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扩招

“军力呢?”王长福刚刚被孙耀挡了一下,心里不悦意,语气并不怎么客气。

“军力来说,在前期修筑时是肯定够用了。”孙耀不温不火的道:“前期做战,炮组全部跟进,根据我们的推算,一司兵力推带四门基数的炮组随行,纵遇敌万人亦可挫之,火炮和骑兵如果全部用在前期修堡上,北虏纵是动员十几万人亦无计可失,等几大军堡一成,再往青城推进到旧丰州地界时,这时可能遇到激烈抵抗,现有军队的规模最少要扩大一倍,骑兵要从现在一个司不到的兵力扩充到两到三个司甚至更多,这样才够使用。不过,根据推算,北虏的反应和各部松散的联盟式的做战方式,他们的抵抗激烈程度不会太高,最终的会战应该是在我们推进到青城附近时,从时间上来看,应该还是很充裕的。”

孙耀又指向沙盘,很沉稳的道:“前期筑的第一个堡应该是在大黑河畔这个,方广一里半,要用砖二十万块,前期烧制要用时一个半月左右,动员人手越多越好,参谋司的想法是把辎兵营和雇佣的民夫主要投入在这里,不论是烧制砖块,挖出城壕等事,都是越快越好。”

烧制砖块不是什么高深技术,张瀚在后世农村经常看到小炉窑,几户农民、联合起来,有几个壮劳力就能不断的制成红砖,先打砖胚,在太阳下晒干挥发掉砖里的水气,然后架入窑中以煤火烧制,不论是人力还是技术都没有什么困难,困难的就是时间……要在最短时间内烧制成大量砖块,一开始制胚就得加快,不然等着晒砖能等烦死……

再就是城中的建筑和防御需要用很多铁料铁器和木料木器,也是需要大量的人手。

“现在看来,辎兵营的步子迈小了……”张瀚皱眉说着。

一个辎兵营有三千人左右,全部要经过军训和体能训练,当然也要训练他们做事的本事,和战斗工兵不同,辎兵偏于军事化的建设训练,而不是战场战斗和建制器材的训练,为了提升辎兵营的能力,待遇也并不低,用来吸引合格的人才,此前以为一下子扩充一个营已经是大手笔,现在从建设的规模来看,张瀚感觉自己的步子迈小了。

“军令司和侍从司都要做出预案……”张瀚道:“辎兵的数量最少要比现在设想的多十倍甚至二十倍,当然不是一下子来,先一个营一个营的招募……”

“好家伙……”李慎明惊叫道:“三万或六万人?”

孙敬亭转向田季堂,问道:“财政上有没有困难?”

战兵在天启二年已经不打算大规模扩充,只是不停的招募学员,教给算学和几何学,用来做炮兵和步兵军官的后备,骑兵也是有合格的就招,步兵则是不再大规模招募,预计在天启二年这一年,整个军队维持在一万一千人以下。

不过辎兵这么一弄,等于一下子多养几万兵,就算以张瀚的办法,慢慢来招,那也最多拖长半年左右的时间。

“如果不大规模造船的话。”田季堂道:“以现在的收入水平,养二十万辎兵问题也不是很大。”

田季堂不便多说,不过其实就是李慎明在内也是明白收入大增了,海外贸易预计就有五十到八十万的纯收益,京师和北方生铁加铁器收益也有大几十万,这两样就是过百万了,还有帐局和骡马行的收益一年也是超过百万,再加上走私生意的收益……天启元年的收益是不足二百万纯入,天启二年的收益应该是超过三百万,只是这具体的数字是绝密,就算眼前这些人都是张瀚信的过的心腹,田季堂也绝没有可能当众说出来。

“赵世武的青城司驻守板升城不动,调李来宾天成司和王一魁的镇虏司两个司北上护卫,李从业率灵丘司,王长福和梁兴亲领第一司和第二司为战略预备警戒部队……同时在小黑河畔驻城时调整个辎兵营并征集五千到一万民夫随行,除了筑堡还要修筑军台并火路墩,工程浩大,前期的工作现在已经可以展开……”

梁兴道:“军队承担防御并无问题,可忧的是板升城和东边杨泗孙他们的安全,还有就是要提防北虏狗急跳墙,套寇各部联合支应土默特部,四处流窜犯边……一旦使朝廷震怒,我们就很难交代了……”

在座的人都知道这一次修筑军台是走了内廷的关系,内阁和兵部其实并不愿意同意这件事……北虏并没有大举入侵,在东虏压力一天大过一天的情况下,主动生事并非朝廷诸公的意愿,他们宁愿在西边吃一些亏,也不愿大生波折。

小小战事,控制在大同镇的应对范围以内还不怕,如果战火燃烧到延绥镇和宁夏甘肃一带,整个西边一乱,从朝廷的角度公允来看,确实此时也不是生事的时机。

“我现在就去大同……”李慎明起身道:“军令司要动员,孝征没空,倒是应该再有一个人去延绥,和老杜提前打个招呼。”

边境有警,当然也是看大小,也得看是不是在控制范围以内,只要规模不大,如果延绥镇能把警讯淡化,那么大同这边和张瀚身上的压力都要小很多。

张瀚想了想,说道:“能不能拜托孔至之去一趟?”

李慎明道:“孔至之去当然合适,他以前就和老杜相熟,身份也够,就是有一条,他用什么名义?总不能说是你的幕僚?”

“我想这样,”张瀚道:“一会儿我去见他,请他从文巡抚身边离开,到郑巡抚这边来,但平时就在我们这里,薪饷俸禄,我们当然是用最优厚的条件开给他……”

孔敏行在李庄这里已经两个多月,过年都没有回保定,他的家人也不在保定,只留在原籍务农,年后孔夫人才带着一双儿女赶到李庄和孔敏行团聚……张瀚打听过,孔敏行的家境普通,中举后参加过一次会试,不曾中进士,后来觉得自己笔头功夫还要打磨,另外也是想学孙承宗那样,多在边关磨砺自己,增长见闻和能力,同时也是拓展人脉……当地方高官的幕僚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人脉有了,历练也有了。

以孔敏行的身份,现在当个卫城守备的幕僚还是太委屈,张瀚的办法也算是两全其美。

“可以试试……”李慎明道:“他应该多半会答应。”

……

军议散后,各司都去准备,军司主管们都是面色凝重,他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千头万绪十分繁难,各人都是脚步匆匆,赶紧去做自己手头的事去。

倒是军头们都是一脸轻松,军队的动员自有成规在,一切按规矩来办就是,况且平日每天训练,远程拉练,越野武装拉练,都是隔一段时间就施行的科目。相较明军一听说要开拔就可能引起哗变的窘迫,在李庄这里,开拔已经是十分正常的事,不管是驻防还是换防,或是去剿匪做战,对军队上下来说都是很正常的事。

张瀚拉着李慎明和孙敬亭一起约见孔敏行,在李庄这里真正和孔敏行有交情的,也就是他和这两人。

张瀚心中也是有些感慨,自己现在文武班底的部下是很多,但真正要展布大事的时候,人才还是有些太少了。

许多历史的知名人物,优秀的人才,张瀚现在的身份和地位想去招揽拉拢就很难,不过张瀚也并不稀罕……那些所谓的名士就没有几个有真本事的。

孔敏行不同,还有和孔敏行一起过来的那些文人也是有本事的……不愧都是徐光启的弟子或门人,在农学上都有很深的诰诣,算学,几何学,这些人也是玩的转,也叫张瀚开了眼,知道这时代的聪明人是什么样的。

张瀚心里也清楚,孔敏行在这里有客卿的意思,主要的兴趣点也在农事上,应该是这帮徐光启的弟子们都是因着这个兴趣才纷纷抵达李庄……张瀚也识趣,尽管来的都是秀才,举人很少,他也很少去拉拢……这帮人留或不留,并不是张瀚能左右和影响的。

“至之兄和几个新来的同门去火器局了?”

孔敏行并不在,他的夫人隔着门与李慎明聊了几句,言明了孔敏行的去处。

由于身份特殊超然,孔敏行在李庄这里没有住进大院区,而是在原本的管庄附近找了一处农家小院住了下来……租金使费倒是由张瀚负责,孔敏行没有矫情到不受款待的地步。

“嫂夫人在做饭?”

时近黄昏,要是冬日天早就黑了,过了春节之后天时一天长过一天,透过门扉,张瀚看到厨房里冒着烟气。

张瀚也不等孔夫人让,推门进去,一个仆妇赶紧迎上来,站在孔夫人身后。他一径到厨房去,见两个头皮光光的小娃儿正在灶间嬉闹,锅里熬着的是黄色的小米粥,边上是软软的糊塌子……张瀚看看孔夫人,埋怨道:“夫人也太小视了张瀚,纵是兵营里的兵吃的也比尊家要好些,何至于清寒至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