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举一反三

第四十四章举一反三

下午一上班,机修车间谢志义主任就拿着他们车间的扭亏增盈方案找上门来。谢志义是军队转业干部,说话办事讲的是雷厉风行,进门后也没有什么客套话,直奔主题:“任厂长,我找你来是有两件事,第一,澡堂子装淋浴头今天下午就完工了,请你去验收;第二,机修车间扭亏方案请你过目。”

“淋浴头装的这么快啊,还没到一个月的期限呢,谢主任的工作效率够高的!”任营岩赞赏地说。

“不是我的效率高,是工人们的干劲大,早装上一天他们自己就能早享受一天,给自己干活,效率哪能不高呢。”谢志义笑着说。

谢志义说的是大实话,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只要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事,人人都会去关心,人人做有利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也都会上心;任营岩之所以要把宏文纸厂扭亏增盈的事情变成全厂职工的行动,其中的道理,也在于此。

“这话说得有道理,什么是做事的动力?对于一般人,利益就是驱使他们做事的动力!这些年大家都喜欢说空话、套话,什么为这个主义,为那个理想,都不如谢主任这样说的实在一些。”任营岩赞同地说。

其实我们老祖宗早就说过一句话,叫“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无论“义”也好,“利”也罢,都是人之所需;为己所需,乃人之本性,无需苛责;中国土地革命时,一句“打土豪,分田地”,唤起了农村千百万农民投入革命潮流,就是最好的例证,试想一下,如果不为分到田地,谁会去冒着杀头流血的风险跟着毛主席闹革命呢?!

“任厂长,你是先看扭亏方案还是先去澡堂子看看?”谢志义很实在地问。

“当然先去澡堂子了,这是我来厂后给工人们许的第一个愿,不能让你谢主任给忽悠了。”任营岩一边跟谢志义开玩笑,一边给主管后勤工作的副厂长周和、总务科科长张孝悌打电话,让他们马上去澡堂子。

任营岩和谢志义来到澡堂子的时候,周和、张孝悌已经先他俩一步到了,见到任营岩,周和抢先一步说:“真没想到,淋浴头这么快就装好了。”

周和这句话原本是自夸一下,因为这件事情当时定的是由他牵头,哪知让任营岩听出了破绽:“周副厂长,我这个当厂长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装好了,你这个牵头的副厂长也没想到装的这么快,怕是我俩都有点官僚了吧?”言下之意,是批评周和不了解工作现场的情况。

这也是任营岩的一个工作习惯:对副厂级领导要求得很严格,甚至到了严厉的地步,但是对一般干部和职工却很有亲和力,不摆厂长的架子。

周和当然听出了任营岩的话意,赶忙解释说:“这几天事情多,没到现场来,是我粗心了。”

“事情多、工作忙不是借口,关键是你这个‘惯性’习惯该改一下了。”任营岩批评说。

一听任营岩说“惯性”习惯,周和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这中间有个典故,别人都不清楚,但是任营岩和周和两人都心知肚明:那还是他俩高中同学的时候,物理课刚讲了惯性原理,有一次他们几个同学骑自行车到乡下玩,农村的路崎岖不平,不远处有一个大包,其他同学都骑着车绕了过去,只有周和眼睛高度近视,又光顾说话,直接冲了上去,等发现颠簸再捏闸时,已经是来不及了,结果是连人带车摔倒路边的田地里,刚好那天田里浇水,沾得浑身是泥,周和从地里爬出来后,嘴里不停地嘟囔:“惯性、惯性,都是惯性惹的祸。”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从此周和就落下了一个“惯性先生”的绰号,以后他只要是做错了什么事情,同学们都会开玩笑地说:“惯性、惯性,都是惯性惹的祸。”任营岩这时提他这个“惯性“习惯,就是批评他做错了事要从主观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借口客观理由,再就是提醒他当领导要深入实际,不要老坐在办公室立听汇报。

任营岩这批评的话说得很巧妙,只有他和周和能听懂其中的含义,其他人都不知所以,算是给周和留了面子。周和是个聪明人,脸红归脸红,但是嘴上的话还是很到位,赶忙回应道:“惯性是物体运动的性能,也是人长期工作和生活形成的习惯;我的工作习惯看来是要好好改一下,才能跟上任厂长的节奏;张科长、谢主任,你们这次装淋浴头的节奏就很快嘛,应该表扬,应该表扬了。”周和及时把话引到了张、谢两人身上,同时也解除了自己的尴尬局面。

澡堂子分为男、女两个浴室,女浴室小一些,只有七十多平方,房中间是一个约四十平方的浴池;男浴室有两百多个平方,房中间并排有两个浴池,每个浴池约五十多平方;由于男女浴室都是七十年代扩建的,随着工厂的发展,职工的增多,显然很不够用,用职工的话说,人多的时候就像煮饺子,一个挨着一个。

淋浴头是绕着四面的墙装的,两排冷、热水管并排绕房一圈,水管外壁刷着深橙色的防锈漆,每隔一米是一个淋浴位。任营岩注意到淋浴管上都没有装莲蓬头,便问谢志义:“为什么不装莲蓬头呢?是为了省钱吗?”

“不完全是,”谢志义回答说。“因为我们澡堂子用的是地下水,没有做水处理,加热后容易出现水垢,时间一长,莲蓬头就会出现水垢堵塞,所以干脆不装,还省钱省事。”

“未作水处理的水会对人的皮肤有损害吗?”任营岩关心地问。

“我们用的水不会有这种现象。”谢志义肯定地说。

“为什么?”任营岩追问。

“因为我们用的水是自己机井抽的地下水,不是地表水,这种水化验过,人直接饮用都没有问题,任厂长可以完全放心。”谢志义解释说。

“人命关天,一点也不敢含糊,包括你们总务科管得食堂、宿舍、托儿所,还有生产安全,这些方面的安全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任营岩举一反三地说。

“知道了。”周和、谢志义和张孝悌纷纷答道。

“生产安全是由生产副厂长主管,其他的安全工作都由你周副厂长分管,你可要上心啊。”任营岩再次叮嘱周和。

“请任厂长放心,安全第一我懂,一定上心去做。”周和回答说。

“这次装淋浴头花了多少钱?结算了没有?”任营岩又把话题引了回来。

“还没结算,不过肯定不多。”张孝悌回答说。

“何以见得?”任营岩追问。

“因为除了弯头、三通、直接、阀门外,所用的管道都是从废料库找的废旧管道,不花钱;包括脚踏式开关,都是机修车间自己做的,只花人工成本。”张孝悌解释说。

“你们做的好,咱们是穷厂子,干什么事情都要精打细算,不能大手大脚,每个当领导的,都要学会算细账。”任营岩肯定了他们的做法。

从浴室出来路过更衣室的时候,任营岩注意到更衣室的墙上挂了一个玻璃框,里面是一张《脚踏式开关使用方法》,便笑着指着玻璃框问:“这是张科长的主意吧?心还蛮细的嘛。”

“我是担心职工们以前没用过这种脚踏式开关,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损坏,所以提醒大家一下。”张孝悌回答说。

“后勤工作就需要细心的人当家,既要维护厂里的利益,又要关心职工的生活,不能当甩手掌柜。”任营岩再次举一反三地说。

举一反三,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很多人做事,习惯于就事论事,尤其是有些领导人,他们不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不善于用局部的经验科学地引深到全局;毛老人家曾经倡导过一种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叫做“解剖麻雀”,小小麻雀,五脏俱全,解剖一个,便知全局;毛老人家曾经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中的无数难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国企改革,是前人未做过的重要变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壮举,更需要企业家们用“解剖麻雀”、举一反三的工作方法,摸索和总结出国企改革的经验,闯出一条国企改革的成功道路。对于这一点,任营岩坚信不疑,也努力在实践工作中坚持这种工作方法,并启发和指导自己的下属去这么做。许多人不喜欢学习理论,不爱听大道理,其实他们不明白,真正把理论学到手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收益肯定匪浅;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真正把实践论、认识论、方法论学好了,就会成为你终生的宝贵财富,就会使你在实践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