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德主刑辅

林延潮问道:“何为君子之争呢?”

余子游吟道:“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这句话出自论语,大意就是君子没什么好争的,除了射箭之事外,射箭时作揖谦让,而后射箭,完了再相互作揖退下来,相互敬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林延潮点了点头道:“正当如此。”

余子游笑着道:“正是如此,若是我输给林兄,我就离开书院。”

林延潮道:“余兄,不用如此吧。”

“你不知道,我在书院三年了,一直在外舍,毫无寸进,若是一次再不能入中舍,我也无颜呆下去了,所以向林兄你挑战,也是给自己一个压力,迫得自己使劲全力。林兄可敢迎战?”

林延潮一愣,心想余子游很有想法啊,自己刚入外舍,能不能考进中舍都无所谓,但是他却是背水一战。

自己心态上是游刃有余,他却没有退路,答允下来这君子之争,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平白给自己增添读书的压力,好击打了自己眼下这么好的心态。

余子游的小心思,在林延潮心底一转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虽然他是十二岁少年,与同窗相处久了,又重新找回了当初少年时童趣的感觉,但是心态和阅历上还是三十岁的成年人啊。

“啊这样啊,余兄,这样不是对你不公平吗?因为无论我能不能上中舍,我都会继续留在书院的。”

“这无所谓,你答允我的挑战吗?”余子游目光凌厉,步步紧逼。

林延潮心道,这可是你自找,一个连史书上都没留下两撇的古人,也来与自己挑战。

林延潮当下长叹一声,露出不胜唏嘘的神色道:“余兄,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要计较一时得得失失,目光放远才是长久之道。但是如果你不明白,觉得这样对你有帮助的话,就当我接受了吧。”

这一番话犹如一盆冷水,顿时将余子游满腔斗志给浇灭了,他是愣在原地,心道,他这么说,我本该很生气才是,但是为什么我会觉得他说得竟这么有道理呢。

看着余子游苍白的脸色,林延潮假惺惺地叹了口气心道,其实我不想这么打击你的。

次日就是治经的日子了。也就是四书五经里的五经。五经虽只选一经,但是在科举考试里比重很大,乡试头场七题,四书才三道,五经却占了四道。

按照老朱给士子们划分的考试大纲,里面有说。

四书采用是朱子集注不用多说了。下面的五经:易经主程传、朱子本义,尚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诗经主朱子集传,春秋经主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

永乐间,颁得四书五经大全,废注疏不用。其后,春秋亦不用张洽传,礼记止用陈澔的集说。最后方方框框就定了下来,一直沿用到万历朝。

之后外舍的弟子,果然都是一致地选了诗经和春秋,只有一人选了礼记,至于最难的易经没有人选。

“延潮兄,你想好选何为本经了没有?”陈行贵再一次来询问。

林延潮听了道:“陈兄,我已经想过了,决定以尚书为本经。”

“尚书?”林延潮的回答,显然出乎陈行贵的意料。

“延潮,此事非同小可,你可是想好了?”

“嗯,想好了。”

陈行贵一脸惋惜问道:“既然如此延潮兄想学尚书,准备延师何人?”

林延潮道:“我已是在外找了一先生,在书院内若是于经义上不明,我也会请教先生。”

陈行贵道:“延潮兄,本府里治尚书的名家本就不多,何况就算是名家,学问也未必及得上山长和讲郎,你舍近求远着实可惜,不如听我一言,与我一并学春秋吧。”

林延潮拱手道:“实在多谢陈兄好意,但是我主意已定。”

陈行贵听了知道林延潮已是决定不可更改,当下道:“既然如此,我就不多言了,若是有什么要帮忙的,林兄尽管可以来找小弟。”

“承蒙陈兄慷慨相助了。”

林延潮也是摸不透,陈行贵突向自己示好究竟是为什么,但是他在未明白对方意图前,先不近不远的处着再说。

外舍里,也唯有林延潮一人选了尚书为本经。所以林延潮将尚书报上去后,不少弟子都是奇怪。

于轻舟道:“延潮兄,五经之中,古人在宋元学案里有统计,毛诗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尚书二万五千七百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六字,周易二万四千二百七字,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

“五经里以尚书字数最少,以中材而论,日诵三百字,不到九十天就可以背完,如果沿着延潮兄,背诵烂时文名篇的套路,尚书是他最省力的一篇吧。”

林延潮笑着不言语。

另一旁与林延潮一并读书的黄碧友道:“那答案就明了,延潮兄你真是太狡猾了,又选五经里字数最少一经,竟又是打着蒙题的主意。”

林延潮笑了笑道:“好吧,我承认我善于背书,不过我选尚书为本经不是为此。”

“那是为何?”

“过两三年,即可知道。”

于轻舟,黄碧友都是道:“延潮兄,你这人就是好不利索,什么都掖着藏着。”

林延潮当下道:“并非是我不愿意说,只是没有十足把握之事,我是不会说出于口的。”

选定尚书为本经的当日,林延潮就想林燎说,准备去书院。

没有料到林燎早知他的意图了,林燎看着林延潮许久,没有说话。

林延潮试探地问道:“学生作了什么不对吗?”

林燎摇了摇头道:“你的事我都知道了。”

“咦?”

“你一句燕可伐与,不仅救了忘斋先生孙儿的性命,而且在士林之间,也是传为佳论,若是你现在有意,不少达官显贵,都会将奉你为上宾。”

“啊?”林延潮不由诧异。

“不信?其他的信函我就不一一说了,这是本府主刑名的推官,致信于我打听你的消息,另外这是巡抚大人来信,于我这里夸奖你,刑律娴熟的!”

“巡抚大人?”林延潮也是真的醉了,这被省委书记夸奖的感觉,有那么点晕淘淘的。

林延潮当下谦虚道:“学生当时只求救人,别无他想!”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少年成名不太好的,所以那些邀你过府一趟的,我都替你谦辞退了,所以这几日你就呆在书院里,不要出去了,免得分了读书的心思。这年头才子比牛毛多,过一阵事情淡了,大家就会淡忘了这事。”

林延潮听了顿时一口老血梗在喉头,心道:“先生,你也太狠了吧。”

林燎见林延潮表情,笑了笑道:“怎么你想去?”

林延潮从开始有些惋惜,到现在慢慢理顺了,当下道:“若是学生有志于当个刑名师爷的,那些权贵延揽自是有些可惜,但学生有志于举业之上,这些权贵的赏识,就于我丝毫无用,反而会让我分心了。”

“对啊,”林燎不由大赞道,“当初正是那句两牛相争,一死一生,死着同食,生者同耕,我从令你入的书院,但我不愿夸你,就是怕你用错了心思。”

林延潮听了不由腹诽,你不是说看在我是胡提学门生的份上,才让我进的书院吗?

“若是你真正有心于律法,这刑名师爷乃是不入流罢了,律有大道,有小道,如张汤,周兴,来俊臣这等酷吏,操律为刀,以法残民,不仅落下骂名,还难保全此身,此乃是小道!只有如大小杜律之称的杜周,杜延年父子,著春秋决事比的董仲舒,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这等律学名家,则是大道!”

“若是你有志于刑律,当取大道而行,德主而刑辅,若是为官,达者如包龙图,为民请命,洗刷冤屈,穷者也能弊绝风清,治下政治清明,将来不失为一方名臣。”

眼下都是四书科举取士,读书人专研五经还来不及,至于律学就别提了,所以地方官都是将刑名之权放予师爷,幕僚。所以说本朝真正的刑律专家,都是幕僚,师爷出身,至于官员间则很少。若是自己能精通刑律,将来为官,于仕途上也是大有好处。

林延潮听林燎这么说,知道是林燎是怕他研究刑律下去,走上歪路,要么沦为替人打工的刑名师爷,讼师,要么就玩弄律法,以刑法害人,所以林燎让他先从科举出仕,先修德再修刑,德为主刑为辅,这才儒家的法治精神所在。

这一番都是老师对弟子的劝诫,林延潮当下发自内心感谢道:“多谢先生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