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风平浪静(下)
“元让,准备好了吗?”曹操的府邸后花园的亭子中,坐在石墩子上面的曹操开口问道。
夏侯惇侍立在一旁,坐在曹操旁边的是烛影,身为曹操的谋士,他一般都是在曹操左右的。更别说这一件事情,从一开始,到现在,所有的方方面面,都是他与曹操一起谋划的。他要是没有资格坐在这里,那这里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坐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曹操的信任的。
“孟德,准备好了。”夏侯惇答道。
“西园军里面,我们可以调动的军队,虽然少,可是调动那是没有一点问题侧。再加上在田庄里面的军队,加起来,一共有六七百的数量,必要的时候已经可以组成一支奇兵了。”
“这就好。”曹操点头表示满意。
夏侯惇与夏侯渊作为他最信任的两名武将,更是与他曹氏有着血缘联系,再加上两个人本来的能力,因此对于他们。他是非常放心的。一般而言,如果他没有在军中的话,基本上两个人之中,都呼有一个人替他坐镇军中,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这其中以夏侯惇为最,不只是擅长上阵对敌,还在统兵一道上有所建树。所以军队的事情交给他曹操是非常放心的,从夏侯惇口中说出来的时候,也根本不用他再度去确认,是可信赖的。
“那就等待后天的到来了。”曹操轻轻说道,只感觉微微有一些燥热。
然而这天气并不热,热的只不过是他的心罢了。心躁动不安,无法平静下来,自然而然给他带来的是一种燥热,很闷的感受。
另一旁的烛影无声的点了点头,只有等到,唯有等待。在董卓没有动手,将他的野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表露出来的时候,他们妄动,那么就会被其抓住机会。
这是一种博弈,暗中的博弈,谁被谁抓住了痛脚,那就有可能被一下击破。
如今的董卓虽然知道洛阳城里面有他们的敌人,但他肯定不知道,具体的敌人究竟是谁。这才是他们的优势,一旦被董卓知道了,优势没有了,再想做些什么便难了。
不说别的,以董卓旁边的李儒,频频化解一个又一个难题的手段,这其中大有可为之处。哪怕是烛影,都不敢对李儒轻视,如果换成他在明处,李儒在暗处,很有可能他现在已经被李儒算计死了。
“要是董卓不发动的话,应该怎么办?”烛影见场面有些沉寂,不由得开口说道。
“不,我觉得他一定会发动。”曹操斩钉截铁的说道,就仿佛他是董卓一样。
“也对,以野心之人的野心,不在这时候选择动手,那就很快没有如此之好的机会了。”烛影自嘲的一笑,顺着曹操说出口的话接着说了下去。
“对啊,这是最好的机会了。”曹操轻叹。
他在某些时候,都是代入董卓的视角,试着去模拟他的一些想法,去扮演他的。代入董卓的视角之后,无疑,这是最好的机会,没有之一了。
不奉诏,外军是不得入京的。一旦私自调动军队,那无异于是脑门上贴着我要作乱,要谋反的字。在如此情况下,还想来到洛阳城,那基本没有可能。
沿途的官府,军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一支军队从眼皮子底下过去,还没有得到任何调动的诏书。哪怕是看着过去,也会快马加鞭,派人将这消息通知洛阳。
董卓的凉州军队的确精锐,可再精锐,也没有办法与倾国之力对抗。就是黄巾之乱,调动的军队也不过是几州的军队,远远没有举国的地步,就将黄巾贼乱给扑灭了,董卓虽然会比这麻烦一点,也绝对不会麻烦到哪里去。
因此,再没有比这更好,离得洛阳城,离得皇宫更近的时候了。再加上朝堂上群龙无首,以及董卓手中可能掌握着的皇子协,董太后,不在这个时候动手,那便晚了。
一个有野心的人,绝对不可能放任自己的野心落空,使其没有实现的机会。
曹操深深的明白这一点,他才会如此的确信,到后天,洛阳城中肯定会一番剧变。到时候,是他力挽狂澜,还是他被狂澜扑灭,鹿死谁手,那便需要走着瞧了。
“大哥,蛤蟆那里来信了。”张飞走进了房间之中,从手中掏出了字条。
“拿来我看看。”刘备站起身来,走到张飞面前,接过他手里面的字条,目光一扫,眉头已经皱了起来。
关羽注意到了刘备的表情,不由得开口问道:“大哥,怎么了?”
“云长,你看看吧。”刘备又坐回了原处,将手里面的纸条递给了关羽。
关羽接过了纸条来,看了纸条上面的内容之后,同样也皱起了眉头来。
“大哥,你说我们真的要相信他么?”关羽不由得生出了疑问。
无论如何这事情看起来都太过不可思议了,云霆所说的那一些,放在任何人身上,听到的这些,都绝对不可能相信。要是真的相信了云霆,去做出不应该做侧事情,被朝廷清算之下可没有无辜与否之说。
关羽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一点,他不像是张飞那样子的乐观,认为吃凤凰的蛤蟆是可以相信的,也就连带着去相信了云霆这一个人。吃凤凰的蛤蟆可以相信,但是云霆可就未必了,或许连吃凤凰的蛤蟆都被蒙蔽了,也都是未可知的事情。
“再看吧。”刘备有着与关羽一样的顾虑,可他还是没有明确表达出拒绝来。
云霆或许会骗他们,做的事情也有可能是大逆不道之事,可他们也不是没有自我判断力的。他自然可以去判断云霆做的这一件事情是真是假。是别有所图,还是真正要去改变一些什么。
如果是刘备不希望看的那类事情,那么他会果断成为云霆的敌人,去纠正这一件事情。何况,他是与云霆站在一起的,这样
一来,也就更容易去分辨,因他本来就在其中。
刘备之所以答应得那么果断,不代表他真的盲目,是真正的考虑过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