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历史(免费章,背景介绍)

伊耿登陆前700年,东部瓦雷利亚自由堡垒的扩张威胁到洛恩河上的洛伊拿人的生存,双方爆发了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洛伊拿战争,传说在最后一场战争中,洛伊拿的盖林亲王率领25万洛伊拿人殊死一战,尽管他们使用了水魔法,却不敌瓦雷利亚的300只巨龙,最终全军覆没。

一位名叫娜梅莉亚的战士女王率领她的子民,渡过狭海逃亡到了维斯特洛。

根据神话中的描述,娜梅莉亚带领一万艘船离开洛恩河三角洲进入夏日之海,先后经过蛇蜥群岛、索斯罗斯、纳斯岛、盛夏群岛与石阶列岛,最终在多恩的沙船堡附近登陆。洛伊拿人大撤离之时以及之后,瓦雷利亚人摧毁了洛伊拿人的首都查约恩以及很多其他的大城市,包括娜·萨星、阿·诺颐和葛·多荷。

直到今天,从洛伊拿河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废墟。

在离开了洛伊拿后,大多数洛伊拿人在维斯特洛皈依了七神信仰。戴伦一世根据观察将多恩人分为三种:沙人、石人,和盐人。盐人被认为洛伊拿血统最为纯正,他们有着乌黑的头发、橄榄色的皮肤,生活在沿海地区,尽管他们不再说洛伊拿语。马泰尔族人的外貌就是典型的盐人。

娜梅莉亚来到多恩后,嫁给了多恩的贵族——沙船堡的莫尔斯·马泰尔,并在娜梅莉亚战争中统一了多恩全境——尽管她的丈夫倒在了中途。洛伊拿人和多恩人从此混居在一起,新的纳梅洛斯·马泰尔家族建立了阳戟城作为其族堡。

马泰尔家族由此成为了多恩的统治家族。“纳梅洛斯”意为“娜梅莉亚的血脉”,阳戟城是他们的统治中心。马泰尔家族的家徽是一柄贯穿红日的金枪,金枪是古代马泰尔的家徽,红日象徵洛伊拿,家族箴言是“不屈不挠”。

而也由此开始,多恩与河湾地与风暴地的冲突日渐剧化,边境冲突、劫掠和战争不时发生,造成多恩人与这两块土地的居民的世仇。

传说关于洛伊拿人的部分到这里可以接续到伊耿征服的故事。

伊耿征服只征服了六国,多恩一直没能纳入七国版图。

在谷地投降后,当雷妮丝王后对多恩的入侵,但多恩人拒绝正面一战。相反,他们派出游击队骚扰雷妮丝的军队,随即消失在大漠与群山当中,直到再度展开游击战才会出现。在雷妮丝占领多恩堡垒后,发现当地早已人去楼空,只余女人和孩子。当她询问男人们的去向时,多恩人只是回答:“走了。”雷妮丝随即骑上她的龙,米拉西斯,飞往阳戟城会见孤身一人的梅瑞拉公主——一个八十岁的老妇,被称为“多恩的黄蛤蟆”。

雷妮丝要求多恩臣服,但梅瑞拉回应说多恩永不投降。坦格利安军队随后撤离多恩,留下一个待征服的国度。

伊耿为征服多恩继续发动了第一次多恩战争。

战争开始于伊耿征服后第四年4AC年,征服者伊耿开始入侵多恩,兵分三路进攻,准备完成征服战争。

雷妮丝骑乘米拉西斯进逼阳戟城及焚烧板条镇,征服者伊耿与高庭提利尔公爵攻打亲王隘口,国王之手拜拉席恩公爵入侵骨道。此时多恩人已经从赫伦堡之焚、最后的风暴及怒火燎原中学会了对抗巨龙的方法,既不与坦格利安军队正面交锋,也不防守城堡,而每当巨龙出现就马上躲藏起来,以游击战术对抗入侵者。

征服者伊耿与山区领主交战,多恩人躲避巨龙,不断骚扰及伏击入侵者。提利尔率军向狱门堡前进,途中大批士兵因为酷暑和乾渴而死去,最后却只发现乌勒家族早已抛弃城堡消失了。征服者伊耿赢得一些胜利,经过短暂围城夺取了只有少量老弱妇孺驻守的伊伦伍德城,一路又夺得了已成空城的天及城。

相较另外两路看似高歌猛进,三路中的负责进攻骨道的拜拉席恩公爵惨败。他的风暴地军队被多恩人夜袭,又被居高临下的敌人不断以弓箭、落石和飞矛杀伤,最后在骨道中被前后包围,他与旗下许多封臣都被俘虏。

所有伊耿进攻的地方,沿路的城堡全部放弃正面抵抗而采用游击策略,伊耿的军队长驱直入占领阳戟城。城陷前,已八十高龄的多恩统治者梅瑞拉公主与家人都已经离开,隐匿在沙漠中。征服者与雷妮丝集合了城中仅存的人,宣布七国统一。

随即,他们留下罗斯比伯爵为阳戟城代理城主,让提利尔公爵率一支军队镇压各地的叛乱,然后骑龙飞回首都。

两人刚回到君临,暴动便以惊人的速度蔓延至多恩全境。

大批暴民从影子城中涌入阳戟城的堡垒中,各处的守军被屠杀,指挥他们的骑士惨被多恩领主们折磨至死。梅瑞拉公主返回阳戟城,罗斯比伯爵被绑起来后遭她推下长矛塔摔死。提利尔军当时驻扎在狱门堡,准备率军攻打万斯城然后重夺阳戟城。可是他的大军深入沙漠后便失去踪影,一去不返。

铁王座付出了大笔黄金将奥里斯等人赎回,他们于7AC被释放。

此后气氛迅速升温,征服者伊耿为了雪耻,于翌年和雷妮丝再度攻击多恩。

他们反覆以龙焰焚烧不降服的城堡,多恩人渡海袭击风暴地的雨林,报复性的把半个雨林烧起来,并洗劫了好几个市镇和村落。矛盾急剧恶化,於9AC更多多恩城堡被龙焰焚毁。一年后多恩进行反攻,两支大军同时进军多恩边疆地和河湾地。夜歌城被佛勒家族攻下并彻底烧毁,大批人质被掳,而戴恩家族的人攻至旧镇城下,大肆掠夺破坏城外的村庄和田野。

坦格利安家族再度使用魔龙报复多恩人,天及城、星坠城和狱门堡都遭到龙焰攻击。在狱门堡,多恩人赢得对抗巨龙最辉煌的胜利。防守期间,一根弩炮发射的长箭刚好射穿了米拉西斯的眼睛,巨龙与骑手雷妮丝一起阵亡。

雷妮丝之死使第一次多恩战争进入另一阶段,接下来的两年被称为“龙之怒”,维桑尼亚与伊耿愤怒下攻击各处多恩城堡,除了阳戟城外,所有多恩的城堡与据点都被龙焰焚烧。这种策略可能是想挑动多恩人反叛他们的君主,但是多恩不论贵族或平民都坚决抵抗坦格利安。

一计不成,伊耿又使出另一种策略。坦格利安家族为任何多恩领主的首级设下悬赏,数人因此被杀,但只有两个刺客有命前去君临领赏。多恩人以相同策略报复伊耿,更多人因此死去,即使在伊耿的权力核心——君临——也不能幸免。

此时多恩已经成为一片废墟,死伤无数,但是仍然坚决抵抗征服者伊耿。终於在13AC年,梅瑞拉公主去世,多恩领传给了她同样年长的儿子尼莫尔·马泰尔。他已经厌倦了多年的战争,於是差遣他的女儿戴蕊拉·马泰尔公主率一支使团前往君临议和。

戴蕊拉·马泰尔带着米拉西斯的头颅作献给国王的礼物,却激怒了在场许多人,包括拜拉席恩公爵和维桑尼亚王后,有人甚至叫嚣要将她送到最低级的妓院任人鱼肉。

然而,伊耿国王仍选择聆听她的要求。尼莫尔亲王的要求很简单,双方停战,但只能是国与国之间平起平坐的和平,不是宗主与封臣的和平。

许多人高呼“不降则不和”,怂恿国王不要接受,因为除了多恩人付出惨重伤亡外,风暴地与河湾地也损失惨重。当伊耿正想拒绝她的条件时,戴蕊拉公主献上了她父亲的信。

这封信扭转了一切。据说伊耿读信时紧握着铁王座,太用力以致王座割伤了他的手。他读毕后马上烧了这封信件,骑龙飞往龙石岛。第二天早上他回到君临,此时他同意了戴蕊拉公主的条件,双方签订了永久和约结束战争。

这封信件的内容至今没有人知道,而伊耿也没有告诉过别人,但史家们有几种猜测:

一、这封信有魔法。

二、雷妮丝可能只是受了重伤,被关禁在某处地方折磨,而尼莫尔亲王保证只要双方议和,他就会痛快结束雷妮丝的痛苦。

三、尼莫尔亲王保证用尽多恩所有财富,孤注一掷聘请无面者刺杀伊耿的继承人伊尼斯。

接近十年的第一次多恩战争结束,双方付出惨重代价,不过多恩成功维持了独立,但征服者伊耿则未能完成七国的统一。这段和平一直维持了约150年,直至“少龙王”戴伦·坦格利安一世再一次入侵多恩。

接着可以接续到《四王志》的记载。

在“少龙王”戴伦一世国王的多恩征服战中,尽管这时坦格利安家的龙已经灭绝,但少龙王戴伦并不依靠巨龙,为了征服多恩,他同样兵分三路入侵多恩领,由他亲率的军队经羊肠小径绕过崎岖凶险的骨道和其中的瞭望塔,长驱直入多恩腹地,“橡木拳”埃林·瓦列利安伯爵从水路帮他封锁了绿血河。战争第二年他的军队便攻下阳戟城,迫使马泰尔家族投降并称臣,再用了一年时间平定了多恩的腹地。

期间少龙王曾遭遇一次刺杀,不过那支瞄准国王的毒箭却射中了他的堂亲“龙骑士”伊蒙——就是那个和奈丽诗王后有着传唱至今苦情歌谣的伊蒙。

少龙王战后带着十四名来自不同多恩望族的人质凯旋君临,不过代价却是一万人的伤亡。

征服之后,少龙王写了本《多恩征服记》,吹捧自己的功绩。这本书简洁而文笔优雅,但戴伦在书中夸大敌人的数目以夸耀自己的功绩,而且此书也过份夸大了他绕过骨道的战略作用,忽略了“橡木拳”攻占板条镇,控制绿血河并将多恩东西切断的行动是更具战略意义的。

但少龙王的征服没能维持很久即告崩溃,他带回君临的人质无法迫使多恩民众停止反抗,在三年间造成了四万人命的损失,代表戴伦管治多恩的提利尔公爵只能疲於奔命地镇压各处的叛乱,不停被多恩人游击骚扰。最终,提利尔公爵在沙石城被科格尔伯爵设计杀死,半月内多恩全境暴动,铁王座军队败退。

少龙王闻讯马上起兵反攻多恩,他打赢了好几场小仗,突破了骨道,而“橡木拳”又一次率领舰队攻打绿血河。多恩人被打败,在161AC年同意议和及再次宣誓效忠。戴伦不料这是一个陷阱,多恩人背信弃义突袭他们,“少龙王”手持黑火奋战至死。

这里还和龙骑士伊蒙的故事有交集。少龙王战死时,身边的铁卫有三名为保卫戴伦而死,一名可耻地投降了,龙骑士伊蒙在杀死背叛者后被俘,韦尔城的韦尔领主将赤身裸体的伊蒙关在一座鸦笼中,并放于毒蛇坑的上方。

戴伦一世终身未婚,也没有任何后代,王位由他的弟弟贝勒继承。班扬·史塔克曾这么评价这个年轻国王,为了攻下多恩,死了一万人,后来为了守住它,又死了五万人。

而这位继任者贝勒,就是那位受神祝福的“贝勒”。他是“龙祸”伊耿三世的次子,在其兄「少龙王」戴伦一世死后继位。

戴伦在多恩战死后,17岁的贝勒被加冕为王。他第一道命令便是赦免他哥哥带到君临的多恩贵族人质,而没有杀掉他们来为哥哥复仇。贝勒希望“包扎”他哥哥发动的战争带来的伤口,他决定送还多恩人质,并不带一兵一卒,赤脚走到阳戟城与多恩人讲和。

贝勒赤脚穿越骨路进入多恩,先前往了韦尔城,希望从韦尔城中救出赤身裸体、遭到羞辱的伊蒙。韦尔伯爵拒绝了贝勒王,贝勒王只得和伊蒙保证他还会再来。

贝勒又去了阳戟城,他靠自己的虔诚和联姻奇迹般地与多恩达成了和解,多恩亲王与贝勒协定,贝勒的叔叔、首相韦赛里斯的孙子戴伦与亲王的长女弥丽亚成年后结婚,并且使得多恩亲王下令释放伊蒙。

韦尔伯爵接受命令,却不肯直接放人,只是把关押伊蒙的笼子的钥匙给贝勒,让国王自己去救。

此时伊蒙不单是赤身裸体困在笼里,白天被烈日烘烤,晚上受寒风侵袭,笼子底下还挖出大坑,坑内全是毒蛇。

据说“龙骑士”哀求国王别管他,回多恩边疆地再想办法,贝勒只笑笑,说诸神会保护自己,便踏进蛇坑。后世歌手宣称毒蛇在贝勒面前低头致敬。

实情并非如此。贝勒走向笼子时多次被咬,虽然勉强打开笼子,但在“龙骑士”掀开笼门将他拽出蛇坑之前,几近晕厥。

据说韦尔家族的人冷眼旁观伊蒙王子背负贝勒国王挣扎着爬出笼子,幸灾乐祸地下注他们中谁先死,或许正是其残忍激发了伊蒙的斗志,他一气爬上笼顶,跃出坑外。

最终伊蒙背负着兄弟贝勒王来到黑港城,最后返回君临。

黑港的学士照料了昏迷的贝勒,然后把他送到风息堡接受治疗。在风息堡休息了半年,贝勒才恢复元气,回到首都。人们说,毒液没能杀死贝勒,是因为他忠于七神。也有说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他前往多恩的比喻,嘲弄多恩为一处“蛇坑”,而多恩人是一群“毒蛇”。

在贝勒休息的时间,韦赛里斯首相一直维持国家的完整和运转。

后来,当贝勒对宗教越来越狂热时,有许多人怀疑,贝勒可能是被蛇的毒液害得神智不清。

但多恩至今还未纳入七国版图。

又过了两任国王,“一年王”韦赛里斯二世,“庸王”伊耿四世。

直到伊耿之子“贤王”戴伦二世才终于把多恩纳入大一统的王国。但并非靠铁与火,而是靠两桩精心安排的联姻,加上一份保证多恩领亲王的头衔和特权、尊重多恩当地法律和习俗的庄严条约的结果。

多恩领此后保持与坦格利安家族的紧密联合,马泰尔家族在黑火叛乱时支持王室,并在石阶列岛的“九铜板王之战”中派兵援助。在篡夺者战争前,龙石岛亲王、铁王座继承人雷加·坦格利安迎娶阳戟城的伊莉亚·马泰尔公主,与之育有一子一女。

如果不是雷加拐走莱安娜,加上伊里斯二世疯狂行径,一位拥有多恩血统的王子坐上铁王座是板上钉钉的事。篡夺者战争期间,多恩属于保王党,但没等到他们出兵,雷加在三叉戟河战败,君临被兰尼斯特军诈城,坦格利安王朝一夕覆灭。

伊莉亚公主和她子女的惨死始终被多恩人铭记,为了实现复仇,五王之战中他们与兰尼斯特家族结盟,而后者承诺的回报包括:将弥赛菈公主嫁给崔斯丹·马泰尔王子、给予马泰尔家族一个御前会议的席位、多恩边疆地的一些城堡,以及强暴并杀害伊莉亚公主的格雷果·克里冈爵士的人头。

奥柏伦·马泰尔亲王原本正在做的,就是前往君临要求得到御前会议的席位,并索取格雷果爵士的人头。

尽管他们这些年除了十几年前缔结了个秘密婚约,就没怎么管过韦赛里斯,但如今,韦赛里斯在龙石岛的作为和抛出的橄榄枝,显然给了多恩一个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