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闯荡江湖耍猴戏 可怜兮兮被人欺

“duangduangduang……duangduangduang……”

不知过了多久,木箱中蜷缩的“萌猴”被阵阵锣声惊醒。它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隔着箱子的孔洞循着声音向外好奇的张望。

“都来看都来瞧,精彩猴戏来到了。来得早了早点看,来得晚了晚点瞧。”扯着沙哑的嗓子吆喝的不是别人,正是把“萌猴”迷晕的自称“猴爷”的中年男人。此人姓罗,名玉林。老话说: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故而山中之王谓之虎,林中之王谓之猴。他的名字玉中带王,又是林中之王,正是一个利于驯猴养猴的好名字。他十岁起开始跟着父亲学耍猴戏,闯荡江湖三十多年,江湖人称“罗猴儿”,在耍猴行当中也算小有名气。

猴戏,又称“耍猴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罗玉林祖祖辈辈都以耍猴为生,这个历史甚至能追溯到汉代。罗玉林老家猴县的沙质土壤令农作物生长匮乏,人多地少使村民们找到了耍猴这条谋生出路。早些年,耍猴这个行当可比在家种地强多了,猴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出去耍猴的。罗玉林三十岁的时候就用耍猴赚的钱从外地买了个媳妇回来,还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也是靠着耍猴,又在老家建起了两层小楼,虽然走南闯北辛苦些,倒也知足。

耍猴人总是给人一副乞丐般的邋遢印象。罗玉林虽然只有四十多岁,却因常年漂泊在外,风餐露宿,面相上看起来要老成得多,脸上爬满了蚯蚓一样的皱纹,头上也早早地秃了顶。你看他灰头土脸,胡子拉碴,人也长得干瘦,上身穿一件发了黄的灰白相间横纹短袖汗衫,腿穿一条皱皱巴巴的浅青色七分裤,脚上趿拉着一双沾满灰尘的蓝拖鞋。他用手堵住一个鼻孔,狠狠的擤了一下鼻子,一股鼻涕便从另一个鼻孔喷出来溅在地上,又在裤子上抹了抹手上的残渍,这埋埋汰汰邋邋遢遢的样子着实和乞丐没什么分别。

像乞丐也就罢了,他偏又是个“酒蒙子”。别看平日里他沉默寡言老老实实,只要喝上一口小酒,耍起猴来那是生龙活虎,神采飞扬,就仿佛变成了一个异常活跃的“活猴儿”,整个人完全陶醉在猴戏之中。这不,他又从兜里掏出不锈钢便携小酒壶,一仰脖灌了一口,又用擤鼻涕那只手抹了抹嘴,脸上的皱纹立刻像蚯蚓一样蠕动着舒展开来。

乘着酒兴,他更加卖力地抡着锣槌,不断地击打着那个破裂了一道纹的铜锣,这道裂纹的由来还有个故事。那是十年前,他耍猴时遇到一帮小混混,围住他要收“保护费”。年轻气盛的他当时拼命反抗,宁死不屈,也把那帮歹徒惹火了,一个小混混抽出一把砍刀,朝着他的脑袋一刀劈下来,他慌忙中用这个铜锣一挡,挡过了刀锋,捡回一条命,那铜锣却留下了一道裂纹。锣的声音本应是“咣咣咣”的,由于裂了一条纹,声音就不那么通透而均匀了,变成了沉闷的“duangduangduang”,不带混响,不带余音,在这城市边缘一隅空地上显得单薄而凄凉。

尽管如此,这在平日里并不常见的耍猴表演还是吸引来一批忠实观众。最先闻声跑来的是几个年纪不大的孩童,他们欣喜地大叫着:“耍猴的来啦,耍猴的来啦!”接着便围过来一群刚放学的小学生,一边逗着猴子一边争论着“人是不是猴子进化来的”,也有好奇过来凑热闹的成年人,抱着婴儿的,跨坐着摩托车的,远远地瞅着,仿佛在重温童年的回忆。

罗玉林鞋底踩着绳子,绳子另一头拴在猴子的脖颈上。那猴子无论怎么跑,都跑不出以他脚底为圆心的圈子。他先是放长绳子,让猴子走上几圈,绕出一个不大的空场,这叫“晃场子”。只见那猴子时而翻筋斗,时而打倒立,时而学敬礼,时而背着手两脚走路,逗得众人捧腹不止。

罗玉林面对层层的观众,总要谦虚一番才开始表演猴戏:“小小锣锤七寸长,各样把戏里面藏。有人懂得其中妙,不是师父是同行!”

他一张嘴说话,就让人注意到他嘴里因为少了一颗门牙而形成的缺口,仿佛布满浓厚胡须的嘴里挂着一个黑洞洞的“水帘洞”。这门牙也有故事。有一次到一个地方耍猴,不小心被几个城管围住,不由分说要没收他的耍猴家当。那可是他吃饭的饭碗呐!罗玉林死死抱着他的那些破家当不放,不料却被一个城管“不小心”一脚踢中了门牙。家当是保住了,他的那颗门牙也光荣“牺牲”了。罗玉林事后就很后悔,心想为了几个家却丢了一颗门牙,说话都漏风,太不值得了。于是他就有了一个愿望,心想等挣够了钱,一定镶一颗金牙。

常年浪迹江湖,见识各色人等,几次被欺负的经历让罗玉林学乖了,他学会了油嘴滑舌,学会了点头哈腰,学会了阿谀逢迎。走江湖讨生活,遇事得忍气吞声,挣钱回家才是正理儿。这就是罗玉林悟出的道理。幸好,他有猴子可以指挥调教,在猴子面前他就是猴王,他用绳索拴着猴子,猴子就跑不了,他只要把手里的手工编织牛皮小鞭子一挥,那猴子就得乖乖听话——他也只能在猴子面前耍耍威风了。

罗玉林眼珠子骨碌乱转,时而瞥一眼猴子,时而撇一眼观众反应。见观众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便呲着他那“水帘洞”的牙齿拉开了唱腔:

一根扁担两口箱,猴子驮在肩膀上。

我把猴戏唱一唱,感谢大家来捧场。

这只小猴它叫四毛,还有大毛二毛和三毛。

它本是来自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正是那孙悟空的三百三十三代孙。

奈何那孙大圣他跟着唐僧西天去取经,

哪顾得上他这些猴子猴孙?

可怜这小猢狲流落街头被人欺,

…………

罗玉林这独特的唱词还真赢得了不少观众的爱心,纷纷把同情怜悯的目光投到这只被叫做“四毛”的猴子身上。几个天真的小孩子竟然眼泪汪汪地掏出自己的小食品扔过去。

四毛是一只红脸公猴,浑身毛色灰白,长长的尾巴上伤痕累累,看上去已是不小的年纪。它面无表情地随着罗玉林的唱词表演着各种动作,不表演的时候就耷拉着眼皮,依然面无表情地蹲着,仿佛厌倦了这项已经从事了多年的“工作”一样。

罗玉林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几片干瘪的饼干扔到地上,随后一声“去”,四毛便乖乖地过去用手拾起地上的饼干,拂了拂上面的尘土,便塞进嘴里咀嚼起来。

“精彩不精彩,再来一个!”趁着观众兴趣正浓,罗玉林又开始了一连串的命令指挥,他变换敲锣的节奏,唱起了一段槐书《杨家将》选段《杨六郎扫北》:

大郎替了宋王爷,二郎替了赵德芳,

三郎马踏如泥烂,四郎失落在北方,

五郎出家当和尚,七郎万箭穿身一命亡,

只剩下我六郎一杆枪!

小猴子你细思量,请出六郎装一装,

杨家满门忠烈保大宋,朝廷上下皆敬仰!

…………

四毛一听到这几句唱词,便乖巧地爬到道具箱子跟前,起身推开了箱柜,穿起了黄褂蓝裤小戏服,并准确地从一堆道具中找到杨六郎的面具戴在了脸上,又拾起了一根小木棍,像模像样地表演起来。它上下跳跃,筋斗连连,即使脸上一直面无表情,却让观众看得个个喜上眉梢。野性十足的小毛猴,通过耍猴人的耐心调教,成了妙趣横生的喜剧演员,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绝活。

一轮上蹿下跳下来,四毛明显支撑不住了,动作渐渐地变了形。一曲唱罢,迎来一片拍手叫好声。罗玉林不失时机地放长了绳子,让四毛头顶小铝钵,来到观众跟前接受奖赏。它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没少博得围观群众同情,人们看得高兴,纷纷将一元、五元、十元等硬币、纸币投入钵中……

就在这时,从人群中突然冒出几个头戴大檐帽、身穿制服的男人打断了猴戏表演,他们二话不说,一把抓住猴绳子,大喊道:“跟我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