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抵近王京

六十余里负重急行军,对将士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好在顾正臣所带的主力素质过硬,唯一弱点的江阴卫多数留在船上,这些人擅长操舟水战,也算是发挥长处了。

一开始朱棣、徐允恭、邓镇等人还很兴奋,这是一群二代首次“出国”,也是首次“战争”,如父辈一样去征战,是这群人骨子里的狂热。

只是,他们还是低估了长途行军的难度。

只跑了十里路,朱棣、朱樉、邓镇等人就有些抗不住了,好不容易挺过二十里,已是疲态毕露。

顾正臣看着气喘吁吁的朱棣、徐允恭等人,呵呵一笑,言道:“跟不上队伍就说,没关系,你们不是皇帝的儿子,就是公侯的儿子,娇生惯养多了,体力跟不上很正常,我们这些大头兵是不会取笑你们的,只要你们说一句‘我不行了’,萧成立马带人护送你们返回港口……”

朱樉咬牙切齿,顾正臣这是杀人诛心啊。

如果自己说不行了,那可不是自己不行的问题,还会连累父皇的名誉,认为父皇教子无方。

邓镇、吴高也郁闷,男人不能说自己不行。

挺进!

夜色行军,虽惊动了不少高丽百姓,可没有任何人察觉到异常,毕竟这群军士队伍整齐,又不烧杀抢掠,遇到人还喊一嗓子“我们是地方军,奉命保卫王京”之类的话。

百姓可不会想太多,见是朝着王京去的军队,便也安心下来,至于这群人为何走小道,那可能是晚上摸错路了,看,旁边还有人给他们指路,说走这小道虽然近点,可毕竟路不好走,不如官道……

令顾正臣、赵海楼等人感觉到疑惑的是,行进三十里,硬是没遇到一处官军的盘查,于四野看到这情况,很是怀疑是不是高丽人知道自己要来,提前布置好了陷阱,可行进至接近王京只有二十里时,依旧没看到外围防线,这就彻底郁闷了。

感情高丽在夜间对外是不设防的?

顾正臣看了看疲惫的军士,下令在密林中休整一刻,一刻之后,再次行军。

在接近王京十里时,终于看到了官道上的高丽军士拦路盘查。

顾正臣看了看萧成、林白帆,使了个眼色,然后亲自带赵海楼、于四野等人上前。

负责盘查的高丽军士见一支队伍在夜色中而来,并没有防备,这几日军队调动频繁,不过多数是离开王京的,向王京而去的并不多,眼看对方人来了,便拦了下来问道:“谁的部下?”

顾正臣上前,回道:“杨广道的援军,因夜里行军走错了路,赶紧让开,让我们的人速速回王京,以增防备。”

巡视的高丽人李端打量了下顾正臣等人,伸出手道:“调军的手令与文书呢?”

顾正臣看了看左右巡视的高丽军,人数不过二十余,旁边还有几个屋子,想来还有些军士,背在身后的手动了动,迎上前道:“在这里——”

赵海楼、于四野等人看到了顾正臣的手势,将手放在腰刀之上,随时准备出手。

李端见顾正臣靠了过来,一只手还往袖子里揣,顿时咧嘴笑了。

这场景熟悉,送礼的。

李端低声道:“若是文书没带也无妨,都是听王命办事……”

顾正臣愣了下,手腕微动,从袖子里取出一些碎银递了过去:“行路匆匆,加上前几日有雨,一个没照管好,文书给丢了,实在是我们的罪……”

李端看了看几两碎银直皱眉,顾正臣又从怀中取出了五两银,这下李端高兴了,一抬手:“让开道路,让他们过去!”

顾正臣还以为要杀掉这批人,强闯最后十里路,没想到这群人如此“知书达理”有礼貌。

既然这样,那得多送点礼。

顾正臣从赵海楼怀里掏出了些银两递给李端,笑道:“多谢。”

李端笑得更高兴了。

赵海楼郁闷,你贿赂干嘛用我的钱……

不过,因为李端的放行,顾正臣指挥着军士顺利通过了官道。

李端对于这支军队携带火器多也不问,高丽又不是没火器,虽说这样式有些古怪,但也差不太多,兴许是杨广道的独立发明创造。

顾正臣挥了挥手,告别了李端。

李端命人将官道封上,笑呵呵地说:“打起精神来,咱们可是王京外的门户,绝不能让倭寇跑来了。”

一个军士走至李端身旁,问道:“刚刚过去的军队并没有调兵文书,我们这样放他们过去合适吗?”

李端抬脚就将军士踹倒在地:“有没有调兵文书我会不知道?再敢多说一句话,老子抽你。”

什么文书不文书的,钱才是最重要的。

有钱在王京还能吃好喝好买几个女人,没钱,那穷酸的样子和乞丐没啥区别。

再说了,这可是五六千人的队伍,很明显是正规军,倭寇再凶猛,那也不过几百人,最多不过两千人,如何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

既然不是倭寇,那肯定是其他道的兵马。

退一万步,就是王京查下来说自己没把好关,那也无妨,大不了说自己睡着了,就是刚刚没眼神的军士放过去的,自己毫不知情……

就这样,没有动刀枪,六千军队毫无阻拦地抵达了王京外围。

顾正臣看了看夜色,距离天亮不带一个时辰了。

眼前的王京城,也并不是好对付的。

早在辽国入侵时,这座城曾经几乎被完全毁灭,在三百多年前,这座城开始了整修、扩建,其周长二万九千七百步,换算下,那可是将近六十里,这可比大明金陵城的内城城墙大了不少。

别看高丽是小国,就这王京城着实不算小,据说当年动用了三十几万人修了好几年才修成的,一共二十二座城门。

城门多,是顾正臣的机会……

最主要的是,高丽王京的王城和大明金陵的皇都有一个类似点,那就是,都偏在一角……

老朱选的皇宫,基本是金陵城东南角,挨着金川门很远,十里路,可距离正阳门很近,不到一里路。高丽王京也差不多,王城在西北角,距离外城其他门很远,但距离正西门很近……