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成功登陆
‘轰……’
随着一声声手雷的爆炸声传来,第一道阵地后的日军纷纷被炸的一阵阵的惨叫不停,但是战斗却并没有停止,源源不断的手雷被接二连三的扔到第一道阵地的后方。
几十米的距离,对于训练精锐的士兵们来说,即便是在战场上,冲过这段距离也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当然了,如果是那种特别奇葩的地形另说。曾经在朝鲜战场上,一座百米高的小山坡,陡峭的地形,让日军根本就没有太多的选择,他们只能通过一条小道进攻,而在那条小道上有着两挺重机枪的交叉火力,配合着十多支步枪,在那里,仅凭借着这些火力,愣是歼灭了一百多日军也没有宣告失守,而他们也在那里阻挡了五百多日军的道路,最终被赶来支援的部队全歼。
那种奇葩的地形并不是经常能够遇到的,但是很显然,在高雄的这座登6场,并不具备那样的条件,而且日军的防守强度也并不大,虽然日军布置了两道防线,能够做到前后呼应,但是对于反登6作战,日军根本就没有什么经验,6战队这边也仅仅只是存在理论经验,也很缺乏实战经验。
但是拥有理论经验的6战队队员,再加上以往的战场经验,在短时间内,仅仅只有五百余人的6战队,甚至压制住了数千名日军的防御火力。
而6战队配备的武器装备,则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机枪组在登岸之后迅的投入了战斗,尽管地形不是那么的好,但是强大的火力以及身旁步兵的掩护依旧不是日军能够抵抗的,而迫击炮组则是将目标放在了第二道阵地上,要的攻击目标便是那已经暴露出来的五挺重机枪。
因为在短短两分钟不到的时间内,这五挺重机枪已经给登6的五百余名6战队战士带来了近百人的伤亡,尤其是在后方下船的6战队队员,成为了此次伤亡人数的重灾区,重火力将目标转移到了他们那里,所以这近百人的伤亡人数之中,有八成来自于那些正准备下船上岸的士兵。
两分钟的时间,足够让登6艇上所有没有受伤的士兵下船登岸,而登6艇在确认登6完毕之后,则是迅的倒船,当船身转过去之后,两名船员这才走到最前方,先是将门踏板收起,然后迅的拿出登6艇上的救护包对那些受伤的战士进行救护。
两分钟之内,第一批登6的部队便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这几乎是6军自组建以来,伤亡人数最大的一场战争,即便是当年在不占据任何优势的前提下的时候,6军的伤亡人数也没有这么恐怖。
但其实这件事情又有着许多的无奈,先是舰炮数量不够,没办法对岸上敌军进行全面的压制,如果日军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岸上配备的防御火力在强大一些,那么伤亡人数将会更多,这是战争形态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这并不能代表说6战队的战斗力就是不行,实际上6战队的战斗力也并不弱,在国内也属于是一流的战斗部队。
在登6艇离开之后,岸上的战斗依旧还在持续,随着登6的四百余人全部离开海中之后,没有了海水的束缚,之前训练的效果也就凸显了出来。
这些都是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每个人最少也参加了三四场战斗,多则几十场,这种强度的战斗,甚至比不上之前他们参加的任何一场战斗,所以,即便是在一开始就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但是部队也依旧没有乱了阵脚。
虽然在刚刚上岸的时候,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的狼狈,毫无战术可言。
可实际上呢,他们就是没有任何的战术,这也是6战队最奇葩的一点,在离开登6艇之后,他们的确不会去讲究任何的战术,所有人的任务只有一个,尽快的跑到距离你最近的掩体,然后为后面的士兵提供火力掩护,帮助他们登6。
而真正的战术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而这种战术的弹性又比较大,所以说,6战队在这个时候大多数都是自由挥,直到他们冲到第一道防线下方的时候,才开始执行起之前安排的战术,用手榴弹去干掉第一道阵地内的敌人。
42个班,成功登6的部队是33个班,原本有个火力组,成功登6的火力组有17个,但是那些没有登6的火力组战士,他们的装备还是被人给带了下来,所以火力组还是有个,这二十一个火力组就代表着二十一挺机枪和二十一门6o毫米迫击炮。
因为距离太近,所以第一道阵地并不是这些火力组的目标,第一道阵地则是交给了步兵去解决,每个班配备的两支o3式自动步枪,在这种战斗中也还是具有很大优势的。
这些火力组则是全部将目标转到了第二道阵地那里,迫击炮在锁定目标之后,炮弹一颗接着一颗的被射出去,当其冲的便是那五挺重机枪。平均四门迫击炮对付一挺重机枪。
在配备了o8式通用机枪之后,现在全军正在加的淘汰老旧的马克沁重机枪,相比较o8式通用机枪,马克沁重量更大,射偏慢,火力压制效果差的问题毫无疑问的被o8式通用机枪给击败。
而相比较于马克沁重机枪,一个主机枪手就能抱着乱跑,而且身上还可以携带一条三百颗的弹链不受任何影响,单凭这一点,o8式通用机枪淘汰马克沁重机枪就毫无任何压力。再加上每分钟高达9oo颗子弹的射,两挺机枪就能够抵上三挺马克沁重机枪所提供的火力,而且装上支架之后就是重机枪,射程虽然不如马克沁,但是其他方面都是完胜。
所以,在登6之后的第二分钟开始,这仅余的四百余6战队战士便渐渐的扭转了战场局势,虽然整体局势依旧对他们不利,但是现在再也不是那个任由日军屠杀的时代了。
步兵集中精力的对付第一道阵地内的敌军,机枪组则是压制第二道防线那里的敌军步兵,迫击炮则是重点照顾日军的重火力,反正锁定了之后一门炮先干过去一颗炮弹再说,如果重机枪还在开火,那就再来一轮,直到这个火力点彻底的消失为止。
这也就是登6初期炮弹携带不多的原因,如果是以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四门迫击炮至少也要来个三连,狠狠的搓一搓小鬼子的志气。
前方的步兵打开了一道大约三百多米长的空隙,后方的日军防守兵力几乎被手榴弹给消耗的一干二净,几乎再也做不出什么像样的反击。
此时,登6部队的战术也开始再一次的生了转变,因为第一道阵地那里与海面有差不多两米高的落差,他们若是藏在第一道阵地前方,是可以阻挡第二道阵地那里的火力的。
所以,这个时候二十一挺机枪则是分出了十四挺,分别布置在两侧,以防止两侧的敌军突然出现在侧面,其余的机枪和迫击炮则是全部前移,藏在第一道阵地下方继续对第二道阵地进行攻击。
步兵这个时候反倒是成为了警戒的兵力,他们并没有急着冲出去,也没有去寻找敌人的身影,只有在现敌人的时候才会开火。
一时间,战场就这么安静了下来,落针可闻,而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们也是乐于看到,因为此时他们的任务并不是一定要去消灭多少个敌人,占领多大的面积,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意义。
他们的任务就是登6,然后打开一个缺口,接着守住这里,为后续的登6部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一些的登6场,从任务方面来看的话,现在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而且也只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
但是这个任务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要看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他们能否守住这里,等到第二批登6部队上岸。
这就是一个添油战术,以点带面。由第一批部队控制一片区域,不求这片区域多大,只要能够控制即可,在第二批部队登6的时候提供火力支援,以减小登6时的伤亡,然后两个批次的部队会师一处,渐渐的扩大登6场的规模,然后一批批的部队登6,不断的扩大这一规模,直到登6的部队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那么就该执行第二个任务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占领后方的第二道防线。
然后就是守住这里,清理这一区域内的日军,如果有可能的话,占领十几公里以外的港口码头,用登6艇登6这种方式基本上是6战队的特权,普通的步兵登6还是要靠码头的,否则一次就是上万规模的步兵师登6,光靠登6艇这一次五百人的运力,那的登6到什么时候?
战场上偶尔的还能传出几声枪响,这是狙击手找到了值得他们出手的目标,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能震慑一下敌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