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始招租
第二百五十五章开始招租
尽管大夫们都说宋氏身体康健,孩子也很结实,可姜荷莲子还是怕她娘和孩子出什么差错。这些天来,姜荷莲子一直留在家里守着宋氏,哪怕是她娘顺利生产后,她也没离开家半步,根本没心思打听赵四娘走了之后她家的生意在怎么做。
可从这件事情上她算是看出来了,往后生意上的事儿就别和赵永忠夫妇谈了,有事直接找赵三娘就成。
于是姜荷莲子就直接对赵三娘说,这一片可以开始招租了。
赵三娘疑惑道:“招租?会不会太早了点?我记得四娘说过,城外的产业除了作坊外,其他的盖好之后都放着别动,得等到时机成熟才能招租。”
先前赵四娘在家时,赵三娘只负责城里的吃食生意,基本上不会去过问其他生意。后来赵四娘不声不响就走了,家里所有生意一下子就都压到了赵三娘手里,这让毫无准备的赵三娘一下子慌了手脚。她摸索了近两个月,才把家里那些千头万绪的生意稍稍理清了。可纵使赵三娘再能干,她也只能把城内的生意管好,就顾不太上城外那些产业了。
一直以来,她只是按部就班地指派人手按照画好的图纸在城外搞建设。至于建完了该怎么处理,赵三娘整天忙得要死,可没那闲工夫去细想,就记得赵四娘以前说过“放着别动”,那就按她说的办好了。于是,那么多盖好的铺子、宅子和仓库等等就白白放在那儿积灰。(好看的小说棉花糖
姜荷莲子道:“城外的产业一直是我和四娘商量着办的,她的意思我清楚。她说的‘放着别动’是指东城外那一块,其他地方既然建好了,那就直接租出去。”
赵三娘以前是无暇顾及,这会儿听姜荷莲子这么一说,也觉得这么多产业白白放着不是个事儿,便立刻着手进行招商。
招商的过程中,赵三娘听从姜荷莲子的意见,全是签的两年以下的短期租约。
由于租约短、位置偏,尽管那些产业都是难得的好房子,出租率还是很不理想。远的不说,就说宋家所在的那一片,只租出去了不到一成。
不过赵三娘一点儿都不着急。因为姜荷莲子说了,最多再过两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到时候大家会争着抢着租自家的房子。
赵三娘很相信姜荷莲子,一如她很相信自家小妹。
匆匆数月,转瞬即逝。
在没有赵四娘的日子里,赵四娘家的生意并没有变得萧条。通过姜荷莲子的帮助下,赵三娘不但撑起了这片家业,还有渐渐有了欣欣向荣之势。
这月初二,赵三娘坐在赵家铺总号里对账。
自家生意越做越大,账也越来越复杂,每到这个时候,赵三娘就感觉焦头烂额。这两天她总在想,要不花钱请个账房先生回来,要不就从自家伙计里选几个可靠的出来,总之,这么多账务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肯定要找帮手才行。
就在赵三娘苦思解决之道时,忽然赵三郎冒了出来,只听他主动请缨道:“二姐,还有哪些账本没看完,我都替你看了吧!”
如今赵三郎和赵四郎一起进了幽州最负盛名的陶山书院读书,每天都跟真的一样背着个书袋按时上学。这学上得怎么样,他们家最有文化的赵四娘不在,其他人无从得知。不过正式读书之后,赵三郎的算学本领更加精进,赵三娘要看上老半天的账本,他一炷香的功夫就能看完。
只是赵三郎算账本事虽高,却很少施展,一有闲暇他必定会去城南厮混,基本不可能在城东的家里看见他的人影。
不着家的赵三郎居然主动跑来帮忙,赵三娘先是惊讶,随即皱起了眉头:“今日不是休沐吧?你怎么没去书院?”
赵三郎道:“我的好二姐,这都什么时辰了,书院早就散学了。”
赵三娘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确实已经不早了,想来是自己看账本看忘了时辰。不过赵三娘见了一脸讨好的赵三郎,心念一动,似笑非笑道:“平日里你哪天按时归家过,不都要去镖局里报到吗?怎么今天没去呀?”
赵三郎讪讪道:“想去也没得去了,镖局就快倒了。”
原来年前龙威镖局失了一支相当重要的镖,纵使总镖头龙东盛亲自出马,花了好大力气,都没能把那支镖找回来。为此镖局赔偿了好大一笔钱,大伤元气。同时由于失镖的缘故,名声大不如前,前来托镖的客人越来越少,眼看镖局就要开不下去了。
赵三郎和龙东盛素来交好,不忍看他家经营三代的龙威镖局就此倒掉,就想伸手拉他一把。可惜他动不动就当甩手掌柜,“劣迹斑斑”,有鉴于此他手头上的铺子几乎都被收了回去,如今手里就只剩下了个百食坊。尽管百食坊也很赚钱,可那些钱都是孩子们赚的,他实在不好意思从中挪用。两手空空的赵三郎就盯上了富得流油的赵三娘,想从她手中借一笔钱给龙东盛应急。
赵三娘点点头,淡淡道:“倒就倒吧,你也好收心,好把那五千两本钱给念回来。”
“二姐,我保证,龙威镖局不倒我也照样用心念书……”
赵三郎的口头保证显然打动不了赵三娘,赵三郎尴尬地抓了抓头,决定改变策略,换成利诱:“咱这钱不白给。龙镖头说了,谁能提供他五百两周转,就折两成干股给他。”
赵三娘心里头盘算了一番,随即摇头道:“行镖这个行当咱不懂,不能做。”
“谁说不懂的?你不懂我懂啊!”见赵三娘脸色发黑,赵三郎忙道:“就算不懂也不打紧,多接触几次自然就懂了。不说别的,就说木器生意,咱家又有谁懂木器的,还不是照样开了木器坊?”
赵三娘道:“说起木器坊,都经营了好几个月了,至今也没盈利。可以说,咱家这么多买卖当中,这个木器坊开得最不划算了。果然,不熟的行当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