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大秦也要有自己的李自成

只要大秦有这样的军队和官僚群体存在,想要快速亡国就几乎不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解决掉他们呢?

此时此刻,胡亥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位后辈。

当然,在亡国界,此人应该算是他的前辈。

因为他真的是太成功了。

现在的胡亥和他相比,那简直就是萤火之于皓月,蜉蝣之于沧海。

此人堪称奇葩皇帝。

他应该是世界上最勤劳君主之一了吧。

他在位的时候,不贪财,不好色,勤俭节制、事必躬亲。

苦苦的努力十七年,终于把国家给整亡国了。

你没有猜错,此人就是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

崇祯的治国之路,可谓是昏招迭出。

但其中最昏的一招,应该就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波“明末大裁员”吧。

就是这波裁员潮,让身为大明基层快递员李自成同学意识到:

“打工是没有任何出路的,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老子要自己创业。”

大明掘墓人由此诞生。

。。。。。。

如此成功的先例摆在面前,胡亥当然视而不见呢。

还愣着干啥,赶紧抄作业啊。

崇祯做的,朕当然也做的。

裁员,必须马上裁员。

大秦也要有自己的李自成!

于是,胡亥将尚未完成的乐高积木丢到一边,立刻就召集了群臣。

他要开个裁员会。

当得到皇帝陛下要举行朝议的时候,大臣们都激动地哭了出来。

无他,自从胡亥继位之后,从不上朝。

秉持着“皇帝称朕,固不闻声”的原则,胡亥深居后宫,绝少召见大臣们。

如今大秦朝堂上近一半的大臣,都是胡亥通过丢骰子的方式任命的。

没错,就是这么的儿戏。

已经整整几个月了,胡亥从未召见过他们。

他们虽然求见过胡亥,但是胡亥一次也没批准过。

开玩笑,朕是你们相见就能见的吗?

大秦朝堂,几乎就处于“君不识臣,臣不识君”的状态。

其实,他们这些人,还真蛮想见胡亥一面的。

毕竟胡亥才是大秦天下的主人,他们真正的主子。

如今,胡亥突然通知上朝,他们立刻就笑逐颜开的入宫了。

每个人手中还抱着厚厚的简牍或者帛书,这其中记载着他们任职之后的工作情况。

他们也想借此机会,向皇帝陛下邀邀功,混个好印象。

毕竟,奋斗逼怎么会放过任何一个讨好老板的机会呢。

。。。。。。

但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他们精心准备的汇报材料,由宦官收集之后,统统摆放在了胡亥的御案之上。

胡亥一個字也没看。

听说,后来这些东西被送到了宫中的例厕当中,发挥了重要的清洁作用。

在朝议上,胡亥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大秦要对“财政供养人员”进行裁员,裁员的比例不大,也就是三成而已(狗头)。

事实上,这个比例已经十分恐怖了。

后世某些不要脸的“开猿节流,降本增笑”的大厂也不敢裁这么高的比例。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伤亡三成,几乎就已经丧失战斗力了

对于许多官府而言,裁撤掉三成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几乎就没人干活了,官府必将陷入停滞,乃至混乱。

和胡亥预想的一样,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全都目瞪口呆了。

简直不可思议。

要知道,大秦历史上从未如此大规模的裁撤过官府人员。

要知道,这些人全都是大秦统治的根基啊。

陛下现在居然一下子要裁撤掉几十万的士卒和官员。

这不纯纯瞎搞吗?

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同时,每个人都感觉瑟瑟发动。

不会把我给裁了吧。

。。。。。。

裁员归裁员。

胡亥总算还有点人性。

他前世是个资深打工人,自然不能像某些资本家一样无良。

裁员给补偿,天经地义。

胡亥吩咐,每个被裁人员都能得到“2N+1”的补偿。

至于这笔钱从哪里出,当然是由裁员的官府自己想办法筹集解决了。

毕竟胡亥的内库也不是无底洞,里面的钱还得留在造奇观呢。

要是各个官府实在凑不齐怎么办?

这自然也难不倒胡亥,他全都给策划好了。

大聪明崇祯不是加征过三饷嘛,也就是辽饷、剿饷与练饷。

这也是一项著名的亡国之举。

胡亥照样学样,准许各个官府给百姓们加征“裁饷”。

给朕重重的加税,赶紧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就完事了。

胡亥觉得这招相当牛叉。

不但轻易的就制造了大量具有造反能力和造反实力的失业人口,还把众多的百姓推到了大秦官府的对立面。

这下你们该造反了吧。

这要是还不反,朕都看不起你们了。

这个裁员会议持续了仅仅半炷香的时间。

大政方针定下来之后,胡亥就宣布散会了。

裁员的那些细节,胡亥懒得管,全都交给了李斯等人去掌控。

他这个皇帝的时间是非常宝贵,不能浪费在国事上。

毕竟木头乐高还没完工呢。

毕竟后宫几千人还嗷嗷待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