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深潭孕育五百年 海底行者陷窘境

话说东海之中,有一座被称为“海上瀛洲”的云台山。所谓瀛洲,出自汉朝东方朔所撰《十洲记》,是虚构的仙境之地。《十洲记》里瀛洲便在东海中,“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引号中文摘自《西游记》)。而这云台山,古称苍梧山,唐朝李白有诗云:“明日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宋朝苏轼诗云:“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都是盛赞此山乃海中仙境的诗句,正与那瀛洲无异。

那襁褓在水中浮浮沉沉,乘着波涛一路跌宕起伏,辗转曲折,从湖入江,由江归海,也不知漂了多少年月,被风吹浪推,漂到东海云台山下时,已被海水浸了个通透,渐渐沉入深不见光的海底。

云台山在当代是与陆地连在一起的,古时却是东海中四面环海的一列岛屿。由于沂水、沭水挟带泥沙的填积和黄河南徙夺淮入海后带来大量泥沙,黄淮三角洲范围日益扩大,使得大陆与岛屿逐渐连成一片。18世纪初,这里又兴起了一系列地质造山运动,云台山脉逐渐升高,原先水下的岩石浮出水面,形成峻峰深涧,奇石怪坡,山光水色,独具神姿,被誉为“海内四大名灵”之一。

山脉中以玉女峰海拔最高,峰下有山名为花果山,真个是“瑶草奇花不谢,轻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引号中文摘自《西游记》)。花果山中有一道瀑布垂直而下,瀑布下有一深潭,名曰积翠潭。襁褓恰落在这深潭底部,历经日月变迁,已经腐烂无形,使得那石头完全暴露在水中,在水草的簇拥下静卧不动,只偶尔从表面冒出个气泡升腾上去。

人之一生真乃世间一瞬。一百年过去了,明朝社会动荡不安,起义军烽火四起……两百年过去了,清朝雍正帝东征西缴,出兵平乱……三百年过去了,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四百年过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艰苦斗争……五百年过去了,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

五百年桑田沧海,五百年斗转星移,五百年循环往复,五百年风云变幻,人的力量不断改造着世界。自然界新陈代谢,生物繁衍不息,也不断演绎着为适应环境而进化的故事。

然而那石头却在人迹罕至的这幽潭碧水之中独得一份清静安宁。潭底暖泉涌动,养质丰富,鱼群穿梭,祥龙潜游,竟是一个有别于地上人间的奇异世界。那石头吸收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渐有灵气。诚如那长须老者所言,本就不是一凡石,如今在这深潭之中,以潭水滋养,内育胎胞,竟然形成了一个良好循环,得以生而不息。经年日久,那石头似有胎动一般,蠢蠢欲动,不断从表面冒出气泡来。

时光荏苒,云台山已经被开发成风景旅游区,这深潭虽时有渔人抛网,游人垂钓,因潭深不见底,都只猎得些小鱼小虾,未及潭底的奇异世界。

一日,一渔夫弄桨划船向潭中探来。此人名叫张高山,祖上世代在云台山下以潜入海底捕捞野生海参、鲍鱼、珊瑚、珍珠等海底奇珍为生,擅长水下闭气、海底行走的绝技。张高山这个名字乃其父拜云台山法起寺曙云法师所赐,以其“海底行”的绝技,撷取《禅林僧宝传》中一句禅语:“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寓意既要立志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张高山没什么高远志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潜海捕鱼,也或许是继承了祖辈的遗传基因,展现出了极高的潜水天赋,练就一身过人体魄和潜水本领,由于捕捞的野生海鲜以及海底奇珍卖价昂贵,日子过得倒也殷实自在。

人类适应自然、挑战自然的能力真是不可思议。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和能呼吸空气的水中生物有着相同的进化适应能力,很多人甚至坚信人类就是从海洋中进化而来的。在海水的巨大压强下,普通人在不穿潜水衣、不戴呼吸装置的情况下只能潜水十几米,专业的自由潜水运动员徒手深潜近百米便已到极限,但像张高山这样继承着祖祖辈辈以海为家的基因,又有着长期潜水的经历,他的身体包括他的呼吸系统、心肺功能、身体骨骼,甚至他的耳目口鼻,为了适应海底环境都发生了相应变化,使他能够像鱼一样长时间在海里悠然游弋,甚至在海底毫不费力地自由行走。这正是为适应自然环境、经过自然选择后所产生的进化。

海底捕捞业有着悠久的历史,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中就已经有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随着穿戴潜水衣和氧气瓶的专业潜水员的增多,张高山这类徒手潜水的“海底行者”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家中经济日益捉襟见肘,很多同行为生活所迫也都纷纷转投其他行当。

和张高山踏踏实实靠手艺赚钱养家不同,他的亲弟弟张金龙自小就不爱下水,生性好吃懒做,拈轻怕重,受不了海底捕捞的危险和辛苦,很早就出来混社会,后来因为打架伤了人,跑路去了大城市。张金龙头脑比张高山灵活得多,见识了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也梦想着一夜暴富。他精于投机倒把,期望不劳而获,希望尽早过上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于是把眼光投向了高风险亦高回报的玉石生意,没成想竟然混出了点名堂,几年之后便豪车开道,穿金戴银,领着漂亮媳妇荣归故里,彻底颠覆了终生以海底捕捞为荣的家族人生观,村里人纷纷赞扬他有眼光、有魄力、有闯劲,风光一时无两。张金龙有一次不无鄙夷地对张高山说:“大哥,时代变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玉石生意可比你们那海底捞赚钱多了,你们最多也就捞个火锅嘛,哈哈哈!”连张高山的老婆也动了心,时常劝他跟金龙多走动走动,好在城里谋个活计。

但海底捕猎是张高山赖以生存的技艺,已经成为他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仿佛周身不被海水包围,皮肤就会渴死一般。尽管有各种潜水装备,但他依然喜欢光着脊背,只穿一条裤衩,像海豚一样畅游海底的奇异世界,体验海底行走的惊险刺激,也期望着在海底寻得些奇珍异宝,卖个好价钱,以解家中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