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如此研讨

苏新群翻看《当代》,从头把《两小无猜》仔细看了一遍。

他拿着《当代》上刊发的《两小无猜》和他记忆中的对比了一下,发现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情节也没有多大的出入,显然改动并不大。

这让他一下子心里有数了。

他当初之所以替代了李青泉的位置,就是因为他在主持某个中层干&部会议上,让大家“谈谈各单位思&想新动&向”,从而让李青泉那种“注重稿件”的组稿方式受到了批评,从而成为了《燕京文学》的负责人。

当其时,期刊编辑部的主编还不叫主编,而是沿用了阿巴阿巴中“编辑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的称谓,让苏新群成了这个负责人。

苏新群之所以否了《两小无猜》,就是不希望这样文章在自己的手底下刊发,让别的人找到他当初用过的借口,带给他麻烦。

相比起稿件的好坏,他更重视稿件是否适用。

只要有违“原则”的稿件,即使再好,他也不要。

同时的,对于一些经常出问题的作者,他也不会用他们的稿子,以免麻烦。

脸色阴沉的在办公室里思索了一会儿后,苏新群拿起电话,拨打出去。

不一会儿,电话接通。

“老&领&导啊,您的身体如何……

哦,是这样,有一件事情我想向您汇报一下,最近我遇到了一篇这样的稿子……

对对对,我觉得可以开一个研讨会嘛,真相不辨不明……”

这个电话,苏新群聊了许久。

等电话挂断,他轻轻的吐了一口闷气,脸上的神色终于变得轻松起来。

……

陈家林花了两天时间,把自己的《少年派》剧本“精修”过后,巴巴的拿到了《当代》编辑部。

“唷,我们的天才大作家怎么来了?难得啊,我都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

一进门,陈家林就碰见孟伟栽。

这人说话就喜欢打趣人,老不正经。

陈家林今天有求于人,姿态必须放低,嘿嘿一笑后说:“老孟,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确有点忙,时间安排不过来,也就没上你们这里来……嗯,这不,我这一空下来,立即就上门了。”

一边说话,他又一边把《少年派》的稿子呈上,巴巴的说:“这是我新整理出来的稿子,麻烦您帮忙看看。”

“新稿子?”

孟伟栽目光一亮,立即就把稿子接了过来。

陈家林解释:“不是新稿子,就是上回听老朱说了一嘴,说是我既然懂得怎么写剧本,如果能把自己写的东西改成剧本,你们也能要。”

指了指孟伟栽手里的剧本,他又接着说:“这是我改好的《少年派》的剧本,劳烦您给看看。”

孟伟栽一听是剧本,兴趣顿时少了一半,翻了翻后,递还给陈家林:“你给老朱看吧,他喜欢这個。”

陈家林接回自己的剧本,有点不满的说:“老孟,你这样厚此薄彼的态度不行啊,一听不是新稿子,只是剧本,就表现得这么嫌弃,真让人寒心。”

孟伟栽气笑了:“你还意思说我的态度不行,好好好,你给我说说,这一段时间我给你打了多少个电话了?好说歹说让你到我们编辑部来,你一点也不理我,今天跑来送这个……嗯,你就是想薅羊毛,还说我态度不好?”

“别激动,别激动,我们有话好好说嘛!”

毕竟还是要在人家这里薅羊毛……噢,不,要在人家这里发稿子,可不就要顺着人家的皮毛来捋吗?

陈家林左右张望了一下,又问:“老朱呢?”

孟伟栽回答:“他去了秦老的办公室,聊点事情,一会儿就回来。”

“哦,这样啊……”

陈家林点点头,自顾自走向朱胜昌的办公室,嘴里说:“那老孟你忙吧,我自己到老朱的办公室坐坐,等他回来。”

孟伟栽一听这话,顿时不开心了:“好呀伱小子,真会过河拆桥,一听我不看你的稿子,就连应付我都不愿意了,行行行,我记下了。”

“老孟,你说你这人,怎么把话说得这么难听,我这不是怕你忙嘛,想着不耽搁你工作,你怎么这么说我,唉唉唉,我伤心了,本来还说新的小说有了想法,准备写出来就投给你,现在可得好好想想了,你这人不地道,太不好相处了。”

陈家林一边推门走进朱胜昌的办公室,一边嘟囔,满是一副难过失望的样子。

“我……这小子……”

看着陈家林进门后又把门关上,孟伟栽这才反应过来,连忙也推门而入,热切的说:“唉,你准备写新东西了?赶紧和我说说,你新的小说准备写什么?”

我还拿不住你?

陈家林就知道会这样,老神在在的坐下后,砸吧砸吧嘴:“说了这么多,有点渴啊。”

孟伟栽连忙倒水:“准备写什么?”

“再接着写个爱情,你觉得怎么样?”

“爱情?”

孟伟栽摸了摸下巴:“写倒是可以写,不过你得注意啊,有些东西不能太过啊,太多的情情爱爱还是不好,会让人给盯上的。”

“那就写个不一样的。”

“怎么个不一样?”

“写一个知青的爱情故事。”

陈家林喝了口水,开始把自己脑子里的故事很简短的说了一下。

他说的是《山楂树之恋》。

这个故事纯净、感人,他觉得挺合适的。

关键是经过《两小无猜》以后,他觉得言情圈粉,可以再写一部试试。

在后世,《山楂树》原作是作者艾米根据友人的故事写出来的。

来自一个女人的亲身经历,被人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小说”。

而且还符合知青文学的潮流,写出来应该不错。

一开始的时候,这文章发在了国外的“文学&城”,短短几个月迅速受到海外同龄人的追捧,收获大量粉丝。

再后来,老谋子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进而感动无数人。

陈家林想过,这书只要进行一点魔改,就能适用,也没有“搞情情爱爱”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