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初二拜坟(中)

他落马后,就连很多亲戚都看笑话,到处说他的不是。可想而知他在为人处事上有多失败。

当然,这不仅仅是他的原因,他妈在其中也占了很大因素。大妈自来就为人极差、极小气,没有一点大妇的风度。

大爹李远良作为“远”字辈长兄、李氏家族的族长,没能很好地凝聚家族力量,加上大妈私心极重,从中搅和,李氏家族宛如一盘散沙。

幸好“远”字辈还有一个三大爹李远栋,为人仁厚,品格高尚,一生都在帮扶着家族中有困难的群体,哪一个困难就帮一把,哪一个有事他就出面解决,正是他维系了李氏家族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和血缘关系。

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大爹家的人来后,很快就将一切事情弄好了。

祖坟前三丈方圆的一片齐腰深黄茅草全部被铲除,小辈们欢快地将扯来的青松毛撒在地上,成三大圆桌,大人们摆上碗筷、饭食祭品、酒水等。

诸事准备就绪,然后就在大爹李远良主持下开始了一系列祭祀活动。

上香、祭山神、祭祖、烧钱纸,一边念念有词地唱说着固定不变的祭辞。

祭祀完毕,从大爹开始,众人按照长幼辈分,一一在老祖公、老祖婆坟前磕头,祈求老祖宗保佑在家的身体健康、谷物丰收,在外的平平安安、升官发财,读书的学业进步、考取好学校。

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祭祖仪式算是结束了。

然后就是炸炮仗,在噼噼啪啪声中,李氏家族跪坐于祖坟前,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野炊大聚餐。

各家将自己带来的饭菜拿到烈火熊熊的土灶上回热一下,合并在一起,分成三桌,家族的人也打散了,分别坐成三桌。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听老辈们讲述家族的历史,十分开心快乐。

事实上,李氏是有家谱的,但家族在搬来搬去中,也不知遗失到了哪里。

所以摆起家族历史,大爹和父亲是说得最清楚的。反而三大爹、二姑妈和五叔他们只能当听众。

据父亲讲,李家是从巴蜀之地的核桃河搬来的,在老祖祖(即曾祖)那一代,家族有六弟兄,同时出了文武两状元,十分兴旺。

可惜后来遭逢乱世,家道中落,李家星散,其中有两支从巴蜀搬到了南中的华竹牛街,后李八一这一系的老祖吸食鸦片,生存艰难,又再次往永仁莲池搬。

而祖坟山上埋的正是吸食鸦片败家的老祖和长寿的老祖婆。

据父亲讲,老爹(爷爷)从来没有读过书,十四岁开始就出门淘生活,学习做生意。

他每天天不亮就从中隔洪的旧房子出发,要徒步行走三十几公里到华竹县的左林购买土锅、草席,然后用肩挑着赶回永仁的宜就街贩卖。

这一来一回差不多将近八十公里山路。而且那个时候社会治安相当差,一不小心就会遇到劫匪,葬送性命。

老爹就是凭着挑担子这种苦力活一分一厘积攒起汗水钱,今年买一分、明年买半亩,十余年下来终于在二份田和三槽田买下了七八亩水田,并举家搬来二份田居住。

二份田是大老爹的产业,大老爹死后传给了儿子李远相。李远相跟老爹搞不拢,经常因为争水吵架,而每次一吵架李远相就拿着老爹的名字喊。

在那个时候,小辈直接喊长辈的名字,那是一种极端侮辱人的行为。李八一幼时就没少因为这事而跟小伙伴们打架。

那个时候,李八一家因为拥有耕牛、自耕地、犁耙等农具而被评为中农,文@革期间又被批斗过,孩子们一吵架就会拿着对方父亲的名字喊。

“李远方,四人@帮。”

这是李八一最深恶痛绝的一句话,往往只要有人这么一喊,李八一必定像发疯了一般大打出手。哪怕打不赢也要打,拼了命也要打。

在村子里读小学一、二年级那会,他经常鼻青脸肿的回家。

因为跟李远相这个小辈经常发生矛盾,老爹更加发奋努力,更加勤俭节约,终于在李远相背时倒霉的时候,将他家的菜园山和田地买了下来。

父亲八@九岁时就经常跟着老爹去赶宜就街,当老爹去跟人谈生意的时候他要在一旁负责看守砂锅,当老爹摆摊卖东西的时候他要去喂养驴子。

十二岁的时候,老爹病重,无法出远门,奶奶接了老爹的班,一个大女人家天不亮就要起床去三十余公里外的华竹县挑砂锅、草席回来卖,路上害怕,就把父亲喊上作伴。

十三岁的时候老爹去世,大爹当小学老师不回家,二大爹二十几岁时为了躲避国@民党征兵早被打死,三大爹在外地当解放军,家里没有男劳力,犁田耙地的活只有父亲去做。

父亲人小力弱,拖不动犁耙,奶奶就站在田间地头等着,每当犁耙到尽头,就由奶奶帮忙掉头。

十四岁的时候,大锡厂打水库,父亲就作为家里的全劳力去参加,吃住在坝埂上一年……

每当说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父亲总是唏嘘不已,说他吃了这么多的苦,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读过书,不识字。

他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其毕生的心愿就是供子女读书,跳出农门。

前世李八一在城里感觉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后曾经想回到农村搞养殖,遭到了父亲激烈的反对。

父亲说,他供儿子读大学,不是为了重新回来当农民的,他丢不起这么脸。其实那个时候如果李八一真回到农村发展,搞不好还能混出一点名堂。

后世很多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和小老板,就是感觉大城市发展艰难后回到农村包田包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果搞出了大名堂。

可是那个时候,父亲小时候的经历导致他非常固执,不允许李八一回农村发展。

饭间,很多时候都是由父亲讲,大爹在一旁偶尔补充,除了忆苦思甜外,重点是跟小辈们讲述祖先的辉煌历史和家道败落的原因,告诫后辈应该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