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四章 幽默风趣的节目

“陈寿曾经说周瑜是性度恢廓,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也很高,刘备对他的评价是气量颇大,蒋干对他的评价,是雅量高致,所以把周瑜说成是一个气量狭窄的小人,这是冤枉的!”

观众开始半信半疑。

当然也有人说刘清风是胡说八道胡说八道,但更多的人是认真的听,看看刘清风能不能说服他们!

刘清风笑道:“有人或许不认同,但我可以肯定的说,演义小说并不是历史,周瑜的形象为什么和我们印象中的形象如此遥远?为什么我们对三国这段历史既熟悉又陌生?原因有三点,因为三国这段历史有三种形象,第一种是史书上,主要是正史上记载的形象,是史学家主张的形象,这个形象我称之为‘历史形象’,这里要说明的是,历史形象并不等于历史真相,因为历史记载也并不一定可靠,第二种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我称之为文学形象,第三章是民间传说与信仰,我称之为民间形象。”

大家都一边听一边想。

“如此,就可以解释周瑜的形象为什么跟我们印象中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大家心里都会有自己对此人的印象和评价,这个形象一旦形成了,有些人就不能接受其他形象了,你说的跟他心中的不一样,他就会说你不对,你错了,所以我们去看一部历史剧,总会有观众在下面评论说‘哎呀,这个周瑜他不像啊’”

刘清风若有若无地看着几名观众,道:“噢,这个周瑜不像?那真的周瑜……你见过啊?”

这一下所有的观众都笑了,哪怕那些依旧抱着怀疑态度的人,也是一个个笑弯了腰。

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的天帝!

文迅青也乐开了花,这个清风啊!

许多喷子想继续喷,可是一想,根本无法反驳!

“所以历史不是小说,也不是文学作品上演义出来的人物”

刘清风道:“再比如说诸葛亮,提到诸葛亮大家都会第一个想到空城计,而提起空城计,就会展现出诸葛亮的军事天赋,而这些其实都是小说中刻画和塑造出来的,当然,里面是有原因有道理的,不是无缘无故的,在近代,有一个叫郭冲的人,这个郭冲呢,大概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

“铁杆粉丝?”

观众听着就想乐。

刘清风却无比严肃,“由于他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啊,很崇拜诸葛亮,所以他写了一本,公布了诸葛亮不为人知的五件事,其中第三件事就是空城计,所以空城计不是罗贯中编出来的,而是有这个来历,但我们都知道,铁杆粉丝的话往往有些是不靠谱的,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天赋却远远不如,压根不是什么军事天才,而空城计……”刘清风轻轻松松地就说了一句惊人之语,“根本就不存在!”

“什么?”

“空城计不存在?都是瞎编的?”

“你胡说什么!”

“怎么会不存在?这不是瞎扯么!”

节目组许多工作人员也一个个瞠目结舌,观众更是不相信这些,毕竟很多东西在他们的意识中已然根深蒂固了!

刘清风不徐不疾道:“很多人都质疑这一点,这就是我说的民间形象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但我还是那句话,历史不是小说,刚刚台下这位观众反驳的最厉害?”

摄像大哥立即把镜头打给了那名观众“请问您从事什么工作?”

“文学研究,主要研究文学作品!”

“你是搞文学研究的,研究的是文学作品,对的钻研肯定很强,但不是历史,这只是根据历史改编的文学作品而已,如果有人还是不信,不赞同我说的观点,那么我只想问两个问题,郭冲说司马懿率兵来打阳平,诸葛亮当时手上没有兵,于是用了一个空城计司马懿就退兵了,是这样吧?”

“是啊。”

“可不是么。”

“这还有什么问题?”

观众们都回了几句。

刘清风轻笑,“那我第一个问题就来了,根据历史记载和考证,当时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节宛城,他那时根本就不在阳平战场,这个人既然都没有到这个地方,那这件事怎么可能会发生呢?”

“啊?”

“这个……”

“真的吗?”

观众不明所以。

那名文学研究者也搞不懂,他毕竟不是研究历史的学者!

刘清风继续道:“第二个问题,司马懿大兵压境,诸葛亮急中生智,打开城门,派了些老兵在门口扫地,带了两个童子往城楼上一坐,唱卡拉ok。”

“噗!”

“卡拉ok?”

“哈哈!”

有几个观众都前仰后合了。

刘清风道:“戏剧中他怎么唱的呢?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然后他下面唱马谡不中用,他们将帅也不和,你司马懿贪得无厌又来打我?你来打就打吧,我都准备好了,扫好了街,摆好了酒,准备犒劳你的三军,你既然来了你就进城来嘛,来,来,来,上城来,听我抚琴。”

大家再笑,觉得刘清风演义的诸葛亮有点太猥琐了!

刘清风眨眼道:“司马懿这时候已经来到城下了,抬头一咂嘴,心说……这哥们儿什么意思啊?邀请我上楼跟你一起卡拉ok?噢,我上去卡拉,你把我ok了?我才不上这个当呢,撤!”

大家笑声更大了!

刘清风也勾勾嘴角,“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件事压根不符合逻辑,司马懿为什么不敢进攻?无非就是怕城内有埋伏嘛,就那么大一个城池里面能埋多少人啊?冷兵器时代,也不可能埋一个飞毛腿导弹啊?也不可能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啊,我派一个侦察连进去看看行不行?为什么要撤兵啊?”

“飞毛腿导弹?”

杀伤性武器?”

观众们又一次大笑不已!

好几名刚才大声反驳的观众都没吭声了,被刘清风问的哑口无言!

电视机前那些不同意刘清风观点的观众,也一个个不说话,因为他们无言以对!

刘清风看着那名文学研究者继续说道道:“还有,你司马懿不是都能看到诸葛亮了吗?不是都听到他在城楼上抚琴了吗?还能听到他唱卡拉ok,那就说明双方距离非常近啊,你就算怕有埋伏不敢进城,那你为什么不找一个弓箭手把诸葛亮给射下来?为什么要走啊?”顿了顿,“再者说,如果按照郭冲的说法,或者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双方兵力十分悬殊,有说二十万的,有说十几万的,那你围而不打行不行啊?你把这个城围起来三天五天,困住他们行不行?干嘛就撤兵了?”

刘清风三问,无人应答!

大家都听得入神了,有些人更是呆住了!

许多观众都说不出来话,刘清风的每一个问题都太尖锐了,也让几个今天来找茬的学者都搞不明白了!

“真的没有空城计?”

“这真是杜撰胡编出来的?”

刘清风总结道:“所以空城计这个说法,根本是靠不住的,至于其他的,比如说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这都是历史上没有记载的,但是文学作品把他刻画得太夸张了,诸葛亮成了个神机妙算的人,其他那些将领都成了傻子,噢,一出兵打仗,诸葛亮将令一发,几个将领去哪里啊?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直接就过去了,到了地方再说,然后到了地点不干别的,先翻开军事给他们的锦囊,锦囊妙计嘛,然后才知道要干什么打什么,这未免也太把战争当儿戏了!”

这一刻,也不知是谁鼓起了掌!

啪啪啪,然后好多观众都跟着一起鼓了一次掌!

精彩啊!

太精彩了啊!

谁说刘清风这个明星不会讲三国不懂历史的啊?他讲的东西不但幽默有趣味,而且非常颠覆大家的认知,让人不自觉地就投入进去了,甚至历史知识而言也毫无任何问题,没看那个文学研究者都被问傻了吗!

“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各位看小说的时候,只当图个乐呵就行了,千万不要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