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九章 出殡

“说来说去,还是绕不开姓王的”金幼孜充满挫败的长长一叹。

“确实。”杨荣苦笑一声道:“所以还得再想办法,把他从济南请来。”

“难啊。”金幼孜大摇其头道:“我看他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会来。”

“不会,他不过是想要个好价钱罢了!”杨士奇冷笑道:“他要真是铁了心不来,干嘛要让人紧盯着京城的局势?无非是想在合适的时间,拿到最大的利益罢了。”

“什么时间?多大的利益?”金幼孜沉声问道。

“我们就要完蛋的那一刻,他才会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杨士奇冷声道:“到时候,他自然予取予求。”

“我们要完蛋的那一刻?”金幼孜倒吸一口冷气,咬牙切齿道:“就不信没了他王屠户,还吃不了带毛的猪!让他等着吧!”

“”杨荣嘴唇翕动一下,没有说话。。

英国公府。

勋贵们以拜年为名,齐聚张辅家中。与金幼孜等人愁云惨淡截然相反,勋贵们的脸上全都兴奋无比。他们还沉浸在昨日张辅带来的亢奋中。

“公爷,您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呀!”

“哈哈就是,公爷一发威,皇上也只有缩头的份!”

“这下看他们还敢再胡来!”

张辅面上却没有半分得色,沉静似水道:“本公也是迫不得已,若非皇上倒行逆施到了这种地步,我是绝对不会说出那种话来的。”

“就是,皇上实在太过分了!也幸亏有公爷在,不然咱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勋贵们却依然谀词如潮,听的英国公皱眉不已。

张輗见状,清了清嗓子,高声道:“诸位不要高兴的太早,皇上还什么都没答应呢。咱们得再接再厉!”

“不错。”张辅点点头,沉声道:“既然已经迈出这一步,咱们便没有头路了,不能让皇上让步,咱们就全都得遭殃。”

“公爷和侯爷说的是,咱们早就豁出去了!”勋贵们义愤填膺的嚷嚷道:“宁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生!”

“公爷,您发话吧,咱们该怎么干?上刀山下火海,爷们们绝不皱一下眉头!”

“好,军心可用!”张辅目光扫过一众勋贵,沉声说道:“本公近日将谋划一件大事,诸位到时全力配合本公即可!”

“我等必效死力!”勋贵们轰然应喏。

待勋贵们散去,大厅中只剩下张辅和张輗兄弟俩。张辅一改在人前信心满满的样子,神情忧虑道:“你可亲眼看到,太孙手中的遗诏了?”

“太孙确实有遗诏,但他十分小心,只拿在手中给我看了一眼。”张輗忆着当日的画面,缓缓说道:“不过还是能断定,那遗诏确实是真的,而且明白无误的写着,传位给太孙而不是太子。”说着奇怪的看一眼兄长道:“大哥不是问过一次了吗?”

“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太孙既然有传位遗诏在手,为什么不早拿出来?”张辅眉头紧皱成个‘川’字。

“我也问过殿下,他的说法是,当时想的是,如果自己越过父亲登基,那让太子该如何自处?自己就是当上皇帝,也会被人指责不孝。”张輗答道:“所以他没有一早拿出来,是现在看到太子一登基就把先帝全盘否定,要将我大明的立国之基彻底毁掉,才深感后悔,要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种说法,倒也解释的通。”张辅手指在桌面轻叩,沉吟道:“但是以你看来,太孙殿下是那般忠孝纯良之辈吗?”

“说实话,不像”张輗挠挠头,实话实说。他看看兄长,问道:“那以大哥之见,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想不通。”张辅摇摇头,叹气道:“算了,事到如今,多想无益。”

“是啊,咱们是被皇上逼到悬崖边,就算没有这道遗诏,该干还得干!”张輗点点头,恨声说道。

“嗯,那件事,你要仔细处置,千万不能出一点差池。”张辅点点头,嘱咐兄弟道。

“大哥放心,我会小心的。”张輗满口应下。。

转眼到了正月十八,这天是大行皇帝灵柩移出皇宫,到长陵安厝的日子。

长陵是永乐皇帝生前为自己选定的吉壤,永乐五年,徐皇后去世后,朱棣便让人去北京而不是在南京选择陵址。显然从一开始,朱棣就下定决心迁都北京,不和自己老爹死后相见。

后来,风水大师便在昌平选定了一块风水宝地,据说山前有龙虎,西北朝天门,乃是全国最佳的龙脉所在。永乐七年,朱棣便在昌平万寿山开始修建自己的长陵。自古以来为皇帝修陵寝就是最劳民伤财的,以永乐皇帝好大喜功的性格,自然更是如此。长陵工程之浩繁,用料之严格,都是历朝历代所仅见的。动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一直到朱棣驾崩,也仅完成了地宫部分,地上建筑仍然还需数年才能竣工。

但朱高炽登基后厉行节约,削减国用,这耗资巨大、工期绵长的长陵工程自然首当其冲,费用被削减到极点,工匠被大量遣散,剩余工程仅仅半年就草草完工,然后一刻不停,就要将永乐皇帝的灵柩送进去下葬。

自然,这又成了勋贵们眼中,皇帝不可饶恕的罪过之一。

十八日这天一早,皇帝身着素服,到大行皇帝的灵堂前行启灵礼。奠酒举哀后,太监撤去几筵,哀乐声中,皇帝目送着大行皇帝的梓宫离开灵堂,在一百二十八名锦衣卫所抬的‘大杠’上安放稳当。

然后,皇帝和皇子们到西苑门口,率领公卿大臣、文武百官跪地等候大行皇帝的灵柩,在全副仪仗引导下,缓缓来到西苑门。

哀乐阵阵,纸钱漫天,皇帝和他的大臣放声痛哭,目送着灵柩出了宫门。然后皇帝登上黑布轿,皇子和公卿大臣手捧纸钱,步行跟在灵柩后,一边哭嚎,一边撒着纸钱。

送葬的队伍出了皇城,大街两侧早被禁军戒严,在禁军将士搭成的人墙外,是连成长龙的香案,京城的百姓披麻戴孝,跪地痛哭,为大行皇帝送葬。

看着眼前的满街白幡,听着耳边震天的哭声,黑布轿里的皇帝面色十分难看。

紧跟着轿子的几位大学士,一边撒着纸钱,一边神情凝重的低声说话。

“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百姓来送先帝。”黄淮惊叹道。

“人死为大,何况先帝在北京百姓心中的地位向来很高,不然也不会迁都北京了。”杨溥低声道。

听了两人的对话,金幼孜却冷笑起来。黄淮见状不爽道:“怎么,说的不对吗?”

“你们也太天真了,”金幼孜冷声道:“今日这一出,没有那些勋贵暗中煽动,我的‘金’字倒过来写。”

“你是说,勋贵们煽动百姓上街送葬?”黄淮顾不上理会金幼孜的讽刺,震惊的看着他。

“当然。”金幼孜斩钉截铁道。

“他们想干什么?”杨溥皱眉道:“这样除了恶心皇上,并没有什么用处。”

“这”这问题金学士可就答不上来了,只能求助的看向杨士奇。

“目前还没更多的消息。”杨士奇摇摇头,皇帝废掉东厂锦衣卫,固然让文官们人心大快,可也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很难摸清勋贵们的举动,十分被动。

杨荣头看看紧紧跟在朱瞻基身后的勋贵们,神情忧虑的叹息道:“我有种不祥的预感,这帮家伙今日恐怕要闹事”

“唉,静观其变吧。”几位大学士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这种无力感实在太挫败了。。

出殡的队伍顺利的出了京城,送葬的百姓才渐渐稀少起来,勋贵们并没有如杨荣担心的那样闹事,让皇帝和大学士松了口气。

京城距离长陵七十里,快马一日可跑个来,但抬着沉重的梓宫,送葬的队伍可没那么快,需要两天时间才能抵达万寿山。

当晚,队伍在途中行宫过夜,皇帝和大学士再度把心提到嗓子眼,直到柳升禀报,他所率的三大营,已经将行宫保卫的固若金汤。还有莫问等人率上直卫两万兵马在行宫外盘踞,以备不测。朱高炽和他的大学士们这才想起,已经一天没吃饭,肚子饿的咕咕直叫了!

简单用过晚膳,皇帝安寝,大学士们退出寝宫,看着殿外林立的精锐甲士,不禁生出几分安全感,暗道有这些军队保护,量那些勋贵也不敢造次,除非他们真要造反。

只可惜,柳升也好,莫问也罢,都是王贤的人,这份安全感要大打折扣。

“还是要尽早把军队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心里才能踏实。”金幼孜沉声说道。

“一切都等灵柩下葬后再说,安厝之后,状况会好很多。”杨士奇叹了口气,朱棣一日不下葬,他的气场就笼罩在所有人心头一日。只有彻底埋葬了这位大帝,一切才会大不一样。

“那些勋贵倒是出乎意料的老实,也许是咱们想多了。”金幼孜乐观笑道。

“但愿吧”杨荣叹道:“明日还有一天,平安过去了才能彻底松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