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小城

大楚王朝地域辽阔,下辖十数州,然各州风情又有不同。

东边临近东越国的吴州盛产兵器,十大名剑之一的“吴勾”便产自此处。

北方与北匈国接壤的燕州因所产良马极多,所以燕州又有马州的称号。

而在王朝西南的梧州,虽以野茶“春尾”而驰名大楚。但比起中原各州,仍然算是“偏安一隅”。

洛城县,隶属于梧州青山郡,以疆域广阔的大楚来看,小小的洛城在梧州都不显其名,更枉论囊括十数州的大楚了。

……

……

酒在洛城的地位是要胜过茶的。

或许洛城就应该是平凡的,劳作一天的人们更喜欢在小酒肆里喝两口带些酒糟不算清冽的劣酒,而不是一口喝下满嘴苦涩的野茶。

除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在与故人相会的时候喝上一壶,这就导致了晚春时,洛城背后的小溪山上为数不多的几株“春尾”也无人采摘。

反倒是高粱年年无余。

洛城爱酒之深,可由此观之。

而在洛城,最出名的酒肆不在城中最大的酒楼醉君楼,而在离醉君楼数百步远的青石巷。

青石巷因满地青石而得名,这里并非洛城最繁华的地方,但却是最有味道的地方。

这个味道,自然指的是酒味。

这里只有一家酒肆,因为再无酒肆敢开在此处与其抢生意。

酒肆的老板加上伙计也只有一个人。

每天这里只有一缸酒,因为酒肆人少,又怎么酿的出多余的酒来。

酒肆的名字也很简单,就两字“劣酒”。

……

……

正值清晨,其实细细算来应该还没有到辰时。

门外已经有了些许响动,是卖早点的小贩摆摊的声音。

酒肆里,少年听到声响,他睁开眼睛,就这样坐起来。

片刻后,他揉了揉眼睛,穿上了放在床边的棉衣。

这个时节是晚春,天气已经渐暖,不过清晨还是有些凉意。

穿上鞋子的少年先去水井打水,把灶房的水缸盛满。然后才往锅里倒了一瓢水。

一炷香的功夫。换来此刻眼前这碗冒着热气的面条。

少年轻轻的拿过旁边的盐罐,用勺子舀了半勺盐,再用筷子从旁边的罐子里撮了一小块猪油。搅拌均匀,然后是安静的吃面声。

在整个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响动外,没有其他任何一点声音。

接下来,在小院的那根梨树下。少年用青盐漱口,恰好一朵梨花落在盐水里。少年楞了楞。抬头看了看不时落下梨花的梨树,透过梨花,可以看到少年那张干净清秀的脸,怕是任何人看到这张脸之后,除了清秀安静之外,再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他洗干净碗,放回原处。外面的喧闹声渐起。

他没准备开门迎客,酒肆早上的生意总不会太好,这自然不能把他的酒肆算进去。

他不开门,便没有人能在早上喝到他的酒,所以现在门前就肯定没有人等门开。

少年从酒窖里拿了一瓶梨花酿,从小院后门离开,出门的时候,看到他的小贩都很热情的跟他打招呼,他也一一回应。

不多时,少年便来到城东的一处小院,这里位置偏僻,周围也没有什么店铺,所以行人相对而言要少很多。

推开木门,端坐在小院大槐树下看书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

“如晦,你来了。”

看到少年的老人放下书,看了看身旁的空着的小木凳,示意少年坐下。

坐在老人身旁的叶如晦把梨花酿放在石桌上。抽出怀中的儒家经典《夫子》轻轻问道:“先生,夫子圣人无名。可否就是讲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一辈子与儒家经典打交道的老人摇了摇头,“确实如此,春秋周夫子言圣人境界最高,是天下读书人毕生追求之典范,可细细数来,从春秋到大楚数百载,除周夫子以外,又哪里出过第二个圣人?”

“那依先生之言,读书人要想读出个圣人岂不是痴心妄想?”

“如晦,你为何以为天下读书人都是为圣人而读?”

老人看着叶如晦的眼睛,微笑道:“老夫以为,读书人虽更应有成圣的气魄,但更多的是该有兼济天下的心胸。当世稷下学院的夫子就认为一人成圣远不如世间为圣世。”

半响,叶如晦点头“学生受教了。”

老人看着自己的学生,心中也是万千感慨。

老人一生所教学生不下千人,聪慧者不知凡几。却从来没遇到过和这个学生一样天资的。

初时教他《周易》,这孩子三天便便烂熟于心。

再教《春秋》,七日便理解其中真义,后来的《礼》《乐》等不一而是。

除了这本儒家最晦涩难懂的《夫子》之外,再无东西能够难住他,可见其天资高绝至此。

看着身穿棉衣的少年,老人又是一阵叹惋,若是这孩子身体无恙,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果真是天妒英才,只有我等庸碌之辈才会一生无忧吧。

老人微微自嘲,自己一生所学终究是没能传承下去。

本以为找到个好苗子,却不成想那个孩子又有如此隐疾,竟是早夭之相。

一时间,老人看向少年的目光中不由露出遗憾之色。

“先生可知我这梨花酿与劣酒有何不同。”叶如晦仿佛知道恩师心中所想,轻轻开口道。

老人想了想,“如晦,你这梨花酿不及劣酒猛烈,却比劣酒悠长。想来是因为加了梨花的缘故。”

叶如晦淡淡一笑,“劣酒酒烈,适合血气正盛的汉子饮用,而这梨花酿却是我专门为先生所酿。先生不喜饮茶,劣酒又酒劲又太过于大,我以梨花所酿此酒,不仅味香酒淳,而且梨花也有滋养肺部的功效,正适合先生这般年龄的人饮用。”

“你这是说为师老迈,不胜酒力?”

老人大笑,听出叶如晦言下之意。

叶如晦微微一笑,“学生不敢。”

“可先生可否知道这小小梨花为何有如此作用?”

“早春梨树开花,晚春便落下。期间不过月半,世人都觉得短暂,而学生却以为,有过绚烂,衰败的梨花,已然是活的完美了。”

“况且梨花最后还被我入了酒,学生窃以为梨花一生决无遗憾,周夫子不是也有诗句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么。”

老人不是没有见到过那些看淡生命的人,反而他这一生见过的绝不在少数。

不过,像叶如晦这样年龄不大却有如此看法的,真是第一个。

生子当如叶如晦。

有徒如此,夫复何求?

老人颤颤巍巍起身,微微一笑“如晦,是为师偏执了,你且等一下,为师有东西给你。”

老人慢慢走回屋子里,在枕头下拿出那本陪伴他一生的书来。

“如晦,这本书是为师一辈子的读书感悟,今天送给你,权算无聊之时的闲读之物。”

“不必推脱,不是什么贵重之物。天色不早了,不知道你那酒肆门口有多少人正眼巴巴等着你开门呢,快回去吧。”

老人看着叶如晦,轻轻招了招手。

叶如晦神色复杂,不过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起身告辞。

看着叶如晦离去的背影,老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要是老师在此,是不是也会我收了个好徒弟?

一想到此处,不由老怀大慰,也不去找杯子,拿起石桌上那瓶梨花酿一口饮尽,颇有豪迈之气。

最后醉倒在石桌上,仍呢喃道:“我欲助他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