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公孙

公孙信身子一颤,止住笑声后,看向了那个二十余岁的男子。

公孙信没有否认,只是眼中充满了仇恨的光芒。

赵佗没有见过公孙信,但公孙信却是在很多年前就见过赵佗的模样。

当初李信伐楚大败,赵佗绕道千里从沛县杀出去,回到秦国的单父县。

那时候,公孙信和张良正在单父准备联络当地魏人豪族,想趁着李信战败的影响起事反秦,结果被赵佗的泗水大胜,惊的放弃了那场谋划。

只是公孙信当时并没有想到,赵佗将成为他们这些反秦之人一生的噩梦。

公孙信心中后悔之余,嘴上忍不住问道:

除了赵佗外,所有秦人都变了脸色。

王陵双眸大睁,眼珠子都快惊掉了出来,他感觉自己即将到手的爵位要缩水一大半。

李斯眉头微皱。

他也没想到会突然来这么一出充满戏剧性的场面。

不过李斯是个聪明人略一思索,将刚刚的审问和之前对项襄的问询一对比,就找到了一个疑点。

他向赵佗点头道:

赵佗点了点头,对公孙信笑道:

公孙信彻底呆住了,远比赵佗叫破他的身份还要震惊。

他们在沛县被抓的时候,刚刚听说下相的项氏举旗造反,这才过去了几天啊,怎么项氏就没了?

项梁败的也太快了吧。

这一来,公孙信也知道自己是哪里露出了马脚。

他和张良之前在项氏避难的时候,项氏中好一些人物都知道他们的身份。

项梁、项缠,项声、项襄等等。

只要其中一人被抓,自然就会将他们这个七人团体的消息招供出来。

公孙信之前被抓时,为了掩护张良的逃跑,他除了自称为张良外。更对王陵招供说,逃跑的那人是在代地结识的一个赵国人,以此来误导王陵。

秦军中没人见过他们,只要他公孙信一口咬死自己就是张良,秦国各郡县对最后一个逃犯的追捕自然会放松,而且会根据他提供的赵国人的信息来搜捕,可以更好的为张良打掩护。

哪知道项氏一败,便将他的计划全打乱了。

口供对不上,自然就露出了马脚。当然就算对上了也没用,因为秦军手上还有项氏的俘虏。

果不其然,当项襄被秦卒带上来后,经过他的辨认,彻底证实了公孙信的身份。

这让众人暗自叹息。

抓获主谋张良,和抓获从犯公孙信,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性质。

赵佗暗暗叹了一声,不过他看着公孙信的目光带有一种异样感。

公孙信。

应该就是历史上和韩信同名的那人吧,后来被封为韩王,称作韩王信。

赵佗饶有兴致的数起了被他干

掉的秦末王侯。

公孙信的下场肯定是死,这一来在赵佗影响下,死掉的秦末王侯将达到六个之多。

就在这时候,公孙信不管李斯的询问,当场破口大骂,发泄心中的怒气。

李斯面无表情,也不和公孙信做口舌之争,只对着赵佗道:

赵佗一怔,没想到水刑的威名都传到李斯这位廷尉的耳朵里了。

他倒也不藏私,将方法说了出来。李斯听得津津有味,然后便让人在公孙信身上试验了一番。

很快,这位铁骨铮铮的反秦义士在扛了好几轮刑罚后,终究是满脸水渍的跪倒在地上,如同倒豆子一般将所有信息给招供了出来。

李斯满意的点点头,看样子是要琢磨着推广这个刑罚。

这让赵佗有些担心,如果在法吏中推广,日后秦国审讯中屈打成招的事情将会变得更多。

据后世统计,凡是遭受了水刑的人,大约百分之八十都会开口,屈服在这可怕的刑罚下,让他们说什么都行。

至于剩下的大约百分之二十,他们会在水刑中被活活折磨至死。

由此可见水刑给人带来的痛苦之大,以及审问效率之高,远远超过鞭笞之类的刑罚。

在赵佗的忧虑中,这场审讯彻底结束。

除了张良的行踪外,他们基本得到了想要的信息,事后李斯约同赵佗一起前去禀报皇帝。

赵佗心里嘀咕着,但也没有拒绝,答应了李斯前去觐见的建议。

至于已经软在地上的公孙信和其他两个蛮夷则被带了下去,他们将等待来自皇帝的裁决。

彭城的行宫中。

不出赵佗的预料,始皇帝听闻他们的审讯结果后,当场勃然大怒。

他瞪着发红的眼睛,盯着李斯和赵佗道:

李斯解释道:

眼见始皇帝余怒未消,赵佗说道:

听到赵佗宽慰的话,始皇帝感觉心里舒服了些。

赵佗说的没错,这一次的刺杀虽然主谋是张良,但动手者却是那个海东力士,此人被擒杀,确实值得高兴。

接着,始皇帝便宣布了对于刺客的惩罚。

话到此处,始皇帝眼中冒出冰冷的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