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三章 总有混子

本来是大臣找朱厚照,劝说圣驾回京,如今却变成朱厚照着急要回去,却找不到人前来劝说。

若沈溪不来的话,张永跟小拧子等人本就背负劝说的差事,可以直接来觐见并建言,但如今沈溪人就在灵丘城里,朱厚照的面子在那儿摆着,他不会再听身边奴才的劝说。

更重要的是,小拧子跟张永等人也明白不能僭越,事情终归还是要交给沈溪做。

到头来,朱厚照甚至主动派出江彬帮忙一起找人,这让他这个皇帝郁闷无比。

此时紫荆关内,杨一清跟朱晖已领军抵达关隘,连续行军将朱晖累得不轻。

二人在离京前没有去见张太后,但都知道自己来晋西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什么平叛,而是要找寻皇帝,起到保护的作用。

甚至杨一清还知道此次出兵主要是为了防备沈溪犯上作乱,毕竟杨一清跟杨廷和见过面,接受过内阁三辅的耳提面命。

而杨廷和并没有选择去见朱晖,便在于朱晖到底是公爵级别的勋贵,在军中地位不低,杨廷和对朱晖并未完全信任。

“……我说应宁啊,咱走这么快作何?这地方上的盗匪都已肆虐半年了,要平息也不用急于一时嘛。”

朱晖老奸巨猾,他很清楚自己肩负的差事,却又故意装糊涂,主要就在于他不想太过折腾自己,管他皇帝是否安全呢,反正就算是换了皇帝他还是位高权重的保国公,作为世袭勋贵他根本不想为了找寻君王而使出浑身力气。

杨一清之前去见过紫荆关守军将领,朱晖并没有同行,杨一清便大概明白朱晖是想抽身事外。

这次朱晖跟着一起来是出自太后授意,搞平衡的意味非常明显,故杨廷和对朱晖始终抱有一定戒心。

杨一清对局势有着充分的了解,当下道:“公爷旅途辛苦,但如今还是要连夜赶路……现在已得到确切的消息,陛下人在灵丘,之前太后可有吩咐我等倾尽全力保护陛下周全,此时怎么都得加把力!”

“是吗?”

朱晖故意装糊涂,一脸茫然之色,“为何老夫不知有此吩咐?莫不是应宁你听错了?难道应宁你在离开京城前,特意去宫中见过太后,又或者得到太后懿旨?”

杨一清心里暗骂,不过还是恭敬回道:“太后颁发的懿旨,公爷不也见过吗?”

朱晖叹道:“太后不过是吩咐老夫领兵去平盗寇,没说要保护陛下啊……陛下怎会在灵丘这种小地方呢?哦对了,之厚在哪儿?那孩子做事比较妥当,之前不是说他已经去追陛下了吗?人呢?”

杨一清脸色多少有些不善:“大概快到灵丘县城了吧。”

“哈哈,那就让他去保护陛下嘛,咱们凑什么热闹!之厚本事可不是一般【31小说网】大,老夫对他非常放心,当年他还是个娃娃的时候,老夫便亲眼目睹他领兵去榆溪河,以火炮击溃鞑靼人,救回刘时雍,立下赫赫战功……”

朱晖好似个话痨,故意扯一些没用的闲话,杨一清意识到,要应付朱晖这个老油条的确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而关于防备沈溪对皇帝不利的事情,他还不能随便乱说,否则朱晖这个大嘴巴传出去的话,他会有大麻烦。

“公爷,如今灵丘就在眼前,保护陛下的差事关系重大……事不宜迟,今晚咱们必须得出发。”

杨一清性子很急,也是因为他确实想早点儿跟皇帝会合,就算劝不了朱厚照回京,但至少可以建立一定功勋。但对于朱晖来说,急行军太过折磨人,他不想把自己的身子骨半道就颠散架了。

朱晖道:“应宁啊,就算你护驾心切,也要考虑现实状况嘛,你看看将士们这两天被你折腾成啥样了?自从得到出兵的命令,就一路急行军,星夜兼程每天只有那么点时间休息,如此一来,将士精气神都不在,若真遇到盗寇,一个个跟软脚虾一样,能打胜仗吗?”

杨一清听到这番话后一阵无语,这就是曾任三边总督也是大明非常有名的边塞功勋将领保国公的说辞?

简直就是个昏庸无能连累三军的混子,比那些喜欢插科打诨耍赖的监军太监还要可恶。

杨一清板起脸来:“公爷,若不连夜赶路的话,陛下出了事谁来担待?”

“谁爱担责谁去担,朝廷又没给咱期限,咱不能自个儿把屎盆子往脑袋上扣,陛下的安危咱是鞭长莫及,平寇则需要稳扎稳打,不能寄希望于一口吃成大胖子……”

朱晖絮叨起来,杨一清才意识到这个人有多胡搅蛮缠。

杨一清恼火地道:“公爷既然疲累,那兵马就在紫荆关内停留一日,明日一早就出发,这已经在下忍耐的极限。若公爷再不走的话,请恕在下先行一步,公爷带着少部分人殿后。”

“应宁,你这是什么话?”

朱晖之前还是一副好脾气,和颜悦色,转眼间便怒容相向。

杨一清顾不上去跟朱晖解释,从某种角度来说,朱晖的地位和面子都要比他大,他若不拿出一些威胁和强迫的手段,只能什么事都听从朱晖的安排,处处受制于人,那并非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

……

……

杨一清发现朱晖对护驾完全不上心时,赶紧向京城写信,告知杨廷和这边的情况。

倒不是说杨一清没主意或者怎样,而是他觉得既然是杨廷和主导这件事,那发生什么最好跟杨廷和汇报一下,不过他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儿,在给杨廷和发去消息的同时,也给滞留居庸关的谢迁发去一份,而且这一份带了私人情感在里面,内容更为全面,并非跟杨廷和汇报时那样公事公办。

杨一清明白现在朝中派系构成,虽然沈溪崛起,但始终没有加入内阁,谢迁作为内阁首辅拥有对文官集团的绝对话语权,现在谢迁要培养谁来做接班人的问题非常重要。

当天便有快马从紫荆关送信往居庸关,而且当天后半夜谢迁还在休息时,杨一清的信函便送到。

谢迁顾不上休息,赶紧看了信件,从紫荆关得到的情报,比他从蔚州得到的消息更为全面。

谢迁望着杨一清的信函,不由感慨道:“确实应该安排合适的人去合适的地方,如此一来消息也会通畅不少……之厚这小子是有能力,但他未必跟我一条心,否则何至于要我从紫荆关获取消息?”

因信函中,杨一清基本确定皇帝如今一切安好,毕竟朱厚照到了灵丘后见过地方官员,谢迁连夜去找王敞,准备让王敞将消息带回京城。

王敞非常苦恼,大半夜被人吵醒,又被人安排差事,这让他很不爽,摆明了是要让他跑腿。

王敞瞪着眼道:“于乔,你有信只管往京城发便是,非要让我这个兵部侍郎去发?你可知道现在朝中很多人对兵部抱有戒心,这件事不是应该以你的名义发出去最合适?太后那边最关心的还是你的奏折啊。”

这边王敞的意思已经很明白,太后最信任的人是你,你只管自己上奏就好,为何非要到我这边来走个程序?难道你是想给沈之厚个台阶下,意思是这份奏疏是由沈之厚指示兵部上的?

谢迁没好气地道:“难道老夫不知道太后那边想看到什么?但司礼监两位公公……”

“咳咳!”

王敞终于明白了,不由咳嗽两声,叹道,“还是跟之厚一样,让我去跟司礼监的人说,你啊你,自己去见司礼监的人不行吗,非要叨扰我?”

之前沈溪有很多事可以自行去办,也是让王敞从中传达,当时王敞思索良久才意识到沈溪不想直接跟朝中人接洽,免得朝廷对他的怀疑加深,这算是沈溪保持容忍态度的具体体现。

但谢迁这番举动却让王敞感觉不太寻常,因为在王敞看来谢迁根本没必要避讳什么。

谢迁叹道:“老夫现在的身份也非常尴尬,朝中事老夫确实可以一言而决,但变相的,因为老夫跟之厚的关系,会让朝中文武对老夫有所质疑,如今介夫做事还算妥当,那就让他暂时负责处理奏疏票拟,若太后有什么要紧事,可以问问他。老夫便留在居庸关内,维护这一路人马安稳。”

王敞摇头道:“这些人马,完全可以交给军中人负责,连兵部这边都可以撒手不管。”

“你不能撒手!”

谢迁一听有些急了,“之厚这小子不辞而别,但他做事还算稳妥,让全卿先往京城,坐镇兵部,而你留在居庸关,算是一次合理布控,如今陛下出游,最大的问题在于军中安稳,兵部尚书被人猜忌不得不去找寻陛下,而你作为朝中元老,又是兵部侍郎,难道不应该做点儿什么?”

王敞眼睛瞪得大大的,问道:“那我到底该做何?”

谢迁不由带着苦笑,显然这位兵部侍郎并不是没有觉悟,而是在他面前装糊涂,或者说这也是王敞中庸心态的体现。

谢迁、陆完和杨廷和等人可以打冲锋,但王敞则非常内敛,在兵部也属于那个因循守旧的存在。

谢迁道:“旁的先不论,先将从紫荆关得到的消息传到司礼监两位公公那里,回头再跟太后请示,让两位司礼监公公早一步回京,这边留下你我便可。至于陛下,太后不用太过紧张……干脆太后那边的事由我来做,你只管把事通知到司礼监。”

王敞问道:“这深更半夜的,贸然前去叨扰好吗?能不能明日一早再去……”

谢迁没好气地道:“不行,必须得马上去。汉英兄,咱都是一把年纪的老家伙了,不能让年轻人看不起啊。”

……

……

随着王敞将消息传到司礼监那边,再由司礼监中人将消息传回京师,张太后跟杨廷和等人马上知道紫荆关跟灵丘县城的大致状况。

张太后最关心的是儿子的安全,在确定朱厚照平安无事,只是染了小恙后,多少放心了些,但她仍旧对此不能完全安心,望着杨廷和时语气带着些许迫切。

张太后问道:“皇儿到底几时开始往京城走?保国公跟杨尚书那边,还没有见到皇上的人吗?”

杨廷和对于现在收到的这些消息有些不满,杨一清刚给他来信,他还没理清头绪,转眼居庸关又来了消息,两边消息没有做到完全对称,他不希望张太后这里的消息都是旁人送达,而希望所有消息都出自他的奏禀,但显然他的权势还没到那种可以只手遮天的地步,张太后对他的信任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杨廷和道:“只要兵马顺利抵达紫荆关,用不到两天他们便可面圣,到时就可以劝说陛下回京……只是如今尚且不知陛下态度如何。”

张太后叹道:“若皇儿肯回来的话,也不至于去这么多人,此番还是让保国公保护好皇上,万事要以皇上的安全为先。”

“是。”

杨廷和脸色显得很拘谨,行礼之后面色带着些许回避,显然是有些事不能去对张太后言明。

随后张太后问道:“沈卿家可是已见到皇上?如今他人已到了灵丘吧?”

杨廷和摇头道:“估摸是到了,但是否面圣成功,仍不得而知,太后娘娘明鉴,虽说灵丘到京师距离不是很远,但因消息阻滞,会让很多事在几日后才能传达,沈尚书到如今都未对灵丘城内的事情向朝廷禀报,这……多少让人心里不安。”

“嗯。”

张太后微微点头后,问道,“那就是说,沈卿家仍然有可能会对皇儿不利,是吗?其实不必过分担忧,不是说皇儿都好端端的?有那么多锦衣卫在,还有张公公和小拧子他们护驾,就算不能劝说皇上回来,总归能保护銮驾安稳吧?”

杨廷和这才意识到,当张太后听说儿子已平安无事跑出来骂地方官办事不力后,已没之前那种因紧张而造成的手足无措感,此时张太后好像更愿意心平气和接受儿子胡闹,不太愿意怀疑沈溪这样的朝廷肱骨重臣。

彼一时此一时,张太后最紧张的时候,恰恰是所有消息都没有,只有沈溪传回京城关于皇帝外出游玩暂时失踪的消息。

杨廷和很睿智,他知道一些事不是随便就能深化印象的,强行挑拨张太后跟沈溪的关系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就算杨廷和对沈溪有一定不满,但也不会说因为沈溪的崛起而彻底违背一个臣子的原则,让他去做一些恶意中伤的事情,他也是不屑为之的。

杨廷和本身也很讲原则。

张太后又吩咐道:“快些劝回皇上,再就是让谢阁老早些回京师,这京城岂能总没有主心骨在?杨卿家做事得体,这件事拜托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