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天下第一都(下)
守护兽。更新快无广告。
小猫汤姆没出什么状况,但青蛟龙独自出征中,鱼不智当时有些蛋疼,却还不是太过焦虑,反正着急也没用,直到他发现青蛟龙忠诚度在下降,
第二次大更新,系统开放了忠诚度显示,相关系统说明信息里,说的是“可查询属下忠诚度”,正常理解应该是指人,可实际上还包含了守护兽。获得守护兽的领地并不多,而且系统说明信息语焉不详,大家并没意识到,要不是一位领主无意中发现并在论坛广而告之,这秘密还会继续保持下去。
就重要性而言,守护兽被纳入“下属”行列,也并非完全无法理解。
鱼不智在论坛上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然会立刻查看自家的两个守护兽。
小猫外形乖巧可爱,又经常爬到伟大领主头顶或肩上刷存在感,逐鹿乡民们唯恐对它照顾不周;在逐鹿领长期盘桓的玩家中也不缺少爱猫人士,游戏中的猫实在太罕见了,小汤姆又天生会卖萌,轻轻松松收服无数粉丝,可谓在领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小日子过得舒坦之极,忠诚度85,依赖级。
青蛟龙的情况要差得多,忠诚度71,刚进入认同级。
鱼不智最初也没太当一回事。
青蛟龙成为领地守护兽比较晚,它加入的情形和小猫自动来投不一样,要知道青蛟龙当时差点被逐鹿军打死,为求活命被迫投降,忠诚度本就低。
加入后,虽说领主给它取名小青,听着相当亲切,但青蛟龙的外形显然与亲切可爱没有半毛钱关系,人们对神秘的蛟龙打心眼里感到畏惧,乡民中知道青蛟龙的不多,见过它的更少,让大家生出如对待小汤姆那样的亲切感也很不现实,青蛟龙没办法享受到小猫拥有的那样无微不至的关爱。
综上,鱼不智认为青蛟龙忠诚度低点是能接受的。
反正忠诚点在70点以上就安全,不用担心它会离开。按照NPC属下的忠诚度变化模式,假以时日,青蛟龙的忠诚度会逐渐涨上去。
第一次看青蛟龙忠诚度,是在龙领骑兵被哲罕部盯上之前,那时71点;等到朱儁拿下肤施,鱼不智瞅见青蛟龙的忠诚度变成了70点。70点还在认同级的线上,但忠诚度降了1点是不争的事实。
忠诚度降至70点以下,青蛟龙就有叛逃的危险!
这个发现让鱼不智抓狂。
青蛟龙走失的问题顿时变得紧迫起来。
系统提示有明确指出,长期独自出征会增加守护兽脱离概率,那时候鱼不智还不知道可查看守护兽忠诚度,并没有直观的概念,也不那么迫切。现在结合忠诚度一看,青蛟龙已处在随时可能脱离领地的边缘,怎能不急?
摆脱困境的唯一办法,是尽快把青蛟龙找回来。
可那厮在海上与船队失散,大海浩瀚,想找也没地方下手。
鱼不智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总得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
飞鱼领的渔民响应了领地征召,带上食水,分批沿着渤海海岸线转悠,水师也分出一半人手,进入渔船难以进入的海域搜寻。鱼不智把那些搜索的船只当作路标,希望迷失的青蛟龙能够看到领地的船,找到回领地的路。青蛟龙现在还是领地守护兽,区分敌我,不难做到。
青蛟龙走失发生在渤海,接近黄海海域,天知道它现在跑到哪里去了,倘若它一路向南,搞不好已经穿过东海,进入南海海域。逐鹿领在渤海海域的搜索,只能说是尽人事,成与不成听天由命。
再来是升级后最重要的建筑物列表。
本次升级新增生产类建筑物有三个:织工府、初级丹房和冰窖。
织工府是隐藏建筑,跟铁匠府如出一辙,三级城市可升级建筑列表中,随机到高级织坊,鱼不智果断使用唯一的建筑图纸将织坊直接催生到顶级。逐鹿领有大师级织工郑何氏,又有顶级织坊,下一阶段建筑物列表中出现织工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织工府一旦建成,不仅丝绸生产效率提升20%,织工经验累积速度、织工突破瓶颈机率均有提升,丝绸产量自然水涨船高。
初级丹房,古人为追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谁都希望能长生不老,故炼丹之术盛行。丹还是中药的一种剂型,古今许多药方都以“丹”命名,实际上跟炼丹毫不相关,不难看出炼丹术对后世的影响多么深刻。
炼丹分为外丹术和内丹术,外丹术指道家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服食,内丹术源于黄老道,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练精气神。从丹房的描述看,显然是属于外丹术的范畴。鱼不智对炼丹之术嗤之以鼻,他没有记错的话,古代炼出来的仙丹吃死了不少人,“仙丹”这种东西普通百姓没有机会接触,死的都不是普通人,以高官和世家中人为多,吃仙丹死的皇帝也不只一个。
虽说这些跟逐鹿领似乎没有太大关系,但逐鹿乡民钱多,普通大汉百姓玩不起的仙丹,逐鹿人说不定还真有足够消费能力。鱼不智在思忖之后,向三位副城主发出了一道命令:禁止逐鹿人服食丹房出品的丹药。
这是他就任领主以来,首次以领主命令形式禁止乡民进行某种消费。
鱼不智不得不防。
服食丹药在南北朝时代最为流行,但古人求仙要早得多,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黄老之术流传,千古一帝秦始皇求仙药更是尽人皆知。早期的丹药还比较高大上,非大富大贵之人无法接触,后世如五石散等丹药入手要容易得多。这种又名寒食散的药最早由魏人何晏服用,五石药配方各不相同,但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鱼不智可不希望逐鹿乡民陷进去。
冰窖没什么好说的,顶多以后乡民们夏天有望吃到冰镇西瓜,考虑到游戏中的粮食蔬果月月熟,大冬天的也有新鲜西瓜吃,鱼不智估摸着,乡民们吃到冰镇西瓜的时候未必多兴奋。
新增军事类建筑物三个:骑兵训练营、护城壕和四级石制城墙。
骑兵训练营可加快骑兵训练速度,对绝大多数领地没多少用处,毕竟战马难得,建立骑兵部队的开销太大,有没有骑兵训练营似乎都没有区别。可对于在河套地区建立据点的逐鹿领而言,该建筑物即使说不上雪中送炭,也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只有骑兵才能对抗骑兵,破虏骑的实力稍逊,与羌胡正面交战的折损难以避免,有了这个加快骑兵训练速度的建筑物,对逐鹿军骑兵补充有好处,增强骑兵续战和恢复能力。
除此之外,武将在骑兵训练营训练,“有微小机率领悟相关骑兵特性”,尽管浮屠的“微小机率”基本等同于“没可能”,但有个念想也不错。
护城壕,看到那个“壕”字让大家啼笑皆非,难道不应该是护城河吗?后来才知道,护城壕确实跟护城河有关系,可以理解为护城壕是护城河的低级版本,等到将来领地规模大了,拓展壕沟,护城河自然而然就成型了。
挖掘城壕没难度,钱够就好,500金/米的造价堪比一级石制城墙行情,而一级都城的城墙范围比一级城市时期要大得多。也就是说,名字土里土气的护城壕是又一个造价昂贵的大工程,可怜的易副城主看到护城壕时,一脸便秘的样子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从主城防御的角度考虑,城外多这么一条壕沟,的确能提升逐鹿城的安全系数。
至于四级石制城墙,鱼不智心中千言万语全都化为两个字“呵呵”……
本次新增文化类建筑同样是三个:太学院、工社和棋社。
太学院,“汉代最高学府”的说明让鱼不智眼前一亮。
私塾教孩童识字,学堂教青年学子六艺,太学传授经典研究学术。
古时的教育机构有官学和私学两种。
中央设立的最高学府最早可追溯到五帝时期,只是叫法历代多有不同,周代称辟雍,虞舜时称上庠,五帝时称成均,汉以后称太学。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
汉初,、、、、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到西汉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逐渐增至十四家,所以也称五经十四博士。从武帝到新莽时代,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等课程。
东汉末期的党锢之祸,党人反对宦官黑暗统治,太学生积极支持响应,也遭到宦官集团打击,千余太学生被逮捕和囚禁。后来朝廷接连遭遇大变,朝廷对太学的支持减少,太学逐渐式微,东汉末年的那些智者,多是由世家大族或名士私学中走出。大名鼎鼎的颍川书院、鹿门书院当时并不存在,那时根本就没有书院这种教育组织。
太学院出现在玩家领地其实有些突兀,可考虑到目前地方割据的现实,以朝廷正统自居的董卓对办学没兴趣,关东诸侯没那资格且热衷于抢地盘,官办太学的传承名存实亡,转到玩家领地倒也不失为传承经学的一条出路。
建立太学院有助于培养人才,但这个任务对领地来说显然太高端了。
话说主持太学院的博士是个什么职称?
哪里能找到?
鱼不智对此一头雾水,不过他并不是太在意,易风和翟冏出自鹿门山,回头问一问想必就有眉目。另外徐庶虽然对自己的师承讳莫如深,但从他表现出来的才华和见识,老师必然也是杰出人物,总会有办法找到答案。
工社建成后减少建筑时间和花费,并且通过改良器具,提升生产效率,跟二级城市时期出现的农社性质相当,这样的建筑物自然是越早完成越好。工社需三种高级人才主持,不过并不要求复合型人才,对逐鹿领毫无难度。
棋社,看在该建筑物能增加领地满意度且造价也便宜的份上,鱼不智不介意把棋社纳入首批建筑清单,可棋士是个新职业,但愿找到没那么难。
公共类建筑物两个:铸币厂和广场。
铸币厂是最大的惊喜。
建成后每天增加千金,相当于变相补贴领地府库,逐鹿领被高昂的建筑费用、薪资支出折磨得苦不堪言,日进千金虽然影响不了大局,却也算是不无小补。尽管10万金造价不便宜,好在100天就回本,后面全是白赚!另一方面,铸币厂能增加富有乡民数量也不可小觑,这会在度支府的税收得到体现,富有乡民越多,税收收益越好,对领地经济有利无害。
另一个公共类建筑物广场,不会产生直接经济价值,但领地乡民闲暇时有个聚会场所,有利于领地和谐氛围和满意度提升,当然应该尽早建成。
可升级建筑物列表,比以往历次升级后的可升级清单都更庞大。
村庄、乡镇、城市一路走来,每次可升级建筑物都是两个,一级都城则增加到五个,不禁让鱼不智心中多了几分明悟。
晋级都城的领地,自身发展水平已到一定规模,继续按部就班新增建筑物的同时,会更注重内功修炼,增加升级建筑物比重成为意料之中的事,都城级领地还有一大堆初、中级建筑物,怎么看都跟领地规模不太相符。这固然会增加领地遭遇人才瓶颈的机率,但从发展角度来说又是必要的。
高级武馆、中级畜牧场、高级药圃、中级杂货铺、中级客栈,这五个建筑物升级都没有技能人才方面的障碍,让鱼不智长出了一口气。
领地建设事宜自有易风接手,逐鹿领掀起新一波建设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