里,孙复可不希望自己的部队以后没有足够的医官,导致大量的伤员不该牺牲的时候牺牲了,要知道负过伤的伤员才是真正的老兵,是军队最大的财富。
第二天,每人一件常服,三件作训服,加上鞋子帽子等等,都发到了每个人的手里,换去了身上破旧的衣物,重新着装后,看起来整齐了许多,再没了开始时乱糟糟的样子,让人舒服多了。
第三天,训练开始了,185位班长上任了,人字队的凤凰战士再次屈才的担任教官的职务,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军事训练。
旭日高升,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没了早晨的清爽,每个人的脑门上都露出来汗滴,顺着脸孔滑落。
今天已经是开始训练的第八天了,有着班长的带领,训练进度很快,比之山子营开始时还要快上许多。
太阳由初升渐渐的跑到了中天,两个时辰了,教官们还是没有下达休息的命令,地上一直没有断过人,倒下了自有军医诊治,好了再接着站,已经没有几个人是第一次站立了,大多都是第二次还有的是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站在那里了,没有知道要站到什么时候,只知道没有命令不许动,队列后面的军棍可不是摆设,早已打断了不知多少根,反正是很多人都看的过整车的军棍拉到军营,再把断裂的拉出去。
每个方块都是十三人一列,都有一个少年在来回巡视,发现一个要晕倒的就拖住,发现一个站姿不标准的就改正,不厌其烦。每个人看到眼前走过少年时都露出一丝敬佩,这少年是他们的班长,一直负责他们生活和训练,简直就是保姆,事无大小巨细,都有关心。
刚开始时,知道自己的班长都是十四岁到十六岁的少年,甚至比自己还要小上一些,心里多少有些看不起,很多人根本就不服从命令,为此愣是打断了一车子军棍。山子营的军棍那么可不是好挨的,从不多打,最多五军棍,但是棍棍沉重,不伤筋,不伤骨,只伤皮肉,最是疼痛不过,如果你错误屡教不改,也不会一次打你超过五棍,而是先记着,等过几天你的伤好了再接着打。
就这样三天后,人人都知道班长的命令是要绝对服从,也从心里愿意服从这些小班长。每晚训练结束,都是他们不辞辛劳的帮着自己按摩肌肉,去除肌肉中的疲惫、酸软,比父母还贴心;每天都是他们帮着整理被褥,避免面临军法处的检查时被打军棍,当然更多的是先教会自己叠四方被,然后有他们再整理;每天都是他们在跑步无力时,拖着自己前进,自己都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仅仅三天,不禁士兵们进步了,就连班长们也明白了军官不是那么好当的,做事更加细心周到。
烈日下,每当新兵感觉无力时,最先想到的就是‘老班长’,最先看到的也是‘老班长’,是他们的鼓励,才使所有人坚持了几个小时还没有放弃。尽管脚后跟已经没有了知觉,尽管双腿已经渐渐麻木,尽管嘴唇开始干裂,士兵们还是在坚持着,直到昏迷。
一支军队的强大除了军纪严明,还离不开一支优秀负责的基层军官队伍,班长们的进步,孙复看在了眼里。仅仅八天的训练,效果就如此显著,虽然每一位班长都只是把自己开始时为他们做的重新做了一遍,但是效果确实极为显著,心不在隔阂,情连成一片。
原本孙复不愿意张定国、孙固他们直接成为军官,就是担心老兵和新兵缺乏磨合,极易产生代沟,军官们的命令士兵不理解,士兵们的情绪军官不照顾,两者产生对立,对军队是成长极为不利。现在他们的进步是显著的,都与自己的士兵们打成了一片,隔阂没有产生,军心稳如泰山。手下人有了基层军官的经验,以后担任军官就称职多了,孙复扩起军来也少些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