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赐字、拜官

第六十二章赐字、拜官

刘照得知已经找到了关羽后,便嘱咐侯振预备宴席,为关羽接风洗尘。虽说时间上十分的仓猝,不过侯振在宫中多年,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将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很快就预备好了宴席。

众人饮了几杯酒之后,场面上的气氛渐渐的活跃了起来。卢恺见关羽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谈吐之间,却不像是一般的武人那样粗鄙少文,便好奇的问道:“我看关君谈吐不俗,可曾读过书?”

关羽道:“家父曾拜在同郡贾公门下,学过几年的《春秋左传》,我自幼得家父传授,也算是略微学过一点。”

王盖闻言,惊问道:“河东贾公?莫非是贾习贾公彦?”

关羽答道:“正是。”

刘照听了,也是恍然大悟。贾习,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臣贾逵的祖父,不仅是一位通晓典籍、知识渊博的学者,而且对军事和政治也有相当的见地。贾逵小的时候,喜欢玩行军打仗的游戏,贾习见了,不仅不生气,反而夸赞道:“汝大必为将”,之后给贾逵口授兵法数万言,为贾逵日后成为曹魏一方的知名将领,打下了基础。

如此算来,关羽也算是贾习这一脉的传人了,无怪乎关羽能“读左传略皆上口”,而且通晓兵法,有大将之才了。

王盖追问道:“关君既然读过书,为何不拜在贾公门下,继续求学?”

关羽感叹一声,道:“家父去世的早,我是家中独子,也没有个兄弟可以扶持帮衬,支撑门户,家中贫乏,只能靠我维持生计,故而无力继续求学。”

鲍炜道:“却不知关君一身武艺,又是从何处学来?”

关羽闻言,略微迟疑了一下,脸色愈发红了起来,最后慨然答道:“河东子弟,本来就尚武事,好击剑。加上我家乡解县盛产池盐,因此同乡之人,多有以贩盐为生的。在下为生计所迫,曾跟随同族诸兄弟,从事这项产业,期间难免要参与争斗……”

汉代自武帝开始,施行盐铁专卖制度,食盐买卖由官府专营。官府专营由于是垄断经营,有不少的弊病,比如生产质量低劣,产品价格高昂,强迫买卖等等,这样一来,随之产生的,就是私盐买卖。一方面,生产、贩卖私盐获利丰厚,另一方面,私盐的质量和价格,又都优于官盐,因此私盐贩子立刻就兴盛了起来。东汉和帝之后,取消了盐铁专卖,代之以民间生产,官府监督收税的制度。这个制度看似让私盐贩子可以转到明面上来,公开贩运了。但是,由于朝廷派遣下来监督盐税的盐官们,大多贪腐太甚,经常对盐贩课以重税,因此,为了逃税,私盐贩子这种团体,依旧是广泛存在的。

私盐贩子人数众多,持械私贩,经常与官府发生争斗,甚至两伙不同的盐贩之间,也会因货源或者销路问题,发生火并。所以,私盐贩子之中,凶悍勇武之人比比皆是,又被称之为“盐枭”。枭者,恶鸟也,勇猛而又凶恶,古代还有枭雄、枭将、枭奴之类称呼。

关羽从事过私盐贩卖,故而经历的生死搏杀,只怕一点都不比鲍炜等人少。再加上他天赋异禀,所以有如此高超的武艺,也就不足为奇了。

见关羽有些尴尬,刘照赶忙安慰道:“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古代的贤人,出身低贱的不少,所以孟子才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关君兼资文武,雄烈过人,实乃一世之杰,日后定能成就功业,名书青史。”

关羽拱手再拜,道:“小人不才,承蒙殿下看得起,如此厚待,殿下的恩遇,虽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日后殿下但有驱使,就算是刀山火海,小人也绝不皱一下眉头。”

刘照闻言大喜,又道:“听闻关君的字是长生?以我之见,‘长生’二字,不足以彰显关君之绝伦逸群,不如改为‘云长’如何?”

关羽听到刘照赞他“绝伦逸群”,心里非常的受用,道:“谢殿下赐字!”其他的人听了,却是惊诧不已,免不了各怀心事了。

宴罢,刘照命人先安排关羽在郎中值宿之处,暂且安置下来。又将鲍炜唤来,问道:“元明,现任的虎贲中郎将是何人?”

鲍炜答道:“现任的虎贲中郎将,姓崔名钧,乃是廷尉崔烈之子。”

“原来是他。”刘照心里登时明了,崔烈乃是冀州名士,出身于后世人们常说的“博陵崔氏”,名气非常大。正常的历史上,三年之后,中平二年(185年),崔烈因为眼热张温等人花钱买官,先后登上了三公之位,所以忍不住自己也掏钱买下了司徒一职,结果声名大降。有一天,崔烈问自己的儿子崔钧:“我位居三公,外面的人对此是怎么议论的?”崔钧回答说:“大家都觉得大人您年青的时候英名远播,又历任卿守,做三公的资格早就有了。只是如今做了三公,反而让天下失望。”崔烈追问道:“大家为何觉得失望?”崔钧答道:“因为大家觉得您一身铜臭。”崔烈听了,面子上挂不住,起来拿着拐杖就要打儿子。崔钧见了,转身就跑,崔烈追不上,只好骂道:“该死的丘八(原文为死卒,因为崔钧担任的是武职,故有此说)!父亲要打你,你却逃走了,这也叫孝吗?”崔钧答道:“当年舜对待他的父亲,也是遇到轻一点的责打就承受,遇到重一点的责打就逃走,这难道也叫不孝吗?”崔烈听了,方才羞惭的停手。

从这个故事中,诞生了两个成语典故,一个是“铜臭”,另一个则是“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崔氏父子,也因此而名著青史。

“不知道崔钧此人,好说话吗?”刘照问道:“我想让关君先补为虎贲郎中,再慢慢迁升,何如?”

“殿下,崔钧虽然素有清正之名,倒也非固执不化之人。依臣之见,此事不难,关君本就是河东良家子,无非是曾经贩卖过私盐,如今又有罪名在身罢了。殿下可以先托何尹活动一番,将关君的罪名消去,然后臣再去找崔钧关说,事情便可以办成了。”

“如此甚好。”刘照道:“舅舅那里,我自会派人去说,其他的事情,就拜托给元明了。”

次日早上,刘照跟往常一样,练完了剑,正要习射,却见王越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照闻言,将手中的弓交给侯谨,道:“王师不必如此客气,有话请讲。”

王越道:“殿下,臣年过五十,年老体衰,已经不能胜任每日入宫当值,教授殿下剑术的重任了。臣恳请殿下准许臣辞去官职,回家养老。至于剑术老师之职,臣斗胆推荐史阿担任,这个职位,本来就是他让给臣的,以他的剑术,足以担当此任。”

刘照惊讶的望着王越,一时猜不透王越的真实想法。相处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王越的身体状况如何,刘照岂会不知?虽然不如年青人那么身姿矫健了,但是使起剑来,依旧是虎虎生风,老而弥辣,哪里有一点衰朽的样子?

于是刘照上前行了一礼,道:“莫不是我有怠慢先生的地方?还请先生多多指正,万万不能就这样弃我而去啊!”

王越见状,赶忙躬身还礼,道:“臣以老朽之身,得殿下赏识,提拔为近臣,礼遇之隆,臣深铭五内,不甚感激之至,岂敢有所怨言。但是臣确实已经年迈,而殿下尚在冲龄,臣也不知道还能有福侍奉殿下几年了。史阿的剑术,尽得臣之真传,又当盛年,足堪侍奉殿下,故而,臣斗胆请殿下让史阿接任。”

刘照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就依王师之意。不过,王师的官职,就不用辞去了,你依旧是我的剑术老师,而让史阿来负责每日具体的剑术教授吧。”

说完,刘照又想到,史阿如今的官职,未免有些低,虽然史阿这人太过热衷功名,心胸又比较狭窄,办事不怎么稳妥。但是,史阿终究在外面每日里为他奔走效劳,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至少还有点疲劳,再说,自己能收到关羽,也是全靠史阿四处的宣扬,这才让关羽来到了洛阳,否则,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关羽犯罪之后,就直接往边远地区逃命,跑去涿郡那边了。

如今既然要办理给关羽诠注官职的事情,不如乘机把史阿的官职迁升也办一下,反正目前史阿是王府的郎中,转职进入虎贲,升上几级,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几天之后,事情就已办妥,关羽被任命为虎贲郎中,可以正式在宫中当值,刘照为了表示亲厚、看重之意,出入时刻都把关羽带在身边。而史阿,不仅可以每日入宫教授刘照剑术,还升任虎贲中郎——这可是品秩六百石的官职,也算是扬眉吐气,心满意足了。只不过,每天入宫,还是不免要和关羽碰面——谁叫刘照现在已经把关羽当成贴身保镖了呢?——这让他略显尴尬。好在,每天他教授刘照剑术的时候,关羽都并不插嘴,来指摘他的过失,这到让他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