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老舅家的事儿(下)
其实在这种时候,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和老师出面帮忙处理的时候,因为这种事已经超出了一个十三四岁孩子的承受能力。可是老师不去了解具体情况,只知郭文学习成绩下降而整日批评郭文;父亲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一读初中就应该长大了,懂事了,不应该再打架斗殴了,都没有去给以更多的关心。
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年龄大了就自然懂事的,是需要父母老师的培养和经历世事的。
郭父听了老师和其他人的建议,认为孩子变坏是因为零用钱给得太多,于是缩减了郭文的开支。这样一来,郭文没有余钱找帮手,在打架中自然就越来越吃亏,越来越受侮辱和欺凌。
好气的郭文在一天晚上,趁对方熟睡之机,用砖头砸伤了对方的脑袋。结果这一砸,就砸出了大问题,不但郭父出面赔了一大笔医药费,郭文还被学校留校察看处分。
内外交困之下,从小娇生惯养的郭文终于在精神上出现了问题。
出于对精神病知识了解的贫乏,又因为怕丢面子,没有及时进行正确治疗和化解,这事就一直被老舅和老舅母瞒着。
不过“官农”就是“官农”,在此事已经快无法隐瞒的时候,老舅打通关系,及时将儿子送进了部队。半年后病症全面爆发,部队只好将其送回后方治疗,一年后又不得不将之送回家,并承担郭文一生的治疗费和生活费。
因为老舅的聪明睿智,一举解决了郭文一生的衣食问题。
但因为国内对精神病的治疗比较落后,除了打针吃药、麻醉神经以外,没有能从精神上进行深入分析引导,从心理上进行催眠治疗。结果就是越治,人越憨,到最后整个人都变得痴痴傻傻的。
看到郭文时不时自己一个人嘿嘿发笑的样子,李八一更是坚定了要将他送出国外治疗的决心。
晚饭的时候,李八一一家都去了。
本来父亲还不愿意去,李八一就道:“亲戚只有多走动,才是亲戚,如果互相总是不来往,那再亲的人也会越来越疏远。”
父亲说:“总是去吃人家的,自己又做不出来请人家吃,你怎么好意思?”
这是父亲固有的观念,觉得人家请吃了,自己就得回请人家。但请客吃饭又非常麻烦,既然如此,还不如既不吃人家的,也不用回请人家,这样多省事。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国人极讲究吃,在请吃的过程中加深感情,在杯觥交错中商谈事情。陌生人在一起吃饭次数多了会成为好朋友,亲人长久不聚在一起吃饭也会形同陌路。
前世的时候,因为李八一考取大学,每个假期回家老舅都要来叫去吃饭,可是父亲总是反对,搞得母亲难做人,而老舅和老舅母也十分有意见,认为李家看不起后家。
这种状况是在李八一工作十几年后,加上在外面闯荡磨练、历经世事才领悟到的。可惜那个时候,老舅和老舅母因为两个孩子的事情而备受打击,家庭已经失去了欢笑。再后来,老舅和老舅母先后离世,李八一每次回家都会买点东西去老舅家看望小三郭武的两个孩子,也会陪郭文、郭武说一会儿话。
如果当警察的老二郭晨有休息日,就会回来一次,请李八一吃上一顿饭。
没有了老舅和老舅母,郭文家实在是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到处是灰尘,到处是苍蝇,到处是垃圾。
老舅家的房子十分宽展,不但在老包上建有占地数亩的两院房子,还将供销社四五亩地盘也买了下来。
平日生活的地方就在老包上的家,供销社主要是收购东西、做生意的地方。
看到两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李八一神思恍惚,对于亲情感受更深了一分。
走的时候,李八一给了老舅家三个儿子一人两百块钱,算是祝福红包。前世的时候,他一直穷困潦倒,几乎都没有富过,所以往往数年不回家一趟,不是不想看望父母,敬敬孝道,而是实在囊中羞涩。
看着十一岁的小三郭武“大老表”“大老表”喊得极为热情,那副聪明伶俐的样子,李八一实在无法将眼前的人跟七八年后好吃懒做的精神病人对上号。
因为自己的意外重生,能不能改变身边亲人和周围朋友的命运,那就从大姨妈家大强子开始吧。
第二天,老舅联系好了两张解放牌货车,这是来他供销社拉米的车子。
多少年没有坐过这种车子了,李八一倍感新奇。可惜去猛连的路实在是难走,一路颠颠簸簸、摇摇晃晃,十五公里的土路竟然走了两个小时,下车的时候,一头一脸都是尘土。
不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晕车,似乎重生后晕车症有所缓解。
十五年后,夜里生当上省民政厅厅长,在他力推下,这条家乡土路终于变成了三点五米宽的水泥路,人人称颂一时。
大姨妈家的房子实在是破破烂烂的,一进门就是一个臭水塘,众人差点没被刺鼻的臭味腥倒。
“哎!怎么家里留这样一个牛滚塘?人怎么生活得下去啊!真是不讲卫生。”父亲唠叨了一句,赶忙捂住鼻子,一步从旁边绕过去,跳上了厦子,因为动作过猛,引得臭水塘里的苍蝇蚊虫“嗡”地一下飞起。
李八一前世来过一次,也就是读大学期间,至于小的时候来没来过,他记不得了。
这个“牛滚塘”几乎占据了大半个院坝,水泛绿色,此时正是七月盛夏,猛连村子本来就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谷里,周围封闭不通风,十分炎热。家里再有这样一个水塘,让人真是呆不下去。
门没锁,家里也没人。
经过向隔壁邻居打听,大强子山上放羊去了。大姨妈和大姨爹去地里做活去了。
知道是班别来的亲戚,有邻居马上热心地去地里帮忙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