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狂热
为了实现次年北伐的承诺,秦书淮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部署。
钱粮方面他现在自不必发愁,如今新政已经完全铺开,到了明年中旬,朝廷应该不会缺钱粮。
首要的问题,自然是整顿军队。
未来北伐的主力,秦书淮已经想好了,那就是以袁崇焕的关宁军和西征回来的武林联军为主,另外再带上三边的刘国能部、贺虎臣部、曹文诏部、贺人龙部以及大同的满桂部,大约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应该是够了。
不过,论部队的战斗素养,除了武林联军,其他部队,包括袁崇焕的关宁军在内,和八旗兵都还有明显的差距,急需提升。
让谁去提升呢?
这还用想么?当然是魔教了!
魔教已经说了,今后会继续匡扶朝廷,而且自己和燕悔之的私人关系摆在那,只要自己发出邀请,魔教是一定会答应帮忙整训军队的。
只不过让魔教来整训,这些朝廷的将士们肯定是不服气的。尤其是袁崇焕的关宁军和满桂的大同军,都号称京畿亲卫军,人家有自己的骄傲,你让一群昔日的反贼去训练他们,没准都能闹兵变。
再者,朝廷里也肯定会有质疑的声音,比如这些兵整训好了,会不会被魔教染指?
想来想去,这件事只好让魔教委屈一下了。
于是,他当即找来李敬亭,让他代笔给燕悔之写一封书信。信中,他先陈述了下北伐的必要性,然后说明朝廷的兵员急需整训,最后又以询问的语气,问燕悔之可否派两百名五行旗精锐来加入江河帮,然后他再以江河帮的名义去整训朝廷的军队。
这之中并没有说为什么不让五行旗直接去整训,但秦书淮相信,燕悔之一定明白自己的难处。
以魔教的行事作风,他们应当不会执着于什么名义,只要他们认为对匡扶朝廷、振兴社稷有益的事,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去做——正如当年他们明知道朱元璋得天下之后未必会对日月教友好,但只因相信他能成为好皇帝,魔教还是帮他打下天下。
这群人的理想和信仰,秦书淮不是太懂,但自叹不如。
信写完后,李敬亭马上派锦衣卫八百里加急送往光明顶。
秦书淮随后又着手第二件事,那就是军备。
除了绿巩水、火油、轻盾、轻甲要加大产量以外,最重要的是批量制造红衣大炮。
目前大明的主力炮型还是佛郎机,昂贵的红衣大炮并没有批量生产,只有宁远城和紫禁城有少量装备,而且全部都是从荷兰人和葡萄牙人那里买来并改装的。
当然,没批量生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之前朝廷没钱,造不起。
现在工部对红衣大炮了如指掌,而且徐光启等人对红衣大炮更是研究颇深,只要有钱,大规模制造是完全可以的。
要造红衣大炮,除了要请出徐光启这个老家伙来主持大局外,还需要工部的配合。
秦书淮现在是不敢招惹徐光启了,整不好老家伙见了他一激动上来拼命,所以把游说他的任务甩给了崇祯。
不过工部么,他还是得亲自聊聊的。
之前的工部尚书因为是东林党人,已经下狱,新任的工部尚书是曾其成,据说是工匠世家出身,万历年的进士,官声不错。
秦书淮就让李敬亭带自己口信,去请曾其成来国公府一叙。不出一个时辰,曾其成就急匆匆地赶来了,还带来了两个工部侍郎,算是把整个工部带到国公府来现场办公了。
与他们寒暄了一番,秦书淮就进入了正题,问道,“曾尚书,两位侍郎,咱们长话短说。本公想在半年内造两百门红衣大炮,不知道当从何着手?”
曾其成皱着眉头深思了一会,说道,“回国公爷,红衣大炮动辄重三四千斤,若是两百门,所耗精铁需近百万斤之巨。精铁不比普通之铁,从目前大明的矿产来看,光是凑齐这些精铁就要半年多,若是要做出来,怕是一年都未必够哇。”
秦书淮淡淡一笑,“这个不在本公考虑之内,本公问的是半年内就要造出两百门,你们打算怎么做。”
曾其成苦笑,“如果国公爷非要半年内造出来,那只有以皇上的名义下旨令全国所有铁矿场所出之铁均需优先供给朝廷,朝廷挑出品相好的矿铁全部拉回来冶炼精铁,剩下的品相不好的才能流入市井作坊冶炼,如此一来全国的铁价势必上涨,百姓可能会有所怨言。另外,铁矿要加急运送到冶炼所,工匠也要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才能足够,这其中的运费、工匠的吃喝和报酬,也势必跟着上涨。我们原先测算过,一门红衣大炮的造价在两千五百两左右,但要是依国公爷的条件,怕是得提高八成。”
秦书淮点头道,“那就是说,现在的造价在一门四千五百两左右了?两百门么……就是九十万两?”
曾其成点头,“这是保守估计。”
秦书淮大手一挥,“那就按一百万两算吧!就烦请曾大人尽快拟折子上奏皇上,好早日把这事定下来。”
曾其成拱了拱手,“下官今夜便拟奏折。对了,要想造好红衣大炮,怕是还缺一人。”
“你是说徐光启?”
“呵呵,国公爷英明。”曾其成顿了顿,有些犹豫地说道,“国公爷,下官斗胆,为徐大人当日哭谏一事说几句心里话。其实徐大人……”
“曾大人不必说了”,秦书淮打断道,“徐阁老骂本公乃是职责所在,本公自不会跟他计较。就是老先生恐怕还在生本公的气,所以只好拜托你们去好生劝他了。若是他问起本公为何不亲自过去,你们就说本公怕他,躲家里不敢去呢!他要是有什么吩咐,托人带个话就行,本公一定照办。”
一席话说的曾其成三人都不禁呵呵一笑,心道这国公爷当真是好胸怀,又风趣的紧。
送走工部的人,已经时近中午了,陈晴儿来书房喊他吃午饭。
正要出门时,乔管家来报,说是郑府要乔迁进宅,特送来请帖,请他晚上去吃进宅酒。
秦书淮这才想起,郑芝龙一家子今天就要搬进皇上赏的宅子了,这酒得去喝。
因为还要找他们谈谈开办水师学堂的细节,以及再造几首大型战船的事情。
……
一晃就过了一月有余,很快又近年关了。
崇祯四年,就这么飞快地过去了。
这一年,新政实施了,魔教归顺了,天下……也终于呈现太平之势。
而大明的备战,反而加紧了。
十二月初,徐光启再次接受崇祯的任命,总督全国兵备。在他的组织下,制造、改进红衣大炮的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另外制造绿巩油、霹雳雷、火药、火油、新式轻盾、轻甲等工作,也由他督办,组织地井井有条。
十二月底,魔教的两百五行旗精锐也从光明顶出发,前往江河帮,随后准备以江河帮的名义帮大明整训军队。
同样在十二月底,“芝龙水师大学堂”也在青岛一处港口宣布落成。郑芝虎、郑芝豹成为正、副两大总教头,下有五十名教员,一半是从朝廷内陆水师调过去的,一半是从原郑芝龙部下中调过去的。只等来年开春就可以招生了。
另外,朝廷的官营苏州船厂、清江船厂、龙江船厂各接到了两艘大型战船的建造任务,任务期限是八个月。
一切都在按照设想的推进,为了办这些事,崇祯一次性拨给了秦书淮五百万两银子,并且豪气冲天地说,要是不够他可以再追加。
当然,与之对等的是,崇祯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召秦书淮入宫一次,询问各项事宜的推进情况。
秦书淮看到,崇祯的眼里涌动着一种狂热。
北伐,雪耻的狂热。
开疆拓土,臣服四夷,成为一代圣主的狂热!
崇祯,真的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