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轻敌
第三章轻敌
听了众人的言谈,刘照猛地醒悟了过来。此时的颍川,已经有两员上将前去进行武力讨伐了,王允这个豫州刺史,手头暂时尚无一兵一卒,他去豫州,主要是安抚当地的人心,而这个人心,更多的是指当地的士人集团。
颍川是什么地方?论人口,自秦汉以来,它是除了京师以外,人口最多的郡;论地理位置,它处于禹夏故地,紧邻河南尹,属于中原腹地。
这样优异的人口地理条件,造就了颍川地区独特的人文社会地位。颍川乃是韩国故地,而韩国出了两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人物,一位是申不害,另一位便是韩非。因此,颍川一地,法家的学术思想颇为流行,“有申、韩之遗风”。这就产生了两个后果,其一,精通法律的家族不少;其二,精通权谋的人才也很多,所以才有“颍川多智谋之士”的称誉。
自然,颍川这种豪门林立,但是又文教昌盛的地方,也是世家阀门云集的地区。颍川一地,荀氏、陈氏、钟氏、郭氏、李氏等家族,无一不是人才辈出的高门。
甚至,连外地的儒士,也纷纷赶来颍川求学,比如著名的“一条龙”——龙头华歆、龙腹邴原,龙尾管宁,这三位都曾经来颍川游学,向陈群的祖父陈寔讨教学问。
除了陈寔,三君之一的李膺,也是颍川人,也曾在家设帐教学,前来听讲的经常有上千人。
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气氛之下,很多外地的学者,也纷纷来颍川开学授徒,比如沛国人桓典,顺帝时太傅桓焉之孙,就曾在颍川传授其家学《尚书》,门徒数百人。
这位桓典今天也在场,前年,他经袁隗的辟用和举荐,出任侍御史,因执法严格而出名。由于他出行经常骑一匹青骢马,所以洛阳流传着一句民谚,说:“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颍川乃是士人心目中的朝圣地,自然也就是党锢的重灾区了。而如今,黄巾军活动最为猖獗的地区之一,就是颍川。虽说,颍川黄巾猖獗的原因,恰恰在于颍川郡豪强众多,百姓们不堪其苦。所以颍川的世家阀门,大多与黄巾军有着天然的利益冲突和【阶】【级】矛盾。但是,谁也不敢轻易的下定论,说这些长期遭受禁锢和迫害的“智谋之士”,就一定不会与黄巾军合流,或者乘乱兴起。毕竟,颍川可是一个有“申、韩遗风”的地方。
所以,王允高调聘任海内闻名,又与李膺有“通家之好”的孔融为别驾,就是想向颍川的世家阀门发出友善的信号,伸出合作的手掌。
而颍川的名士当中,老一代,以“颍川四长”为代表的人才,已经凋零的差不多了,而我们熟知的荀彧等人,此时年纪尚青,也还不足以担当大任,所以,此时最能代表此时颍川英豪人物的,便是荀彧的叔父荀爽荀慈明了。
王允当场就答应了众人聘任荀爽的建议。刘照则心中暗暗掐算,荀彧如今已经二十岁了,到了标准的出仕的年龄,历史上,他在六年之后,方被举为孝廉,走上了仕途。这次王允任豫州刺史,可否借王允之手,让荀彧早点出山?
想到这里,刘照乘王允出去更衣的机会,也起身出了屋子,追上了王允,道:“王公,请稍待片刻,我有话要说。”
王允停下了脚步,回头一看,见是刘照,赶忙拱手施礼,道:“原来是殿下,不知殿下匆匆赶来,有何指教?”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刘照道:“方才听诸公说起慈明公,倒让我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慈明公的侄子荀文若。他曾被何伯求誉为‘王佐之才’,虽然年纪尚青,但也到了出仕为官,为国效力的年纪。所以,此次王公去颍川,能否将荀文若举荐给朝廷呢?”
王允微微一笑,心道,哪是举荐给朝廷,殿下你这是想给自己挖人呢吧?
当然,对于刘照的这种请求,王允自然是乐于成全的。荀彧有王佐之才,年纪又青,正好可以作为贮备人才,来给刘照充当班底。
“殿下放心,臣明白了。”王允点头答允,告罪之后,转身如厕去了。
刘照回到屋中,发现众人的话题,已经逐渐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当听马日磾说刘照已经习完了《春秋》一经,如今正在学习《尚书》的时候,赵岐便忍不住出言开始考校其刘照来。
在场的《尚书》高手,还有太尉杨赐、光禄勋刘宽、侍御史刘陶、桓典。面对这么多人,刘照自然只能打起精神,全力应对了。
考校完毕之后,赵岐点了点头,道:“孺子不易。”意思就是说,这么小年纪,有这个水平,就已经不错了。
桓典性格刚直,一点都不给刘照留情面,道:“章句未明。”意思就是说,对于经书的文字释义,刘照还掌握得不够。
当着这么多位大臣、名儒,面对这位“骢马御史”的批评,刘照也只能拿出姿态,谦逊的表示接受批评,日后定当继续努力云云。
但是马日磾却不高兴了,他微微板起了脸,反驳道:“王者学经,岂为寻章摘句?但知大义可也。”
赵岐闻言,哈哈一笑,道:“翁叔,我记得当年你学经的时候,是出了名的重视章句,如今怎么反而跟着卢子干走了?”
马日磾道:“赵公,我在家教育犬子的时候,于章句不敢有分毫的马虎。但是给弘农王授课,便不能照此为例了,在这一点上,还是卢子干想得明白。”
怪不得你家的马毅,五岁开蒙,这么几年下来,依旧在钻研《诗经》这一部经典,原来是被你用繁琐的章句解释给捆住了呀!刘照不由得在心里为那位很少见面的师兄默哀。
桓典闻言,起身逊谢道:“方才是我妄言了,还请殿下恕罪。”
“桓御史何出此言。”刘照也赶忙还礼:“学问一道,本该精益求精,小子末学后进,还请诸位先生平日里多多指教才是。”
见刘照如此表态,在场之人,无不欢欣鼓舞,觉得自己没有看走眼,选错人。
宴罢后的几日里,王允、赵岐等人,纷纷启程赴任。而刘照,只能在宫中,苦苦的等待前方传回的消息了。
颍川郡,阳城县,朱儁正在县衙之中,与一干将校商讨进兵策略。
此时,关羽被朱儁任命为护军,率领弘农王府的卫士,护卫朱儁所在的大本营,而徐晃则被任命为别部司马,率领着一支由三百余名三河骑士、五百多名各地招募来的材官组成的部队。
这次征讨颍川黄巾,朝廷一共筹措了四万人马,分别由朱儁与皇甫嵩率领。虽然刘照曾劝说朱儁与皇甫嵩合兵一处,再进攻黄巾军,但是刘照的这个建议,纯粹是从“历史先知”的角度出发的,在军事方面,没有一点说服力,所以,朱儁哪里会放在心上?
在与皇甫嵩进行了一番商议之后,两人决定,还是分兵进击。朱儁率部出轩辕关,从西边攻击黄巾军,而皇甫嵩则绕道走新郑,从东北发起进攻,两边合力夹击,一举将盘踞在阳翟的颍川黄巾主力,给消灭掉。
出了轩辕关,朱儁刚走到颍川郡阳城县附近,便遭遇了前来攻打阳城的黄巾军。这支黄巾军人数近万,分为三部,但是,从军容上看,大部分都是刚刚拿起武器,甚至有些还没有武器的穷苦百姓。
朱儁见状,毫不犹豫,立刻分派部队,对走在最前方的那一部黄巾军,从正面分三路,发起了攻击——当正面的部队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左右两路迅速从两侧,插入了敌军中后部。
毫不出朱儁所料,这支黄巾军很快就被击溃了,而后面的两部黄巾军,则在溃兵的冲击下,也很快就被汉军给打垮了。
显然,这支队伍的将领,对部队的布置和指挥是一窍不通的,打仗基本就是仗着人多,一拥而上,用绝对的人数优势,来冲垮敌人。
这样的招数,面对内地郡国数量少得可怜的守军,以及地方上豪强家的家兵,或许可以收到奇效。但是,面对人数不比他少的汉军主力,仅仅一个简单的夹击攻势,这支黄巾军便被击溃了。
汉军的斩获颇多——其实,大部分黄巾军都是逃跑时自相践踏而死的,但这也并不妨碍汉军将士割下头来报功。大胜之后的朱儁,进驻阳城县,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进军策略。
“今日大胜,全靠诸位将士用命,我已经上疏朝廷,呈报诸位的功绩,想来朝廷的封赏,不日也将传达下来。到时候,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奋力的杀敌,一举击破黄巾贼!”说到激昂之处,朱儁握拳在几案上狠狠的捶了一记。
“全靠将军指挥得当!”众将兴奋之余,也不忘奉承上官一句。
“好了,你们回去之后,各自整备人马,吃顿饱饭。明日一早,发兵阳翟,击破妖贼!”朱儁道。
众将轰然答应,然而,人群之中,传出一个沉稳的声音来:“启禀将军,麾下有话要说。”
朱儁抬眼一看,微笑道:“原来是公明啊,莫非公明想要毛遂自荐,担任明日的先锋?以公明之才,担任先锋的确是名至实归。只不过,今日一战,你部斩获最多,战功卓著,我看,还是让给同僚们一些立功的机会吧!”
众人听了,笑谑之余,不免又有些嫉妒的神色。今日一战,徐晃完美的发挥出了他大将之才的潜力,不仅所部斩获最多,就连黄巾军的主将,都被他斩落于马下,取了首级。凭着这份功劳,徐晃很可能获得一个实授的军司马,加爵至官大夫,足以让众将垂涎三尺了。
“启禀将军,麾下不是要抢这个先锋之职。”徐晃答道,看到朱儁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徐晃接着说道:“将军,之前我军曾与皇甫将军约定,一起夹击阳翟的黄巾贼主力。如今我们还没有联系上皇甫将军,就这么单独出击,恐怕兵力有所不足。”
“黄巾贼的战力,徐司马你今天也已经见识过了,队伍一点章法都没有,不过是些连刀剑都没拿过的百姓罢了。这样的部队,纵然联众十万,又何足道哉?徐司马你太过谨慎了。”朱儁改口,不再以表字称呼徐晃,这既是心中不大高兴的表现,也是想强调自己身为主将的权威,提醒徐晃注意。
徐晃岂会不知朱儁已经生气?只不过他性格刚直,一定要尽到属下的职责,所以,该劝谏的,他还是忍不住要劝谏。
“将军,兵法有云,不可恃强以轻敌,我军本就人少,如今还要分兵把守各个隘口要道,以保证军粮物资的供给,能拿来攻击敌人的部队,便又减少了一部分。黄巾贼虽然裹挟了许多的百姓,战斗力不强,但是阳翟乃是敌军主力所在,岂会没有一两支精壮组成的精锐部队?而且太平妖道善于蛊惑百姓,到时候他们鼓动百姓为前驱,与我军缠斗,待我军疲惫之时,再出动精锐部队与我军决战,那我军可就危险了!”
“徐司马多虑了,我虽然愚笨,却也不是没读过兵法。如何用兵,我自有主张,你可以退下了!”朱儁的脸上,已经显现出了不悦的神色。
徐晃无奈,只得与中将退了出去,回营整备部队。
第二天一早,朱儁在县衙大堂点将,给各营分派任务,当点到徐晃的时候,朱儁面无表情的说道:“别部司马徐晃,本将命你留守阳城,为大军保障粮草军需。这可关系到前线的安危生死,你务必要用心尽力。”
徐晃苦笑一声,在众人幸灾乐祸的目光中,上前领了军令。
出了县衙,徐晃一把拽住关羽,来到了旁边一处僻静的角落里。徐晃皱着眉头,道:“云长,朱郎将太过轻敌,此番出征,恐怕是败多胜少,云长你是护军,朱郎将的安危,以及府中兄弟们的性命,可就全托付给云长了!”
“公明放心,我一定不负弘农王与公明的托付。”关羽答道。
与徐晃分开之后,关羽骑在马上,慢悠悠的一路往自己驻军的营地走去。这次出征,他被任命为护军,身份不可谓不尊贵,但是整天护卫在朱儁左右,一直没有机会参战。上次徐晃立下了功勋,关羽当然也看着眼馋。因此,徐晃担心敌人数量太多,我军寡不敌众,而关羽的心里,却有点巴不得敌人的人数能多一点,好让朱儁感到兵力捉襟见肘,这样才会将他派出去作战。
至于此次出征会不会失败,关羽没有往这方面多想,他也觉得徐晃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毕竟之前那一战,黄巾军的表现实在太差了,一旦被汉军拦腰截断、包围,他们便丧失了斗志,只知道转身逃跑了。殊不知,乱哄哄的溃逃,才是真正让他们一败涂地的原因。
所以,阳翟有十万黄巾贼又如何?只要有一部被击溃,溃逃的局面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散开来,到时候就算那波才是孙武复生,也只能徒叹奈何了。
沿着颍水一路南下,走了一天之后,朱儁所部到达了一个叫做阳关的地方。
这是一处聚邑,也就是说,它的人口虽然不够设立一个县,但是却比一般的乡,规模要大上许多,大概可以类比为后世的行政单位“镇”。
这里已经被黄巾军扫荡过了,除了几处比较坚固的坞堡外,其他的乡民,不是躲进了附近的那几家坞堡,便是被黄巾军给裹挟走了。
看到汉军到来,那几处坞堡的主人,纷纷组织民众,带着粮食酒肉来犒劳。朱儁乘机向他们询问了黄巾军的情况,得到回答是,从昨天开始,附近的黄巾军便纷纷撤往阳翟方向去了。
看来敌人是想收缩部队,在阳翟和他决一死战了。不过,这也意味着,对方的战斗力,就算不是不堪一击,至少也是只能依靠人数众多,背负坚城,才敢与自己一战。
想到这里,朱儁对明日的战斗,更加有把握了。
不过,朱儁虽然轻视敌方的战斗力,但他身为宿将,绝不会犯下低级错误。全军吃过饭食之后,朱儁便带着关羽一行,亲自督促部下修筑营地。虽然只在这里住宿一晚,但是周围都是旷野,没有城墙或者险地可以据守,如果有敌人突然来袭击的话,就只能依靠完善的营地来抵御敌人的进攻了。
虽然,在朱儁的心目中,对面战五渣的黄巾军,根本没有夜袭的能力。
晚上,朱儁坐在中军大帐中,面前摊开着一副颍川的地图,他手里掌着灯火,一边观看地图,一边在心里预想明天的战术。
时间在不知不觉当中慢慢逝去了,大帐外,传来了三下刁斗击打声,预示着时间已经进入了子时。朱儁放下油灯,准备出帐,再去探查一下各营的情况后,便回来休息。
门口,关羽按刀侍立,在大帐外值守,见朱儁出来了,关羽拱手行了个军礼。朱儁笑道:“云长辛苦了……”
一语未毕,辕门口戍楼上的刁斗被急促敲响了,上面的戍卒大声喊道:“敌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