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二章 日蚀苍黄 第四节
田豫打开案几上几卷文书,把自己拟订的稳定大漠之策一一说明。
为了保证北疆的汉人胡人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生存问题,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代郡、上谷等七个边郡的屯田、畜牧、互市必须要在明年春天全面展开和投入使用,争取明年冬天大幅减少赈济,力争五年后基本摆脱对朝廷赈济的依赖。只有这七个边郡的百姓生活改善了,大漠上的条件才能逐步好转,大漠南部的汉北郡诸胡和大漠北部的鲜卑诸部才能逐渐稳定下来。
按照车骑大将军府和朝廷的约定,十年内北疆的赈济都要靠北疆的盐铁和赋税收入自行解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朝廷将不再另行调拨赈济,而北疆未来几年的主要赈济对象就是长城以北的边郡和大漠,所以河套屯田能否及早见效是当务之急,是北疆稳定的基础。河套屯田成功,边郡畜牧发展,既可以解决边郡一百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也能解决边塞数万驻军的军粮问题,还能帮助大漠上的胡人逐步摆脱生存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为北疆省下大量的赈济钱粮以解决北疆更加棘手困难的事情。
现在太原、上党和河东三地的屯田已经实行两年多了,军屯民屯都已初见成效,屯田投入也开始大幅缩减,而西河屯田规模不大,屯田是否见效并不影响大局,所以长城以南的几个郡县如果年成好,再过两年就可以不要赈济了。常山和中山两地的屯田条件好,田地和沟渠都是现成的,只要解决了屯田百姓的生存,明年冬天他们就可以有所收获,后年他们就可以自给自足,养活一百多万人口了。屯田三年后,他们不但无需赈济,还能给北疆提供钱粮了。
依田豫乐观的估计,晋中和冀西北两地的屯田,两年后都能基本见效。也就是说,北疆两年后可以摆脱部分危机,而河套屯田和边郡畜牧如果五年有成,那么五年后大漠可以逐渐稳定下来,北疆也可以就此从重重危机中逐渐走出来。十年后,北疆则可彻底稳定。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明年北疆必须向冀州回迁一百万以上的人口,明年黄河下游不再发生水灾,明年冀青兖等州不再发生灾民叛乱,否则,这十年大成也是遥不可及的事。
有鉴于北疆五年初见规模,十年方有大成,所以大漠目前的要务不是让胡人吃饱穿暖,帮助他们迅速摆脱生存危机,而是如何稳妥、迅速、彻底地镇制胡族诸部,控制这片万里疆域。
此次我大汉军队远征大漠,缴获颇丰,而战利品多为胡人所有,再加上北迁汉北郡的胡族诸部都得到了皇帝的赏赐,所以现在只要大漠上不发生大雪灾,牲畜能保存完好,胡族诸部的生活就不会出现问题,甚至这几年内都不会出现大问题。胡人的生存能力可比我们汉人要顽强数倍。只要牲畜不死,他们就能活下去。如果我们任其所需,毫无节制地赈济他们,那反而养肥了他们饿了我们自己,其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大漠的这一摊子事,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先以武力镇制诸胡,削弱他们实力,牢牢占据大漠,然后以农商补牧,逐步改善诸胡的生活,逐步开始汉胡混居、汉胡通婚,教化驯服胡人,最后渐渐的汉化胡人,以达到永久占据大漠的目的。
如何镇制诸胡、削弱胡族诸部实力?田豫提出了新的建议。
现在大漠上的胡族分为藩属和归属两种。归属胡族诸部为大汉征战多年,战功彪炳,我们应该上奏天子,让他们加入汉籍,正式成为大汉国子民,享有和大汉国子民一样的待遇。有的部落王到了大漠之后,想重新成为藩属,想再建军队,这绝对不能答应,我们只能割藩,而不能建藩。所有归属诸胡,包括北鲜卑王庭,还有马上要报奏天子封王的野狼部落,全部纳入汉北郡。他们是我大汉子民,遵从我大汉律法,受我大汉军队的保护,即使遭到了灾患,他们也无须担忧自己的生存。大汉国会赈济他们,会保证他们吃饱穿暖,会保证他们的安全。如果我们连他们的生存和安全都不能保证,这大漠还是大汉国的疆域吗?
藩属目前只有匈奴人和鲜卑三部。鲜卑三部占据了整个大漠北部。如果把大漠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域的话,他们其实占据了大漠的东部、北部和部分西部疆域,我们占据了南部、中部和部分西部疆域,双方各得一半。但匈奴的单于庭从南部大漠划去了很大的一块领地,所以藩属占据了整个大漠的七成疆域,而汉北郡只占三成。
现在立即削藩显然不切实际,将来等到我们足够强大了,削藩的机会比比皆是。一场干旱,一场大雪,就能逼得他们不得不削减铁骑。藩属就是藩属,难道还敢和我大汉为敌?藩属保留一定数量的军队,听从大汉皇帝的征调,受到大汉军队的保护,对北疆、对大漠、对大漠归属胡人威胁非常大,所以我大汉应该在大漠中部建立漠北都护府,以看护大漠上的藩属诸胡。
“漠北都护府?”众人大为震惊。
“就是和西域都护府一样?”李弘问道。李弘在西疆的时候曾经听说过西域都护府的事,但他不是很清楚,这时突然听到田豫建议在大漠建都护府,顿时有了极大的兴趣。
“对,仿效西域都护府制,建漠北都护府,主掌漠北军政。”田豫笑道,“现在大人把漠北征服了,大漠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漠北必须要有一个主掌漠北军政的都护府,否则鲜卑三部何以成为藩属?难道一封谢罪表就能说明他们是藩属了?是藩属,就是我大汉的臣民,必须要接受我大汉国的统领。如此一来,大漠上的归属胡人由汉北郡掌管,藩属胡人由都护府看护,则大漠万里江山尽在我大汉之手。”
田豫一语惊四座,众人议论纷纷。
李弘指着田豫说道:“国让,我听说西域都护府已经撤消一百多年了。这个西域都护府当时是怎么建立的?朝廷又因为什么原因把它撤消了?”
田豫说道:“本朝在西域建都护府,主要目的就是击败匈奴,戍守边疆。孝武皇帝、孝昭皇帝时,常派驻军队在渠犁、轮台屯田,置使者校尉领护,以供应往来西域诸国的使者。孝宣皇帝地节二年,朝廷派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与匈奴争车师国,因为有功,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国。郑吉和匈奴人打了七年,到了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众一万二千人降汉。朝廷随即命令郑吉发兵攻击匈奴残部,‘北道’亦通,郑吉遂被拜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因郑吉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西域都护府就是这样建立的。当时西域都护府的治所在龟兹国的乌垒城,与渠犁田官相近,那里的屯田都尉也归都护节制。”
“西域都护主掌西域军政,秩俸为比二千石,开幕府。这个都护其实是特使,其本职为骑都尉,都护乃其加衔。郑吉即是西域都护骑都尉。都护的主要职责是守境安土,处理藩属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的稳定和发展。”
“新莽末,西域诸国大乱,都护李崇死于龟兹,朝廷无力西顾,乃罢西域都护府。到了光武皇帝建武二十一年,西域十八国曾奏请朝廷复置都护府,但光武皇帝自觉国力不足无力支撑,一口拒绝了。孝明皇帝永平十七年,朝廷以陈睦为都护,复置西域都护府。第二年,西域的焉耆、龟兹国叛乱,杀了陈睦,朝廷遂再罢都护。孝和皇帝永元三年,长史班超平定西域,朝廷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孝安皇帝永初元年,西域再次爆发大乱,朝廷急召都护段禧归国,自此再不复置西域都护府。到了延光二年,朝廷以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再平西域,但从此后仅以长史行都护之职,置西域长史府。本朝因为国力日衰,西域尽数丢失,这个西域长史府也已经撤消几十年了。”
李弘听完之后很长时间没有说话。
“西域有大漠大吗?”
“没有,只有大漠一半大。”田豫看看神情冷峻的李弘,小心翼翼地说道。
“等北疆事了,我就上奏天子,率铁骑征战西域。”李弘突然一拍案几,大声说道,“大汉疆土,岂能丢失?”
田豫继续解释自己的稳定大漠之策。
刚刚打下大漠南部建立汉北郡的时候,外有鲜卑三部,内有匈奴藩属,北迁汉北郡的胡族诸部为了自身部落的安全,个个忧虑重重。现在大漠已经尽数被大汉占据,鲜卑三部也成了大汉国的藩属,但大漠上的事情却更复杂了。田豫以漠北都护府统领藩属胡人,以汉北郡掌管归属胡人的办法,暂时解决了控制和制衡胡族的难题。
漠北都护府主掌漠北军政,权力非常大,他甚至可以用任何借口捕杀藩属胡族的首领,其职权要远远大于护匈奴中郎将或度辽将军这一类的府署。大漠是大汉国的疆域,藩属内政诸部可以自行处理,但如果有牵扯到大汉安危的事情,都护府则可以灵活处置。这在一定程度上钳制和威慑了藩属胡族将来在实力上的膨胀。
汉北郡内的归属胡人成为大汉子民后,安全和生存都有了保障。胡族诸部虽然没有各自的军队,但在大汉国这一面战旗之下,由各族组成的汉军铁骑就成了保护汉北郡内所有部落安全的唯一力量,也是戍守自己国家的边军。
漠北都护府的军队和汉北郡的边军,田豫都打算从汉北郡征募,由汉人、羌人、乌丸人和归属鲜卑人共同组成。大漠上的汉军铁骑要保持一定的数量。而大部分汉军士卒都来自汉北郡的归属胡族诸部,这些诸部青壮之士的轮流从军,可以适当控制和削弱诸部的实力,使得汉北郡胡族诸部的实力逐渐达到平衡,以防止郡内胡族诸部出现叛乱、蓄意闹事等问题。有了这样一支联军,势力较弱的羌人、乌丸人和归属鲜卑人也就无需惧怕匈奴人和藩属鲜卑人了。
现在匈奴人和藩属鲜卑人的领地都不在汉北郡境内。如果他们要攻击任何一族,首先就要入境攻击,而这时他们所要面对的是由汉、羌、乌丸和归属鲜卑四族士卒组成的边军。也就是说,他们同时和四族开战。同时,漠北都护府的军队也会加入对他们的攻击,匈奴人和藩属鲜卑人随即就会陷入绝境。这两个藩属胡族的任何一个部落如果叛乱,都会受到强有力的剿杀。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大漠胡族诸部之间的矛盾,减少他们之间的摩擦和争斗,田豫还是再一次提出了在大漠上划分出三十个道。
汉北郡内有八个部落大王,十七个部落小王,田豫打算以部落领地为界划分出二十五道。出道游牧即为违律,要受到惩处。本道内如果出现灾情,汉北郡郡府将及时给予赈济。漠北都护府辖五道。东中西三部鲜卑大人的领地为三道,匈奴左贤王刘豹和日逐王刘冥的领地为两道。各道长官由诸部落首领兼任。
田豫说:“汉北郡凡牵扯到诸部落利益或者诸部落之间的事情,都由汉北郡太守召集二十五个大小王共议处理。另外,在落日原大战阵亡的部落小王恒祭、心狐、骆驼,还有在早期大战中阵亡的九羊皮、斩马等小王,都由他们的后人继承小王位。这事我已经派人去办了。”
“国让,湟中羌的九羊皮、斩马和骆驼的后人,你务必要派人到西凉湟中把他们接出来。”李弘嘱咐道。
“大人放心,我会办妥的。几位小王的后人一旦接到汉北郡,我立即禀报大人。”
田豫又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治理之策,比如农、牧货物互换,互市的地点和开市时间,选派藩属和归属胡族诸部首领的子女到晋阳大学堂学习等等。
李弘非常满意,夸奖了几句,然后说道:“国让,有关筹建漠北都护府的事,我们回头再议议。议好后你写个奏章,等我回到金雪原向朝廷报捷的时候,随同报捷文书一起送到洛阳。有关汉北郡的治策,你直接上奏朝廷吧。至于具体的内容,十二月初的时候,我们召集诸部大小王、左贤王、日逐王,还有鲜卑三部大人共议。有些事情我们还是坐在一起商议的好,大家都满意不是更有助于大漠稳定吗?”
田豫连声答应。
“现在北疆的仗算是打完了,北疆大军如何驻防,漠北都护府和汉北郡的边军铁骑如何组建,这些事都要尽快定下来。”李弘看看帐内众人,颇为动情地说道,“我从卢龙塞开始,最早是带着我们自己的铁骑征战,但后来我们自己的铁骑越打越少,我就带着胡族铁骑四处征战,打到今天,竟然只剩下了两万铁骑。北疆大军不能没有铁骑,不能没有胡族铁骑,但更不能没有汉人铁骑,所以,我们要尽一切力量组建自己的铁骑。我希望十年后,在大漠上纵马驰骋的是五万汉人铁骑,而不是五万胡族铁骑,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公定已经拟订了一个北疆驻防之策。”鲜于辅从案几上拿出一卷文卷递给李弘,“公定认为北疆驻防兵力至少要八万。这个数字和大人早期的预测差不多。”
李弘展开细看。朱穆认为,由于北疆未来几年的主要事情是屯田赈济,所以军资必然匮乏,要想在边塞保留十万以上的大军根本不可能。但考虑到大漠初定,北疆尚需保留强大武力以做威慑,因此他建议至少保留三万铁骑,五万步卒共八万大军。一万铁骑、两万步卒在阴山以南,铁骑以黑豹义从营和度辽营为主力。两万铁骑、三万步卒在大漠,铁骑以风云铁骑营为主力。其余五万步卒分驻常山、晋阳和河东三地,一边屯田,一边驻军,这样可以节约部分军资。
朱穆在书中还对战时征募胡族铁骑,完善军屯,筹建牧马苑,整训军备,修葺关隘等事做了详细说明。另外,他提出要收回晋阳和河东军械作坊,改由车骑大将军府**一事引起了李弘的注意。现在晋阳和河东两地的军械作坊分别由长安徐陵和河东卫阀控制,朱穆说,他已经数次接到这两人私卖军械的消息了。如果将来弩炮、抛石车这样的重型军械也被他们私自卖了出去,那可就危及到大汉社稷了。
李弘把朱穆的文书递给了徐荣,“子烈,这个河东卫阀和长安徐陵是不是对北疆的威胁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